大侠的“鸟书”

2022-03-16 09:45:19 | 浏览次数:

2008年8月,老曲做了一個后来他认为很“蠢”的决定——他要做一本中国最全的“鸟书”。

中国?最全?是的!他的确有这個底气!

在出版圈,“曲利明”3個字可是金字招牌。在他的身上,贴满了太多象征辉煌的标签。虽然名片上印的是福建画报社的副社长,但是他却横跨摄影和出版两界,摸爬滚打20多年。他的摄影作品多次获奖。由他策划出版的书更是一版再版,叫好又叫座。在业界,曲利明的江湖地位着实了得。更因为他为人豪爽,江湖中人送绰号“大虾”,即“大侠”的谐音。出道几十年来,他的事业一直顺风顺水,平日里就爱琢磨着怎么做书、怎么做好书。每次出手,从不落空。唯独在编“鸟书”这件“鸟事”上,硬生生纠结了五年。

回想当初“下水”那一刻,两眼一摸黑,一脚踩进这個深水泥潭中,越陷越深,后退无路,只能选择前行。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来形容实在恰当不过了。

编“鸟书”之前,他的视角基本上在传统文化上打转——土楼、古民居、民俗文化、客家文化、旅游、木雕、名石都是他的选题。2008年,在南靖举行的土楼文化节上,他碰到了几名摄影同行,他们正热烈讨论着“鸟事”:谁谁谁的片子获奖了,谁谁谁又“打”到了新鸟——这些显然是在他认知范围以外的事。

这也是他第一次接触到“鸟人”。观鸟、拍鸟人的世界带给他一种全新的感受。在和“鸟人”接触的过程中,他发现,“鸟人”们使用的观鸟书籍大多是国外引进的,书中鸟图大多是标本上的鸟种,有的只是手绘本。而国内少有的鸟类图书只是区域性的图册,还没有一本图文并茂全面翔实介绍中国鸟类的图鉴。在中国,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认知从温饱阶段提升到了生态环境之中,观鸟和拍鸟的人群呈爆炸式地增长,成为突出反映国力增强的一個重要标志。

出版人对市场的敏锐感和填补中国科普图书空白的责任感,让他决定揽下这件“鸟事”。按照常规,编这样的一本书,基本上就是图片配上说明,看着不难,但真正运作启动之后,这“鸟事”可就不是小事了,1000多种鸟类的图片,征集起来就不是容易的事了。那段时间,满天的“鸟毛”,再加上被一些人误导,让他频频碰壁。口头支持,行动不作为,编辑找人约图片,被人说成是骗子,就是收到的图片大多都是小片,根本无法使用。三大难题(资金难、理解难、标准难)如同三座大山,压得人喘不过气来,跨越每一座山头是乎都难以攀登。

在出版界,老曲是江湖中的带头大哥,到了“鸟人”的世界,他就完全是一個“菜鸟”了。而且这個“菜鸟”还想编一本中国最全的“鸟书”。“鸟人”们不相信,同仁也不相信。只有他自己知道,越是难做的事越有价值。

试水深浅之后,他心里明白,不入行不行,到什么山就要唱什么歌,要编好“鸟书”,自己就得做好“鸟人”,学说“鸟话”,才有资格在“鸟群”里混。

从添置设备,收集有关鸟类书籍,从最基础开始,逐渐进入鸟的世界里。从家住的鸟开始拍摄,到附近的森林公园,闽江口湿地,省境内武夷山、龙栖山,到省外的鄱阳湖、龙虎山、婺源等进行独自的“鸟人”生涯,从拍鸟到辨鸟,从辨鸟到编鸟书,而一发不可收拾,彻底沉迷,当年的自投罗网变成了无怨无悔,心甘情愿。

“鸟,这东西如同吸毒,会让人上瘾,无法自拔。”他坦言,一但进入鸟的世界,就没办法脱身,鬼使神差的让人牵挂,观鸟、拍鸟的吸引力太大了。如今,随时出去都不会忘记带上打鸟的装备,静静守候与鸟近距离接触的时机,一天的几個小时变得非常短暂。

拍鸟最美妙的时间就是那等待的过程。那时候会有很多期待,而这种期待会带给你很多惊喜。因为拍鸟不只是拍到而已,鸟儿的形态是千变万化的,当你拍到一张满意的片子时,激动与兴奋难以表达,得意忘形那是千真万确。

编辑“鸟书”的过程,也深深地改变了他。从一個人文摄影者转而开始关注身边的环境,身边的生态,人吃饱了,穿暖了就更要关注自己的生存状态,如何吃得科学,身边的生存环境变得重要,但生态环境与动物、植物有着密切的关联,鸟类的生存与人类的生存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保护鸟类的生存也是保护人类自己,而这些,都是鸟儿赐予他的变化。

在一次野外观鸟的过程中,他发现了稻田里的一窝黑水鸡蛋,鸟蛋还未孵化,而此时翻地的拖拉机已经轰隆隆地开了过来。他连忙去阻止,开车的“拖哥”笑着说,放心,我会把鸟蛋放好,地翻完再放回去,成鸟还会回来的,那块地里好几窝的鸟蛋,他都放得好好的。看来并不是鸟人才爱鸟,爱护鸟的行为普遍存在。一周后,当镜头里出现那窝蛋里孵出的三只小黑水鸡时,同时体会到了黑水鸡在稻田繁衍后代的用心良苦,它身边的飞禽猛兽也许比人类更可怕,表现出黑水鸡的选择了与人类的和平相处的智慧。

“人和鸟,其实是可以很亲近的。”他说。适应了鸟人的身份,融入到鸟的世界之后,努力克服面前的“三座大山”,学做侠客勇往直前的精神,他更加坚定了要将这套书做出来的决心,“通过和鸟打交道,可以净化心灵,这套书有意义。”

2010年底由于出版社改制,鸟事又拖了一年。到2011年,来自多方的压力迫使他做最后的一博。他找到福建观鸟会会长杨金,在他的协助下,于2011年10月26日组织了一次全国拍鸟达人的聚会,这是一次关于图鉴编辑、出版的研讨会,也是一次交流会,组稿会。

10個来自全国各地的拍鸟达人们聚集在一起。大家都是性情中人,也许被他虚构的美好设想所忽悠了吧,鸟人们纷纷表示支持。拍鸟达人们白天观鸟拍鸟,晚上商议“鸟片”,短短三天时间,800多种鸟类图片的征集任务就分解下去了,各自领走了自己的鸟片外,还要负责联系其他鸟人的组稿工作。一個月后,各地的鸟友都将深藏的鸟图原片传交到了出版社,时间也就在春节的前夕。

随着对鸟类关注的人越来越多,研究也越来越深入,众多的鸟种细化分解,部分的鸟分类出现新的问题,鸟种的分类,分辨提出更多新课题,如亚种的分类,经过多年来的进化、变异,出现了分支新派别,原有的分类方式也经不能满足新的发展变化。

普遍情况下拍鸟的不如观鸟的识别鸟种强,分辨鸟种是观鸟者的必修课,拍鸟的人往往注重拍摄的技巧,如何获取最好影像为目的,对鸟种分辨较弱。专业鸟类研究者与观鸟辨鸟人也有很大的区别,专家对鸟类的分辨并非具有权威性,理论研究的同时也出现不同的观点,草根辨鸟人往往上不了台面,一個個新矛盾、疑点、难点都对中国鸟类图鉴带来挑战,如何以新代旧,制定新的标准,以哪种观点为标准,如何科学的进行鸟种的分类,能否突破老的鸟种分类方法,让大众普遍接受新的分类方式,都将是编辑出版重点思考的焦点,出版难免出现差错,只能说降到最低。

在刚刚过去的春节,他从除夕忙到元宵节,除了下楼解决饥饿,大多时间没有离开过电脑,一年的时间里,整個团队的工作分不清白天黑夜,节假日,无休止的联系、沟通、整理、核对、修正……

更多人说,《中国鸟类图鉴征》应该由国家有关门来出,这就不是一個地方出版社所做的事。相继听说很多地方都已经尝试编辑出版这本书,都是轰轰烈烈开始,了无声息的退场。如同动物们通过一座大桥到河对岸,大象、老虎、雄狮等大型动物蜂拥而至,谁也不让谁,堵塞了整個大桥,谁也过不去,蚂蚁趁乱从宠大动物脚缝前行,终于也到达彼岸。

原想能收集到800种鸟就可以出书了,到1000种已经很了不起了,最终一盘点,达到了1200种鸟。

从高山峻岭,大海湖泊,茂密丛林,无处不留下拍摄者的辛苦劳累,编辑人员的任劳任怨,所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忍受常人难以承受的艰辛,成就了中国鸟类浓缩到手册中,读者坐享其成,大饱眼福,享受了一次大自然的精神美餐。在图鉴后面的故事,更是精妙绝伦,无比动听。

三本沉甸甸的中国鸟类图鉴的大书摆在案头。此时,大侠觉得,五年前的决定很蠢,但收获颇丰。做了一回蚂蚁,庆幸,没有被踩死。

推荐访问: 大侠 鸟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