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运用议题式教学之探索 议题式教学

2022-03-17 00:24:45 | 浏览次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运用议题式教学之探索 议题式教学文章,供大家阅读参考。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运用议题式教学之探索 议题式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使用议题式教学之探索摘要:议题式教学是现如今中学道德与法治课追崇的教学模式之一,较之传统模式,议题式教学更能突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学习体验,是对传统的创新与突破。本文结合作者的具体课堂教学实例及反思,对议题式教学的认知、有效实施和发展完善展开阐述。

关键词:议题;议题式教学;教学主题;话题;问题

《预防犯罪》是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五课第二框的教学内容,是对学生实行法治教育、培养法治意识的重要一课。本文作者就引入高中议题式教学的课型模式,打造这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展开探索与思考。

一、对议题、议题式教学的概念性认知

当前,专家们的界定是:“所谓议题,既包含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既具有开放性、引领性,又体现教学重点、针对学习难点。”据此作者的理解是,“议题”是一个以活动形式表现的、承载学科内容的教学课整体,它的构成可包括三部分:“话题”——切入和表现议题式教学的时政新闻或社会生活探讨点;“主题”——话题所承载的教材教学课题;“问题”——为剖析“话题”表现“主题”而设置的探究性设问。换言之,将具体学科知识内容附着于一个社会生活话题之中,通过学生活动展开探究,从而促动学生掌握学科知识,坚定准确的价值取向,提升学科素养,可成议题式教学的主要内涵。

二、以《预防犯罪》一课为例

课程标准对这个课的要求是:了解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不良心理和行为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分析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原因,增强自我防范意识。结合课标要求和本课教材的教学内容,采用议题式教学设计如下。

议题——预防校园欺凌,远离犯罪

话题——北京西城区法院对一起校园欺凌案实行宣判,五名构成犯罪的未成年人被判处有期徒刑

主题——预防犯罪

问题——穿插于以下教学活动中的系列化、递进式的组合设问

教学活动一:案例表现

播放新闻视频“北京西城区法院对一起校园欺凌案实行宣判,五名未成年人以寻衅滋事罪被判处有期徒刑”,提出观看要求:从视频中获取哪些重要信息?提示学生可从“案件性质”“所犯罪名”“处罚”“危害”这几个方面去提取。

此环节在于抛出话题性的新闻热点事件,表现议题“预防校园欺凌,远离犯罪”,让学生明了本节课要依托“校园欺凌”这个议题,探究学习相关“预防犯罪”的知识。

教学活动二:案例剖析

设问1:此案中几名女生的行为产生了怎样的危害?(从欺凌者、被欺凌者、家庭、学校、社会几个角度思考和探讨)

此问可让学生理解到案件中几名被告的校园欺凌行为已经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

设问2:她们触犯了哪部法律哪项罪名?该法律对这项罪名是如何规定的?

此问配合展示刑法对“寻衅滋事罪”的相关法律条文规定,引导学生了解刑法是一部规定哪些行为构成犯罪和对犯罪处以怎样的刑罚的法律。

设问3:她们受到的是哪一种处罚?此种处罚具体还包括哪几类?

此问协助学生探究刑罚的性质和种类。

对以上3个设问的探讨可归纳总结出犯罪应具备三个特征——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刑法、要受刑罚处罚。

设问4:从以上她们的犯罪行为特征比较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有怎样的区别和联系?

此问协助学生进一步巩固违法与犯罪的区别,知道校园欺凌行为并不能一概都定性为犯罪,要看它是否具备构成犯罪的三个特征,从而增强对校园欺凌犯罪的判断水平和是非观点。

继续展示这起校园欺凌案件中的记者追踪调查——案件中的被告人之一朱某,以前小时候也是一名好学生,上职高后开始放纵自己,经常旷课去网吧,因为小事随意殴打辱骂他人,受纪律处分后仍不思悔改,变本加厉采取极其恶劣的手段殴打辱骂同学构成犯罪被判刑。

设问5:请依据调查材料描绘出朱某一步步走上犯罪道路的路线图,并反省自己在校期间有哪些不良行为,产生的原因和整改措施。

通过对此话题的深入挖掘,引导学生归纳出由不良行为(旷课去网吧)到严重不良行为(因小事随意殴打他人)再到犯罪(采取极其恶劣手段毆打辱骂同学被判刑)的发

展路线,旨在警示自己,违法犯罪多是从小错一步步发展到大错铸成的,对校园欺凌行为同样要防微杜渐,并通过省察自己在校园生活中是否也存有细微的不良行为,探究其产生的原因,引起思想上的重视,加以整改,增强自我防范意识。

以上层层推动的5组设问,不但在于对“校园欺凌犯罪被判刑”这个话题的剖析,更是为了导向本课教学主题“预防犯罪”的学习,达成教学目标,这些问题是联结话题材料与教学主题的纽带。

教学活动三:案例追思

课外观察思考:如何预防校园欺凌事件再次发生(提示可通过查阅资料、走访校园等,从青少年、学校、家庭、国家角度收集各方意见)?

作为本节课话题探讨的终结,学生对这个问题的追思与整理,是对本节课课程教学知识的内化和提升,也是本节课议题探究的最终落脚点。议题探究最终要求学生要学以致用,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学生不但要懂得个人角度的“增强防范意识,远离犯罪”,还要懂得站在社会和国家高度,升华社会责任感,增强理性精神和法律观点,构建起预防校园欺凌、远离犯罪的立体思维。这是对之前所有活动的总结与升华。

一节完整的议题式教学课,“议题”是主线,一切活动展开紧扣“预防校园欺凌,远离犯罪”这根主线;“话题”是载体,对“一起对校园欺凌犯罪案件”的剖析承载起本节课学习的内容;“主题”是内涵,所有的探讨结果都导向并体现了本框教学主题“预防犯罪”;“问题”是纽带,通过渐进式的设问使话题剖析与主题学习有机融合,从而保证整个议题探究的高质完成。

三、议题式教学设计和实施的要领

(一)精确确定议题

要精确一个有价值的议题,需要考虑它的知识性、功能性和话题性,即议题要是学生有话可说、愿意深探的社会热点(话题性),要能对学生起到某些方面的价值引领作用(功能性),要能表现教材要传授的课程知识(知识性),三者兼备,方是有价值的议题。

《预防犯罪》一课确定“预防校园欺凌,远离犯罪”作为议题,围绕近几年全社会注重的校园欺凌现象,紧扣学生的校园生活,学生乐于探讨,有话可说,具备了话题性;议题探究力图引导学生对校园欺凌行为实行准确的判断与思考,树立准确的是非观,做到“心中有法”,增强守法意识,具备了功能性;议题需要引导学生剖析校园欺凌犯罪行为

推荐访问: 议题式教学 议题 法治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