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教学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摘要】探讨高校药理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意义和手段。提出了研究型教学方法在药理学教学中运用的必要性,通过对研究型教学运用中的教学气氛、教学手段、学习方法等论述,说明研究型教学法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结论:研究型教学方法应用于药理学课程教学对提高药理学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药理学
所谓“研究”,是指钻研,商讨,考虑,仔细询问等意思。包括试探性研究:发掘问题、弄清问题; 建设性研究:为问题提供解决方法; 经验性研究:为解决方法的可能性提供实质证据。在教学中,研究型教学方法重点则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研究性地教,二是学生研究性地学。研究型教学方法强调的是师与生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思维与方法和科研精神,使学生在学习方法、信息获取、实验技术、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得到最大程度的收获和提高。因此,研究型教学方法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综合[1] [2]。
面对21世纪经济和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加大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备受重视。一方面各国通过不同的方式或手段如教育资源段整合、改进方法等,制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另一方面,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国际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人才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家越来越需要大量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对此,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做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把21世纪的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确定为培养高素质、创造型人才。因此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培养社会所需要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已成为高等学校的一项重要使命。推动课程体系创新和教学内容、方法、手段的改革,培养有创造性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已逐步成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改革的趋势之一。研究型教学模式应用于药理学课程教学就是引用任务型教学理论,通过分配特定的目标教学任务等教学手段,锻炼和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3]。这对于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1.药理学课程教学运用研究型教学法的必要性
早在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宗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应以提高国民素质,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研究能力。时至今日这一教育工作的重点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任然显得任重而道远。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生命科学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的药理学教学,药理学知识固然必要,但是学生如何运用所学习的药理作用、作用机制、不良反应,药物的相互作用等知识去解决问题的能力更为重要,这也是作为创新性、应用型人才的基本要素。同时也说明了培养人的创造性工作的可能性与必要性。长久以来,广大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改进上做了大量的探讨和研究,但由于教学任务的繁重,教学学时的局限等原因,教学方法依然延续注重知识传授、重视课堂教学、确保教科书教学任务的传统式教学方法,结果是学生缺乏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探究精神培养。目前,高校学生普遍存在的探索未知茫然、创新意识淡薄、分析研究能力不足的现象,且这一现象日渐突出。
如何把生物工程专业办成21世纪最具影响和竞争力的专业,怎样才能使培养出的人才更具有创造性、开拓性,怎样使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得到有效的综合提高是生物工程专业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传统的药理学教学是以药为中心,学生常常知道药物作用,以及治疗某类疾病。但是遇到具体的临床疾病时,用什么药物治疗最佳,最佳治疗思路及其机制,学生往往很难掌握,不能很好的应用药理学知识分析其药理作用的机制及不良反应,更谈不上新药研究和开发。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的是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忽视了掌握知识及应用知识,更不能上升到综合应用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的层次。这一结果并非学生的不努力和教师的不认真负责,而是因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生物工程专业培养目标的人才培养需求。
为了适应与人才需求相适应的教育发展趋势,广大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方法的探讨,其中研究型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尤为有理有利[4]。研究性教学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将所授知识设定为案例或情景的途径或形式,让学生主动的去探索、研究、分析,从而对所得信息进行综合判断,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的研究型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可以使学生的认知更深入,更高效,更新了知识概念的呈现方式和获取信息的渠道,更利于促进学生认识结构的构建与发展,因此更利于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高,从达到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效果。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发现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情感得到激发,探求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2.研究型教学在药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包括病原体)之间相互作用及其规律和作用机制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包括药物的药理性质、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药物作用的机制、临床应用、毒副作用、药物的相互作用等内容,涉及先行课的多门基础知识,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基础。因此药理学起着作为连接与其他学科的桥梁和纽带的重要作用。在这门具有以整合知识为突出特点的药理学教学过程中,研究型教学显然是一种集理论学习、实践教学、科研训练询问于一身的高效的教学方法。研究型教学既能使学生学习到药理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又能使学生得到发展应用能力的综合性训练。
2.1 研究型教学中师生和谐共进的教学氛围
教学与科研是相互统一的。大学的教学与研究的相互作用在大学教育中大的联系尤为重要。首先,教师通过研究能够不断地向学生传授研究最新成果和新信息,在激发学生学习和钻研的兴趣的同时,学生对科研的关注和参与对教师科研促进师生间对科学的探讨和情感的融洽,又推动了教与学和谐共进的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成效落在实处。其次借开展的诸如教学课题论文、毕业论文、教师科研等使教学活动更具探究性科研活动,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和工作的能力,培养出具有创造性的专门人才。学生在学习的同时参与科学研究,运用学到的理论知识,获得对基本原理的实践验证和探究的机会和能力。因此可以說,研究式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在共同认识已知世界的同时探究未知世界的过程,是有助于药理学教学重要认知过程。在这过程中,药理学教学不仅与教师教学及科研究相关,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具体实施的实践结果也表明,研究型教学方法的实施中,教师积极主动的进行科研活动,能给学生提高更好素材和案例;同时也为学生的探究知识的提供了机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与学生情感交融、彼此悦纳、协力合作,教师平等对待学生,学生得到自信,受到了尊重,无拘无束开发思维,师生共同探究,真诚沟通。创造活跃的学习氛围、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2 研究型教学中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教学方法和手段与教学效果密切相关。教师对于所承担的课程或教学活动进行整体的设计,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以及评估办法等,通过布置特定的教学任务,达到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的目的[3]。研究型教学方法特点在于教学与学者在融合多种教学模式于教学之中。教学过程中,不仅提供有关药理学知识,更强调以学生为主,培养研究性思维的意识和提高主动学习能力,以掌握获取信息的最佳方法和最快途径。采取教师引导与学生自学、探究式研究型的学习方法,着重于学习方法的训练。采用课内教学与课外实验、网络资源等学习资源相结合形式,通过情境、发现、问题、案例、讨论、实验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勤于思考,学会分析,使学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教学的客体”为“学习的主体”。如在学习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一章内容时,提出预习思考题如什么是“心衰”?心衰可能出现哪些临床表现和后果?引起的原因有哪些?如何治疗?治疗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有哪些?学生带着这些问题进行探究性思考,去开放实验室观看相关的模型标本,查找关于心脏的结构个功能相关的资料,了解心脏的疾病及临床表现、发病原因等相关的知识。最终通过自学和课堂讲解掌握强心甙的作用是“一正两负”,“一正”即是正性肌力即加强心肌收缩力,由此知识点出发向上求源可掌握心机泵血的原理、心衰的病理生理、强心甙的作用原理等知识点,向下探究掌握其药理作用即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及预防措施。“二负”则是:负性频率和负性传导。由此推出它的其它用途,如治疗治疗某些心律失常。
研究性教学方法的实施,还要求教师具有创新实验教学理念,变传统教学模式为立体式教学模式[4],运用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可模拟性等综合性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效果,例如建立模拟药房实验室陈列出中各类药物的外包装盒,上有药物的名称、药理作用、临床作用及副作用等,开放人体解剖实验室等措施,鼓励学生通过现有实验室设备,进行验证行和探究性实验,为学生的学习和记忆提供了直观的实物,培养和锻炼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了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2.3 研究型教学中学生的“学”。
药理学内容分为总论和各认论,总论中涉及到的很多名词和概念复杂而抽象的,要求记忆的东西太多,也是学生学习中难以掌握内容之一。只有掌握总论重点和理解难点,结合各论的药物,联系重温总论的知识点,两者交互深化、融合贯通,才能理解、掌握总论和各论的内容。因此学习药理学时,学习方法关系到学生能否对所学的知识理解和掌握。
研究型教学在采用特定的研究型目标教学的同时,采用一些好的学习和记忆方法和技巧,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学会归类,对于学生新知识的理解、旧知识的巩固记忆、建立学习的自信心至关重要[5]。如简化法:吗啡是成瘾性镇痛药的代表,记住它可采用简化记忆法,即“三镇一抑制一兴奋一缩瞳”,如果学生在回忆此知识点忘了吗啡的作用时,通过仔细回想就能描述出来。三镇是:镇静、镇痛、镇咳;一抑制是:抑制呼吸;一兴奋是:兴奋平滑肌;一缩瞳是其中毒特征:针尖样瞳孔。又如记忆法。学会应用记忆方法不仅是切实可行的,而且是行之有效的。糖皮质激素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与其它类药物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它的作用、作用原理、不良反应等更是多种多样,要想很好地掌握这部分知识,教师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将其归纳为:54321,“五”是五抗:抗炎、抗毒、抗过敏、抗免疫、抗休克作用。“四”是对四大代谢的影响:使血糖升高、钠水储留,蛋白质分解,脂肪重新分布。“三”是对三个系统的作用: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后导致失眠,甚至诱发精神失常或癫痫发作;消化系统的消化液分泌增加,诱发或加重溃疡;血管张力增加,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使心肌抑制因子形成减少,从而防止心输出量降低和内脏血管收缩等循环障碍。“二”是对二种组织的影响:破坏淋巴组织,促进骨髓造血机能。“一”是对一腺的影响:对肾上腺皮质机能的影响。这样的记忆方法,提炼出各药的记忆要点,使学生从繁多药物及复杂的药理学作用中解脱出来。增强了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提高了学习效率。
3.结束语
近年来,研究性学习被定义为: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教学则是基于强调科学原理形成过程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方式。是全新的以资源互惠、成果共享为目的现代的教学模式。其特点在于强调注重教学内容呈现的过程,将理论概念等知识形成的起因和研究过程通过不同的方式展示或再现给学生,增强学生积极自觉参与知识的认知和构建,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和探究知识的思维方式。研究性教学方法寓教与学于实验探究过程之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药理学的积极性,进而达到以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目标,使学生能主动的感受科学环境,认识科学现象,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曲折,獲得成功的喜悦。而学生则在研究型教学过程中,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学会了科学研究的方法,发现科学规律;培养了努力探索的科学态度。为学生成长为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郑贵华.大学研究型教学的理论构想与实践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2005.
[2]周振微.我国大学研究性教学初探[D].湖南农业大学,2006.
[3]覃锐钧.高校文科研究型教学实验探索[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 (S2):52-54.
[4]张南文.多种教学方式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9,11(3):
274-276.
[5]毛讯,于伟凡,任丽平.歌诀教学对药理学教学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学,2009,16(5):109.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2010B113)。
作者简介:孟志卿(1958—),女,河北无极人,大学本科,孝感学院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人体解剖生理学和药理学教学与研究工作。
推荐访问: 药理学 探索 教学 研究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