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联合作战下战术通信总体建设的几点思考

2022-03-17 09:20:43 | 浏览次数:

zoޛ)j首总结了一体化联合作战下的几点战术发展与指导,结合国内外战术通信建设的现状,通过深入了解分析提出了符合一体化联合作战条件下的未来战术通信总体建设的几点基本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一体化联合作战 战术通信 实时指挥控制 多维一体网络 WIN-T

中图分类号:TN9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6)09-0085-04

1 引言

以符合本国军队实际,具有本国军队特色的联合战斗指导理论为基础,才能指导建设适应时代要求和满足作战实际的联合战术通信系统。

联合作战经历外联式联合作战、内联式联合作战,最终迈向其高级阶段——内融式联合作战,实现真正的一体化联合作战。一体化联合作战的根本是实时指挥、态势共享。其本质特征表现为武器装备一体化、作战力量一体化、作战行动一体化、支援保障一体化和指挥控制一体化这5个方面。基于信息网络系统,诸军兵种作战力量与各作战子系统实现了综合集成,从传感器到射手、各武器系统之间,各军兵种作战部队之间和各类战场之间实现了无缝链接,形成网络化的一体化联合作战体系。

本文就未来信息化条件下的联合作战发展的几个趋势特点:“联合”向战术层次不断延伸、灵活实时的指挥控制、准确感知战场、主动精确保障、多维一体通信网络及注重机动速度和反应速度等,结合国内外战术通信系统的建设情况,提出几点战术通信系统建设的方向思考和建议。

2 “联合”向战术层次不断延伸

信息化条件下的局部战争相比传统战争,作战过程虽然更加复杂,但在规模和时间上体现出了小规模、速战速决达成目的的特点,联合作战向战术层次不断延伸。

“营”作为战术基本作战单元,融入信息化联合作战体系是联合作战发展的必然,也是未来联合作战的主要力量。在没有上级网络通信支撑的条件下,“营”作为一个战术基本作战单元,难以有效融入到联合作战体系中。美军通过WIN-T增量计划,分队间通信构建主要依靠移动卫星为主的通信网络体系架构,实现了连一级的基本作战单元功能。在卫星资源相对缺乏的情况下,构建到营一级的通信网络体系架构,实现营一级最基本的作战单元功能。除此之外,以网链一体化融合互补思想将联合作战数据链终端或嵌入式终端模块按需集成应用到营级战术单元的指挥信息系统中,可以作为另一种解决方法。战术分队指挥信息系统通过接口和协议格式的转换设计,融合到联合作战一体化网络信息系统,从而融入到作战体系中,实现与网内作战单元之间的互联互通和互操作功能。

体现“联合”向战术层次的不断延伸除了地面构建指挥所到单兵末端的通路外,另一种表现是在空地或空地海一体联合作战(如渡海登岛作战)中。当前线作战单元请求空中火力或者水面舰艇火力支援打击时,“营”及以下战术单元,甚至单兵,需要与联合指挥部授权的空中作战单元或者水面舰艇单元建立通信联络(如图1所示),以快速精确地引导火力支援打击行动和反馈评估火力打击的效果,从而决定是否再进行一波火力支援打击行动。受限于空中作战单元的空间与载荷以及空中作战平台自身通信需求,在技术和联合装备建设未有突破之前,地面战术单元采用空中作战单元的体制进行地空通信联络是一个有效解决联合作战下火力支援通信联络的途径。设备形态与装备方式在不影响地面战术单元作战的情况下,可尽量采用与现有装备一体化的兼容设计。当兼容设计无法满足时,可以采用车载方式装备于营指,背负方式根据任务需要加装于连指,特种和武装侦察应用时则采用手持便携的灵活编配方式。战术通路延伸图如图1所示。

3 灵活实时的指挥控制

未来联合战斗,依托多维一体的网络化信息系统,指挥员可以同下级指挥机构、一线指挥员甚至单车、单兵进行实时联络,控制行动。

战术通信系统建设需要解决现有系统能力的不足,衔接打通联合指挥部到战术基层单元的通信链路,实现话音和数据的实时指挥业务。WIN-T是实现美国陆军2010年及以后作战概念的关键,通过在连级提供卫星动中通能力,构建机动性网络传输基础,实现基本战术分队及以下的近实时指挥控制能力。相对于主要采用地面层通信网络,需要多级中继方式,无论数据业务还是话音指挥业务,尤其话音业务,难以满足联合作战下灵活实时指挥控制的要求。而且从联合指挥部到单车、单兵的多级中继,多跳话音会明显降低话音的质量,尤其在加密通信时,话音质量会进一步急剧降低。因此,至少建立从基指到单车、班组的话音和数据指挥业务,特种和侦察则需要建立到小分队级甚至单兵的实时或近实时的通信链路,这是战术通信系统建设需要进一步实现的方向。美军通过移动卫星扩展通信距离延伸了数据链路,实现了独立作战分队进行全话音通信和战术信息交换。

在地面通信受距离等环境限制下,以天基卫星通信和空中层通信节点方式为基础,建立从联合战术基指直接到基本战术单元甚至可以直接到连、进一步发展到排班单车的空中干线通信走廊,开发相应的空基、空地通信手段及设备形态,实现联合作战下灵活实时指挥控制的目标。尤其对于联合战役战术下的前出侦察力量和特种作战力量,受特定任务战场环境和视频图像传输业务的需求影响,天基通信和空基通信方式手段尤为重要。对于机步的下车士兵系统,在传输话音、数据基本业务功能基础上,在士兵终端设计中加入了定位、身份信息功能,解决了单车与下车士兵的短距离无线通信联络、身份识别和位置信息获取等现实作战需求。通过车内部显控平台,实现封闭状态下的单车实时掌控外部周边一定范围内的全方位视野环境和敌我态势信息。

4 主动精确保障

信息化条件下联合战斗,战斗作战保障、后勤和装备保障等各种联合战斗保障的地位作用显著提高,对信息对抗、火力突击、兵力攻击等基本联合战斗行动的行动效果的影响日益增大。未来联合战斗保障将改变相对独立、逐级实施的现状,发展为打破各军种界限,将各级各类保障系统通过信息系统连接成一体的保障体系,精确感知保障需求,自动决策、跟踪、掌握战场情况,从而实现保障的精确性和主动性。

联合作战信息化战场,战斗保障的首要任务就是驱散传统战争的“战争迷雾”,力争做到战场单向“透明化”。准确感知战场是实现战场透明化,形成态势直观可视的前提。现代局部战争的小规模和快节奏特点,使得感知信息除来自于上级机构负责收集和分析的陆、海、空、天、电全维侦察情报信息外,由一线人员现场收集的态势信息和根据战场态势来制定决策的情况也越来越多,这些收集到的作战态势信息和决策信息需要及时准确回送上级指挥所,以便上级指挥准确掌握前线信息和实施正确作战决策。同样,后勤与装备保障需要不间断地感知掌握一线作战单元弹药、物资油料等的消耗和损失、战斗减员、装备损坏和保障资源情况等,如后勤医疗救护精确保障,在士兵通信装置连接外置生命特征传感器时,可以起到实时监控士兵的基本生命体征和及时搜索救护的作用,以及武器装备损伤状态信息实时后送,从而满足适时、适地、适量、适用地满足部队行动需要的主动精确保障要求。

因此,联合作战下战术通信系统建设需要考虑如何使得快速机动中的一线战术单元,尤其是未来的无人化作战单元获得足够的支持态势感知和互操作的移动通信网络能力,从而提高一线作战单元实时或近实时目标数据分发和联合火力协调的能力。同时,考虑后勤和装备现代精确保障、主动保障的需要,要兼顾支持后装所需指挥控制与感知信息的传输、汇总和处理,如图2所示:

在实际建设中,可以采取“先有人后无人”分步建设实施,构建士兵、有人和无人平台构成的一线作战通信网络。因此,采用一线作战单元,包括无人平台的控制、态势与状态感知信息传输与单装、单兵通信综合一体的装备建设思路,在支持单装、单兵通信、识别和位置信息等基本业务的同时,实现有人作战、无人作战、支援平台的末端感知信息的可靠传输和互操作。

5 多维一体通信网络

未来联合战斗,涉及多维空间,信息系统更加网络化,依托信息系统具备广域分布、无缝链接、动态开放的基本特征,可以把分散部署在多维空间的各种武器平台、侦察监视设备甚至单兵设备链接为一个整体。

联合作战下战术通信系统的建设要摆脱以往单一的战术通信系统建设的思想,在系统建设时,充分考虑依托本土的联合远战的现实需要,利用和基于联合作战下的多维一体通信网络来补充实现区域信息通联需求,降低系统建设的难度和成本。

充分利用联合作战区域内包括其他军兵种在内的各种平台,尤其是空基和天基平台,如空军、海军的巡逻、警戒、预警、指挥通信机甚至加油、作战、侦察等各种有人、无人或特种飞行平台等组成的覆盖作战区域的中空、高空和超高空的空中多层立体空间,组建空中层通信网络,使自身的地面、空中节点与其构建多层次大范围灵活实时网络,即融入到联合作战体系中,又通过其实现战术通信系统的大范围有效互联,对解决系统内有限的带宽和覆盖问题起到一定的作用,如图3所示:

6 快速机动反应

未来战场的偶然性和不确定要素增多,战斗体系复杂,战斗触发突然、节奏加快,准备时间短促。在联合战斗中,需要注重提高部队的机动速度和反应速度,在计划、决策、通信和行动等方面都力求快于敌人,使之无法有效应对。反映到战术通信系统建设上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提高战术通信网络的快速组网特性、实时性、灵活性和鲁棒性;二是通信系统满足部队快速机动和突击作战的运动中通信的能力。

联合作战下战术通信系统建设需要跳出以行政建制进行作战的通信系统设计思路,以作战需求为牵引,重视实际作战行动中作战编组、跨军兵种联合编组以及部队机动行动下的快速、灵活、可靠的通信保障需要。

根据国内外作战通信近几年的建设发展,战术分队营及营以下作战单元已经实现在传统作战模式下的动中通能力。营以上战术指挥所各车辆之间实现了无线通信连接手段,具备有限度的动中通能力条件,但连接指挥所内部的高速网络还不具备足够的能力,离联合作战下快速突击的动中通能力要求还有差距,成为制约战斗力的关键因素。主要表现为战场环境适应性不强、数据传输带宽不够、机动能力不足等。

随着民用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民为军用、军民融合的建设思路,经过军用适应性改进的军用4G宽带移动通信系统为解决联合作战下指挥所内信息传输能力和动中通能力提供了一种可靠的选择。在满足传输能力的同时,小型化多基站互联可以提高动中通环境适应能力,无线上网卡式装备使得下车作业变得非常快捷便利。借鉴美军战术通信的发展思路,完善师团等战术指挥所区域固定接入通信模式,采用宽带卫星通信实现连接指挥所的高速网络移动能力。装备形态上以未来一体化车身和一体化设备的装车思想为指导,以小型化、模块化、单元化甚至未来芯片化构建通信系统,减少车内占用体积和降低整车重量,解决现役车辆普遍超重的问题。综合各种举措,实现联合作战下快速机动和突击的通信保障需求。

7 结束语

本文主要基于联合作战的发展趋势和战斗指导,从中挖掘和描述未来联合作战下战术通信系统建设的几点方向性思考,并结合国内外现状初步描述了部分完善改进的建议。

参考文献:

[1] 檀松,穆永朋. 联合战术学[M]. 北京: 军事科学出版社, 2014.

[2] 王曙光,孙强银. 现代联合作战[M]. 北京: 星球地图出版社, 2009.

[3] 骆光明,杨斌,邱致和,等. 数据链[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4.

[4] 尹亚兰. 战术数据链技术及在联合作战中的运用[M].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14.

[5] 童志鹏,刘兴. 综合电子信息系统[M]. 2版. 北京: 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8.

[6] 王梦麟,鲁云军. 一体化联合作战仿真通信兵模型体系研究与实践[J]. 系统仿真学报, 2006(z2): 66-68.

[7] 魏华实,徐健,姚炳辉,等. 一体化联合作战战役级通信网效能评估[J]. 兵工自动化, 2008(3): 50-53.

[8] 崔波涛,许友法,高常见. 构建一体化联合作战指挥信息系统[J]. 舰船电子对抗, 2007(4): 43-45.

[9] 罗群. 面向现代联合作战的电子信息系统互操作[J]. 现代雷达, 2008(6): 1-5.

[10] 蔡向华,郭晶. 联合作战通信的完备性指标的建模分析与计算[J]. 指挥控制与仿真, 2009(2): 108-111.

推荐访问: 战术 总体 几点思考 联合作战 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