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情万种的国度
厚重历史和文化的精彩展示
摩洛哥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也是一个遭受许许多多次外族入侵、统治并在文化上兼收并蓄的国家。摩洛哥的土著居民柏柏尔人早在公元前1600年就进入了青铜器时代。摩洛哥在古代曾受到过腓尼基人、迦太基人和罗马人的入侵和统治,后来又受到阿拉伯人、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和法国人的统治和殖民。公元1415年,葡萄牙以武力强占了摩洛哥的休达,在非洲建立了第一个殖民据点。现在休达还在西班牙的管辖之下。公元788年,摩洛哥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阿拉伯王朝——伊德里斯王朝。后来经过若干王朝,其中1660年建立的阿拉维王朝延续至今。多元的历史使得摩洛哥形成了厚重的文化沉淀,而四大皇城可以说是这一文化的杰作。
菲斯是摩洛哥的第一座皇城和历史名城,是北非史上第一个伊斯兰教城市,也是摩洛哥一千多年来宗教、文化与艺术的中心。菲斯还是北非一个重要的战略重镇。菲斯老城是世界上现存规模较大的一座中世纪风格的城市,可与埃及的开罗和叙利亚的大马士革等城市相媲美。菲斯老城有着深厚的宗教、传统文化和哲学根基,1981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地区,世界重点文物紧急抢救项目。
菲斯老城内有9000多个纵横交错的狭窄街道。街道两边有各种商店和传统手工业作坊,诸如染色作坊、皮革加工厂、金银铜铁首饰盒器具作坊、地毯挂毯织造作坊等,多为前店后厂。菲斯的手工艺铜盘、银盘、地毯、陶瓷、染色线和布,工艺精湛,图案细腻,风格别具,世界闻名。
菲斯古城有许多历史文化古迹:漂亮的宫殿和780多个清真寺。建于公元862年的卡拉维因清真寺是一座伊斯兰高等学府,被誉为“世界上第一所综合大学”,其历史比英国牛津大学还要早几百年,设有古兰经、哲学、历史、文学、数学、医学、天文学和哲学等学科,吸引了2000多名来自马格里布和黑非洲的学生就读和深造。大学所属图书馆早在中世纪已负盛名,收藏着带有彩色画面的古兰经以及数十万册手抄本和其他古典书籍,被誉为“学术首都”。卡鲁因清真寺在很长一段历史中是北非最大的清真寺,整座建筑由270根廊柱支撑,以大理石、石灰、石膏、鸡蛋清等为原料建造,可容纳2万名穆斯林教徒祈祷。
阿纳尼亚和阿塔林伊斯兰高等学校均建于14世纪,中世纪的建筑风格和华丽精美的装修达到当时建筑的顶尖水平,雕梁画栋,大理石地面和廊柱、陶瓷马赛克拼图、琉璃瓦屋顶与水池和喷泉交相辉映,学习环境静谧优雅。美丽的校园里还有供学生祈祷的场所和宿舍。
梅克内斯是摩洛哥王国另一座皇城,建于公元11世纪,1672年被阿拉维王朝的第一位君主穆拉伊·伊斯梅尔定为国都。梅克内斯城内古迹众多,最著名和最壮观的是马厩、粮仓和地下监狱。国王酷爱马匹,因此王宫里养了500匹骏马。他还精心设计和建造了一个规模庞大、布局科学的马厩。在王宫附近还有一座规模宏大的粮仓。粮仓内的防火防潮系统在今天看来也不算落后。这些设施加上坚固的45公里长的城墙,构成当时具有重要作用的战略防御体系。据说,在敌军围困的3个月内,城中粮草和供水均能得以保证。马厩和粮草至今保持原样,基本完好,现在已成为摩洛哥著名的旅游景点。每年都有不少西方国家的电影人来此地拍摄古代题材的影片。城内还有一座保存完好的在地底下挖造的监狱,规模很大,可容纳2万名奴隶、战俘和犯人。
在梅克内斯以北30公里,是有名的罗马古城沃吕比利斯废墟。据历史记载,公元一世纪时这里是繁华城市,那时留有保存完好的凯旋门、剧场的白石圆柱,甚至成型的街道、剧场、住房、油房、公共浴室、市场等亦清晰可辨,还有不少镶嵌画。从废墟中还挖掘出了大批制作精巧的青铜头像和大理石人头像。独特的城市风格和科学的给排水系统令人惊叹。梅克内斯是一个雄伟的西班牙—摩尔风格的地方,四周有高墙和巨大的门。这是17世纪马格里布时期的伊斯兰和欧洲风格的一个和谐统一体。
拉巴特从19世纪就已成为摩洛哥的政治中心,1956年摩洛哥独立后,拉巴特正式成为摩洛哥的首都。作为老皇城,拉巴特拥有众多价值很高的文物古迹:古代皇陵、哈桑清真寺、库图比亚塔、哈桑塔、乌达亚堡以及王宫和穆罕默德五世墓等。
乌达雅堡位于拉巴特老城以东,是建立在大西洋岸边峭壁之上的古城堡群,建于12世纪柏柏尔王朝,后为阿拉伯王朝所用。现存乌达雅堡的主体部分是一个综合大庭院,有一个花园和一座博物馆。花园为伊斯梅尔国王于17世纪所建,小巧玲珑,幽雅精致,花木繁茂,具有明显的安达鲁西亚园林风格。石头砌成的博物馆展出一些古代兵器和历代珠宝、乐器、古代红铜和土陶器皿,民族服装,包括柏柏尔人、撒哈拉人、摩洛哥犹太人服饰。还有一个高空平台,为古代集会用的广场或市场遗迹。乌达雅堡内现在仍然保留着具有柏柏尔风格的民居和街道。
布雷格雷格河畔的舍拉废墟为舍拉古城和摩洛哥梅里尼德王朝时期皇家陵寝遗址,是摩洛哥国家重点保护文物。舍拉古城原为腓尼基、迦太基和古罗马帝国时代北非重要港口城市,与摩境内的沃吕比利斯古城和伯纳萨古城齐名,公元5世纪荒废。公元12世纪,梅里尼德王朝君主“黑苏丹”阿布·哈桑定都拉巴特城,修筑城墙,并在古城遗址基础上圈定皇陵。他本人及其爱妃死后均葬于陵内。舍拉在1775年一场以里斯本为震中的著名大地震中被毁。现在遗址内古罗马时期的台地园、凯旋门、元老院、论坛、演讲台、法院、公共浴池等建筑群仍依稀可见,给人以无数遐想。梅里尼德王朝时期修筑的外围城墙、清真寺宣礼塔、王妃墓碑和放生池等基本保持了原貌。外围城墙的正门上用古阿拉伯语记录了当年修陵的情况,从王妃墓碑上游人可以读到王妃的生平概志,放生池偏居古遗址一隅,供养着被视若神明的银鳗。
历史古城马拉喀是摩洛哥南部地区政治中心,以红色的城市而闻名于世,是摩洛哥历史上最重要的古都之一。这块曾吸引着成千上万南来北往庞大驼队和商贾的绿洲,在沙漠、炎热、尘土、泥砖堡垒里隐藏着许许多多中世纪的传奇和神秘。马拉喀什在阿拉伯人、波斯人和欧洲人中地位相当高。直到今天,每年都有许多重要地区和国际会议在马拉喀什召开。马拉喀什每年仍然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近1000万世界各地的游客。
几个世纪以来马拉喀什一直以它的七圣徒而闻名于世,在伊斯梅尔·伊本·谢里夫统治时期伊斯兰教苏非派广泛流行时,苏非派作家阿布·阿里·哈桑·尤西根据苏丹的要求创立了七圣徒的节日。几个著名人物的陵墓迁移到马拉喀什后吸引着前来的朝圣者,他们也带来了自己的习俗和节日。七圣徒包括阿布·阿巴斯·萨布蒂(1129-1204,马拉喀什的守护神)、穆罕默德·贾祖利(柏柏尔血统的摩洛哥苏非派领导人)、苏海利(1114-1185,伊斯兰教语言学家和法学家)、卡迪·阿亚德、阿布德尔阿齐兹·特巴(马拉喀什第一个苏非兄弟会的建立者)和阿布达拉·加兹瓦尼(特巴的继任者)。
马拉喀什有摩洛哥最大的传统市场,同时也有非洲乃至世界上最繁忙的民风民俗广场之一的杰马夫纳广场,广场上到处是杂技演员、讲故事的人、卖水人、跳舞者和音乐家。到了晚上,广场上的食品摊点开张,各类特色饮食热气腾腾,使得广场变为了一个空前热闹的露天餐厅。
马拉喀什东距峰顶终年积雪的大阿特拉斯山50公里,虽然地处沙漠边缘,但气候温和,林木葱郁,花果繁茂,以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幽静的园林驰名于世,被誉为“摩洛哥南部明珠”。
中国和摩洛哥的历史情结
中摩两国和两国人民有着悠久的交往历史和深厚的传统友谊。早在7世纪中叶,中国唐朝就有一位叫杜环的人到过摩洛哥。13世纪,中国元代旅行家汪大渊造访过摩洛哥。1346年摩洛哥的旅行家伊本·白图泰牢记先知穆罕默德“求知哪怕远在中国”的教诲,历经艰辛到达中国。伊本·白图泰是中世纪世界著名的四大旅行家之一。公元1304年生于摩洛哥丹吉尔的一个穆斯林家庭。白图泰从小就十分向往中国、印度和东方的灿烂文明。从22岁开始东行远游,历尽艰险,终于在公元1347年,即中国元朝至正7年,到达中国泉州。白图泰在中国逗留3年多,访问过泉州、广州、杭州和北京。在白图泰的《游记》中,对泉州的记载和描述最为详尽。他记载在泉州登岸后,受到当地人民和元朝地方官员的热情欢迎和接待。《游记》中称泉州是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我们飘海到达中国的第一座城市就是刺桐城(即泉州),港口很大,港内停有大船百余艘,小船无数。”《游记》对中国的经济、社会、文化、宗教、风土人情都有详细描述,总结说中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大河沿岸村舍相连,阡陌园圃纵横,比埃及尼罗河沿岸人烟更加繁盛。他在《游记》中对中国当时已经使用石炭(即煤)做燃料深感奇怪和赞赏。《游记》中还叙述了中国烧制瓷器的方法和过程,说中国泉州和广州烧制的瓷器“神奇美妙”,“是世界上最好的瓷器,远销到印度和摩洛哥。”他在著述中,称赞中国商业繁荣,瓷器无比精美,绘画艺术高超,治安措施严密等。白图泰的著述对增进中摩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促进了中国和摩洛哥的友好往来,两国的贸易一度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我在摩洛哥常驻时发现,许多摩洛哥人的家里都在客厅的显眼位置陈设中国的瓷器,还真有不少老古董。摩洛哥人非常青睐中国茶,几乎所有的摩洛哥人家里都有一套精美的中国茶具,叫“希尼亚”,就是“中国”的意思。摩洛哥传统建筑的屋顶和中国北方琉璃瓦的屋顶十分相似,据说也是模仿中国的风格。中摩交往也有力促进了中国和整个马格里布国家以及中国与欧洲国家的关系。在古代,摩洛哥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最西端,从埃及到摩洛哥设有100多个驿站,通过狭窄的直布罗陀海峡连接欧洲大陆,所以摩洛哥成了中国商品输往欧洲的中转站。中国四大发明中的火药和印刷术就是通过摩洛哥传到欧洲的。
由于两国人民间有友好交往的基础,君主立宪的摩洛哥王国在1958年紧随埃及后与中国建交,成为第2个与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非洲国家。58年来,建立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平等互利基础上的两国友好关系顺利发展,双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不断取得可喜成果。
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伊本·白图泰这位友好使者的名字。1963年,周恩来总理访问摩洛哥,他首先访问摩洛哥北部城市丹吉尔,那里是伊本·白图泰的故乡。周恩来说:“伊本·白图泰为阿拉伯人、穆斯林和全世界了解中国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们相信,伊本·白图泰在东西方文明的对话中发挥了有力的作用。”而摩洛哥人又把周恩来总理在纪念伊本·白图泰讲话时站立的地方作为文物保存下来,人民间的交往和友谊就是这样代代相传。
摩洛哥人很讲信誉。摩洛哥可能是唯一不拖欠中国贷款的非洲国家。无论是无息贷款还是优惠贷款,到期主动偿还。摩方也从来没有向中方提出贷款要求。摩方看重的是中国的分量、中国的平等待人和中国建设成就、经验以及对中摩关系的重视。
摩洛哥人都渴望了解中国,凡是到过中国的摩洛哥人都会对中国刮目相看。近些年来,每年有上万摩洛哥公民访问中国。
随着中国和摩洛哥各自的发展和变化,在进一步加深中摩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理解方面仍然有许多工作要做。摩洛哥人对现代中国政治、社会、文化的认识还不够全面,对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知其一,不知其二。而许多中国人也把摩洛哥看成与黑非国家差不多,甚至有不少中国人因为电影《北非谍影》的影响,只知道卡萨布兰卡,不知道摩洛哥。
摩洛哥是一本书,十分有趣;摩洛哥是一幅画,非常美丽;摩洛哥是一杯酒,香醇浓郁;值得你去阅读,去欣赏,去品味。
推荐访问: 风情万种 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