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S,MONTH
打开文本图片集
兵器新品廊
陆空两用飞行器
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DARPA)正在启动“变型金刚”(Transformer.简写TX)研发项目,计划研制一种既能在地面驾驶、又能在空中飞行的两用平台,可搭载1-4人。它能够在铺设路面以及轻度越野路况上行驶,遇到河流、湖泊、山脉等障碍物时垂直起飞快速通过,甚至是躲避敌方埋伏。该项目所涉及的关键技术包括:自适应机翼结构、涵道风扇推进系统、轻型复合材料结构、能够支持在垂直推力和水平推力状态之间进行稳定转换的先进飞行控制系统、混合电力驱动系统和先进电池技术等。
“蝎平”轻型滑翔制导弹药
“蝎子”轻型滑翔制导弹药由美国洛克希德·马丁公司研制,长546.1毫米,弹径108毫米,质量不超过15.88千克,最大射程超过18.52千米。它采用模块化设计,可根据作战任务不同而选用不同的战斗部和导引头。“蝎子”最初配用激光半主动导引头,但也可以选用红外成像、短波红外成像或毫米波导引头,命中精度可控制在1米之内,进而显著降低了攻击目标时造成附带毁伤的风险。“蝎子”轻型滑翔制导弹药可供多种有人驾驶飞机或无人机挂载使用,对付建筑物、人员、轻型装甲车、卡车、汽车、导弹发射车和炮兵阵地等目标。该弹既可从当前使用的各种管式发射器发射,也可以用发射“海尔法”导弹的直升机和“捕食者”无人机使用的M-299/M-310发射器发射。
“赫尔墨斯”900成功首飞
2009年12月14日,以色列埃尔比特系统公司宣布“赫尔墨斯"900无人机成功完成首飞。该机设计基于已累计飞行超过17万小时的“赫尔墨斯"450无人机,具有更好的续航能力,飞行高度超过10000米。具有在恶劣天气条件下的飞行能力,有效载荷能力增大至300千克并采用模块化设计,可以快速置换。该无人机可由埃尔比特系统公司研制的通用地面控制工作站(uGCS)控制,该工作站支持所有“赫尔墨斯”无人机的任务管理,包括自动滑行、自主飞行、自动起飞和着陆。“赫尔墨斯"900无人机将在完成飞行测试后开始批量生产。
单兵主动防护系统
2006年黎以冲突中,以军士兵通常以建筑物作为掩护,但曾有士兵在遭到黎巴嫩方面反坦克导弹及火箭弹的攻击后不幸身亡。为此,以色列工业公司研制出了一种可为士兵提供火力防护的便携式防护系统,从而提高士兵在城区作战中的生存能力。该系统称为“冲击吸收者”,由一台光电/红外定向干扰机和为“铁拳”等车载主动防护系统研发的威胁探测组件组成。操作人员仅需将其指向来袭导弹方向即可干扰导弹的制导系统,从而诱使导弹偏离目标。目前,“冲击吸收者”系统的重量不超过20千克,适于单兵便携使用。此外,该系统还可为固定指挥所提供防护。
俄罗斯新型卫星制导炸弹
俄罗斯玄武岩国营科研生产企业总经理弗拉基米尔·科列尼科夫宣布,俄罗斯军队即将装备新型PBK-500U滑翔制导集束炸弹。它与美国雷锡恩公司的AGM-154“联合防区外武器”类似,可携带多种子弹药,包括穿甲子弹药、燃烧弹和钻地弹,最初将装备自寻的穿甲子弹药。该炸弹采用卫星导航/惯性导航制导系统,投放高度100-12000米。最大射程达50千米。射程不超过10千米时.炸弹无需卫星导航的修正。仅靠惯性制导系统就能导向目标。
新型BMD-4M伞隆战车开始测试
俄罗斯空降兵司令沙曼诺夫中将透露,首批约10辆BMD-4M伞降战车将于2010年交付部队进行测试。与BMD-4相比,BMD-4M将使用全新研制的底盘,并换装更为完备的武器和数字化指挥系统.可大幅提升俄罗斯空降兵部队的作战效能和机动性。其中,数字化指挥系统将把对目标的摧毁概率提升至0.95-0.97.几乎可以保证在首次射击时就击毁目标。BMD-4M战车由三人操控(分别是车长、射手、驾驶员),可运送5名空降兵。它的生产工作将由库尔干车辆制造厂、伏尔加格勒拖拉机厂和其它多家企业共同承担,俄罗斯空降兵计划未来几年换装200余辆该空降车。
马来西亚意欲采购直升机船坞登陆舰
意大利芬坎蒂尼造船厂正式向马来西亚推销2万吨的直升机船坞登陆舰,其排水量超过了韩国的“独岛”号。该直升机船坞登陆舰长190米,航速20节,以16节航行时续航力7000海里,飞行甲板上有6个AW-101直升机起降点,全舰可搭载人数达950名,其中包括193名船员。芬坎蒂尼造船厂称,新型2万吨的直升机船坞登陆舰采用了模块化设计,可以重新设计,推出低于2万吨的方案。马来西亚海军正在采购新型多功能支援舰,芬坎蒂尼造船厂最初提交的方案是“圣朱斯托”级两栖攻击舰.但考虑到“圣朱斯托”级的设计有些过时.船厂随后推出了上述方案。
日本XC-2运输机完成首飞
1月26日上午在岐阜县的航空自卫队基地,日本防卫省技术研究本部和川崎重工研制的下一代军用运输机XC-2在多架教练机的陪同下.完成了持续一个小时的试飞。日本防卫省对此次飞行发表评价说:“已经收到了飞行效果良好的报告。”XC-2计划替代现役日本国产C-1运输机。XC-2全长44米,翼展44米,大小是C-1的1.5倍,续航距离、载重量都是C-1的4倍。发动机由美国制造,机体为日本自主研发。XC-2运输机是同海上自卫队的XP-1固定翼巡逻机同时进行开发的.原定于2007年9月进行试飞,但是在飞行强度试验中发现了机身结构强度等问题,导致试飞延期。
韩国计划自主研发KFX战斗机
1月21日,韩国召开了第6届航天航空事业开发政策审议会,通过了航空产业发展基本规划,决定自主开发韩国型战斗机(KFX)和韩国型攻击直升机(KAH)。根据该规划,韩国政府从2011年开始进行历时2年的KFX和KAH的探索性研发.确定可行性之后,从2013年开始正式进入系统开发。如果两个项目进入系统开发,预计到2021年KFX项目需投入5万亿韩元(约合45亿美元),到2018年KAH项目需投入6000亿韩元。韩国政府的目标是将KFX制造成升级版F-16.比韩国空军现役主力战斗机F-16性能更好.以取代F-4和F-5等战斗机。
越南研发主战坦克
越南媒体披露了该国最新研制的国产主战坦克,并称该型坦克装备125毫米火炮及炮射导弹,猎歼系统及模块化装甲,可和世界上最先进的主战坦克媲美。从拍摄的照片来看,坦克的车首装甲、履带、挡泥板、前大灯、驾驶窗、防浪板、潜望镜、负重轮、主动轮、诱导轮和发动机的排烟口与T-55完全相同。连负重轮之间的间隔都一样,只是增加了侧裙板,挡住了上履带。通过增加车首的装甲厚度或安装新的装甲块,以及增加侧裙板,越南新型坦克底盘部分的防护能力比T-55有所增加。目前还不知道发动机、传动部分、操纵部分相比2"-55有多大变化,但就目前公布的几张照片来看行动部分变化不大。
印度将租借俄罗斯“海豹”号核潜艇
印度今年下半年将开始租借一艘俄罗斯的“海豹”号核潜艇,租期10年,每年租金为6 500万美元。“海豹”号由阿穆尔河畔共青城造船厂制造,号称“最安静又最具致命性”的核攻击潜艇,属于俄罗斯第三代潜艇,排水量为8140-12770吨,最大航速30节,最大潜深600米,自持力100天,艇员73人,装有4具533毫米和4具650毫米鱼雷发射管。2008年11月,这艘核潜艇在进行工厂航行试验时发生事故.由于灭火系统出现故障,导致氟利昂气体泄漏到船舱,造成20人死亡,21人中毒住院。2009年夏天。该核潜艇再次开始试航.12月顺利通过测试。
亚洲坊
台湾计划自行研制“福尔摩沙卫五号”
中国台湾地区太空中心因ARGO卫星爆发采购弊案而饱受外界批评,实验研究院甚至曾考虑裁撤该中心。现在太空中心经台当局“国科会”和“国研院”审查通过,决定自行设计研制“福尔摩沙卫星五号”,替代已在太空运行5年的“福卫二号”,执行遥测任务。此前的一、二、三号卫星全由海外设计或制造,而“福卫五号”从设计到制造将由太空中心整合岛内研究机构和厂商自己动手:卫星本体由该中心负责设计研制;光学镜头由仪器科技研究中心设计研发,精度达到2米;卫星计算机由中山科学研究院与岛内厂商合作研制。整个计划中,仅发射任务委托海外火箭公司执行.已确定由美国space-X公司“猎鹰”!火箭搭载升空。
美国激光“密集阵”
激光“密集阵”由雷锡恩公司研制.是在现役“密集阵”近程防御武器系统的基础上,用激光器换装6管20毫米机关炮改造而成。与现役“密集阵”系统相比,激光“密集阵”武器系统具有更强的作战能力,而且不再需要消耗弹药.仅需大功率电源提供能量即可,因此可以大幅降低武器系统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它不仅可以执行现役系统防空/反导、拦截水面舰艇的任务,也可以执行维和及反海盗等非战时任务。在已经完成的试验中,激光“密集阵”武器系统成功击毁了静态的迫击炮弹。
激光武器是一种利用沿一定方向发射的激光束攻击目标的定向能武器,具有快速、灵活、精确和抗电磁干扰等优异性能,在光电对抗、防空和战略防御中可发挥独特作用。战术激光武器的突出优点是反应时间短,可拦击突然发现的低空目标,并且能迅速变换射击对象,灵活地对付多个目标。因此激光武器可广泛应用于拦截各种空中目标,包括弹道导弹、巡航导弹、各种精确制导武器.以及火箭弹、炮弹和迫击炮弹等。目前在低空近程防御方面,各国陆军主要依赖高射炮。然而,高射炮的射速极高且炮管寿命短,连续发射几分钟后就要更换,而激光武器不存在多次发射的寿命问题。在防空武器方面,当前主体是导弹,激光武器与之相比消耗费用要便宜得多。例如,一枚“爱国者”导弹价格将近100万美元,一枚近程“毒刺”导弹数万美元,而激光发射一次仅需数千美元.今后随着技术的发展,激光发射一次的费用可降至数百美元。
激光武器的缺点是不能全天候作战。受限于大雾、大雪、大雨。且激光发射系统属精密光学系统,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有待考验。鉴于激光武器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美、俄、以色列和其它一些发达国家都投入了巨额资金.制定了宏大计划,组织了庞大的科技队伍开发激光武器。至90年代初,仅美国政府对激光武器的研究投资就达90亿美元。80年代中后期,苏联和英国的军舰或陆上已有实验性战术激光武器装备,美、法、德等国也做了大量试验。目前.美国在激光武器研制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正在开展的项目有“机载激光器”(ABL)、激光“复仇者”、激光“密集阵”等。
它世界
以色列研制小型“长钉”导弹
小型“长钉”是“长钉”系列导弹中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成员,采用无线制导,主要用于打击敌方作战人员,可供连级和排级作战部队使用。小型“长钉”导弹武器系统可单兵携运,质量为12千克,包括1部指令发射单元(cLU)和2枚筒装导弹。CLU重4千克,用于捕获导弹并无线控制导弹。CLU也可单独使用,用于观察和捕获目标,具有视频记录和回放功能。筒装导弹的质量为4千克。另外,一名士兵也可以单独携运4枚筒装导弹。小型“长钉”导弹可由“长钉”系列发射器(包括三角架和CLU)发射使用,最大射程达1200米,可设定为以低、中、高攻角逼近目标,因此有可能打击隐蔽目标。士兵可以在导弹飞行过程中令战斗部失效,使导弹仅利用动能对目标实施低附带毁伤攻击。
美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以军在加沙地带正在开展的城区作战,以及非对称战争都表明,现役单兵便携式反坦克导弹(如美国“标枪”和以色列中程“长钉”)在对付人员、建筑物及工事时有些“力不从心”。无法达到预期的作战目标;而单兵火箭筒由于命中精度低,无法精确“清除”目标,极易误伤无辜平民或摧毁毗邻的建筑物,造成附带毁伤。为此,美国和以色列极为重视为单兵研制便携式轻型近程导弹.进一步完善其精确打击火力体系。比如美国就研制了比小型“长钉”更加小巧的便携式轻型近程导弹“销钉”。它由美国海军研制,质量仅2.4千克,长635毫米,直径57毫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导弹,可精确打击小艇、直升机、掩体、轻型装甲车之类的目标,附带毁伤小。“销钉”导弹的目标价格为5 000美元,可肩扛发射或安装无人机上使用.将装备荚国海军“海豹”突击队、海军陆战队和特种部队。
美军拓展“响尾蛇”作战能力
“响尾蛇”系列空空导弹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装备美军。迄今已发展了多种型号,是美国及其盟军保持制空权的重要装备之一。2007年,美国军方要求雷锡恩公司拓展“响尾蛇”的用途:通过软件升级,让2003年起服役的AIM-9X导弹在保留对空能力的同时,具备对地、对海能力,这样可大幅提升武器平台的作战灵活性。由于AIM-9X导弹的战斗部仅有10千克左右,因此可大幅降低战斗机在攻击地面目标时造成附带毁伤的风险.尤其适用于城区作战。目前,AIM-9X已进行了三次对地、对海攻击能力试验,分别是:2007年3月成功命中移动的运兵车;2008年4月成功命中一艘行驶中的舰艇。以及2009年9月命中了在墨西哥湾海面上快速行驶的靶船。
过去用空空导弹打地面目标是一件难事.因为它存在下面几个问题:第一。空空导弹对地面目标的探测能力实在不敢恭维:第二,对付战斗机的战斗部无法对付坦克装甲车,只能打打卡车;第三,空空导弹可要比反坦克导弹贵得多。现在随着技术进步,第一个问题已经得到解决:AIM-9X的红外导引头已经用上了128×128元的红外焦平面阵列。比“标枪”反坦克导弹的64×64元还高,可以发现地面上的坦克、车辆。第三个问题也跟着被部分解决:技术差距的缩小,已经让空空导弹和反坦克导弹的价格不像过去那么天上地下了。至于第二个问题,通过更改软件或引信。很容易把空空导弹的近炸改成碰炸。但这只能对付卡车之类的软目标.还是无法对付硬目标。再考虑到成本差距,用空空导弹代替反坦克导弹、空地导弹.似乎算不上好主意。美国空军算的是另外一笔帐:与其让战斗机飞回来再挂炸弹,还不如把这些油钱加上炸弹钱.换一枚AIM-9X。时间也是成本。
“空中骡子”无人机将进行无固定绳索试验
以色列城市航空公司研制的“空中骡子”(AirMule)垂直起降无人机计划3月份进行无绳索固定悬停飞行试验。“空中骡子”无人机设计用于执行货物运输和医疗后送任务.先前称为“骡子”,已完成了从无风到中等风速下的绳索固定试验。试验中无人机由三十多根绳索固定,能够在60厘米的高度上自主悬停1分钟。该无人机采用复合材料制造,长5.9米、宽2.15米、高1.8米,最大起飞重量为1090千克,其中包括247千克燃油和247千克载荷,采用额定功率545千瓦的涡轴发动机。它的外形结构很独特,采用了所谓的“阶梯结构”,主要由前风扇、中机身和后风扇三部分组成。盘旋时,两个风扇和地面是水平的:前飞时.整个机体前倾.这样升力风扇可提供部分推力。升力在机身和平尾之间分配,中机身通过特殊设计的外形使传入流和两个涵道风扇产生气动效应,从而承担较大的升力。因此“空中骡子”既有良好的垂直起降性能,还可以达到185千米,小时的平飞速度,爬升率为30.5米/秒。
上一次看到“空中骡子”.我联想到了F-35的升力风扇。这次看到它.我则联想到了热映的科幻大片——《阿凡达》,里面人类驾驶的直升机就是靠两个涵道式风扇来飞行。其实人们想利用涵道式风扇来实现灵活的飞行,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了,所以《阿凡达》中的直升机并没有很多创新之处,1958年的VZ-4就是在两侧各装一个倾转涵道风扇,影片中的运输机也很像1966年采用四副涵道风扇的贝尔X-22。影片中的涵道风扇只是一对加了保护圈的共轴双旋翼.所以仅从飞行原理上来说,“空中骡子”要比它们更先进。“空中骡子”的涵道风扇不能倾斜,但通过倾斜整个机体也能获得前进推力。它还巧妙设计了风扇和中段机身之间的角度,利用气动效应获得升力。还有英国人研制的GFS系列无人机,更加巧妙地利用了涵道风扇和气动效应:风扇吹出的气流不是直接向下,而是贴着一个伞状表面高速流开,结果由于伯努力原理,飞行器上方的压强比底部的大气压低,从而产生静升力。人们尝试这种飞行原理也有几十年了。只不过离实用化还有一些距离。
推荐访问: MON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