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构对建筑抗震的作用

2022-03-18 08:23:25 | 浏览次数:

摘要: 通过对建筑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结合汶川地震灾害案例,针对建筑结构在建筑设计中抗震的作用;提出建筑结构设计中应加强的几个注意事项:明确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目标;增强底层的抗震能力、增强建筑的刚度及整体性、加强建筑结构“强柱弱梁”的设计思路。通过加强建筑整体结构设计,从而达到提高建筑的整体抗震能力与抗震目的。

关键词: 建筑结构;建筑设计;抗震作用

中图分类号:TU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7597(2010)1220188-01

近年来,我国连续发生了汶川和玉树两起特大地震,这两场大地震对中国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一些大型公共建筑的倒塌造成了很多生命的离去,这不得不引发人们对当时建筑结构设计及施工质量的思考。

本文通过对建筑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结合汶川地震灾害案例,针对建筑结构在建筑设计中抗震的作用;通过震害调查表明,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只有明确建筑抗震目标,加强“强柱弱梁”的设计思路,从而达到提高建筑的整体抗震能力与抗震目的。

1 建筑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在高层建筑设计中,除了考虑垂直荷载和水平荷载外,还要考虑地展力。往往由水平地震力产生的内力,成为设计控制的主要因素。高层建筑的结构体系有多种,当地震烈度低于8度时,只要建筑物体型合理,垂直刚度均匀,九层以下的高层建筑,仍可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

然而,由于高层建筑结构体系自身的柔性较大,加上设计师在建筑设计时因商业要求,无法建筑结构上进行合理的设计,从而引起建筑结构设计不合理,造成这类建筑抗震性能先天不足,加上临街一面底层抗震墙设置减少,引起底层的侧移刚度比纵横墙较多的第二层要小,这种结构的建筑物其地震倾覆力矩主要由钢筋砼框架柱承担,使得底层钢筋砼框架柱的承载能力大为降低,当地震时,因为“下柔上刚”从而危及整座建筑的安全。如何才能克服这些困难就是建筑设计者所面临问题。

2 地震中建筑倒塌的原因分析

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为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浅源地震大多发生在地表以下30公里深度以上的范围内,占地震总数的70%以上,所释放的地震能占总释放能量的85%,是地震灾害的主要制造者,对人类影响最大。在汶川和玉树特大地震中建筑倒塌的主要原因是:

2.1 施工质量问题。目前,我国高层建筑结构一般为框架结构,其整体性和抗震性要优于砖混结构,震后调查资料显示,在地震中建筑坍塌的多是砖混结构加预制板模式。以白鹿镇小学教学楼为例证:在地震中破坏最为严重的是大开间大窗洞的教学楼,9米的大开间,中间只用用两根进深梁代替横墙来承受楼板的荷载。从垮塌小学的废墟中可以看出,建筑施工中存在以下问题:预制板被深厚度太厚;废墟中的一根过梁内可以清晰可见巴掌大的鹅卵石;废墟中用于砌筑墙体的红砖,表面大多完整平滑。施工不符合要求。

2.2 建筑结构达不到抗震设计要求。国家设计和施工规范规定:在高强度抗震地区废除预制板,采用现浇楼板。低烈度地区可用预制空心板,但必须在预制板周围加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预制板间隙必须用现拌混凝土灌实,并且在板面和板缝内加拉结筋。

但在汶川地震灾害中人们发现:映秀镇漩口中学建于2007年的三层混凝土框架结构的教学楼,在地震中受害严重,整座教学楼倒塌,但就在教学楼附近,一栋四层砖混结构的办公楼和五层砖混宿舍楼尽管破坏严重,却没有倒塌。究其原因主要是建筑设计没有达到《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抗震要求,圈梁与构造柱设计结构不合理所致。

2.3 建筑结构体系不合理。绵阳灾区中小学教学用房在这次大地震中,普遍发生了不同程度的震害,少量工程破坏相当严重,已接近倒塌。据事故调查分析:主要是该区中小学教学用房采用的是横墙承重砖混结构,楼板采用预制空心板,是刚度低于框架结构的一种半刚性建筑结构体系,加学校的空间跨度大,当地震来临的时候,跨度大的结构更容易垮塌。

3 建筑结构设计中注意事项

如何才能克因建筑结构给人民群众带来的生命财产安全问题?笔者认为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3.1 明确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目标。首先应选择对抗震有利的建筑场地,简化建筑体型,讲究规则对称与建筑结构设计合理;同时严格执行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规定目标:“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抗震设防目标。

3.2 增强底层的抗震能力。根据地震灾害资料表明,底层建筑结构设计归纳起来存在两方面的抗震问题:一是底层框架设计因投资者需要存在大空间的使用的问题;二是建筑物一面临街,而且临街面一般不布置抗震墙,使得抗震墙数量过少的问题。要解决因建筑底层引起的抗震灾害问题,首先采用钢筋砼抗震墙来代替砖抗震墙,同时加强建筑圈梁、构造柱的抗震能力。

3.3 建筑结构设计中,增强建筑的刚度及整体性。房屋是纵、横向承重构件和楼盖组成的一个具有空间刚度的结构体系,其抗震能力的强弱取决于建筑结构空间整体刚度和整体稳定性。

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及屋盖具有整体性好、水平刚度大的优点,是较理想的抗震构件,不但可消除滑移、散落问题,增加房屋的整体性,增大楼板的刚度,而且对平面上墙体对齐的要求也可予以适当放宽。

因此,采现浇楼板、屋盖是一种较好的增强框架结构空间刚度和整体稳定性的方法;同时根据我国《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底层框架砖房”上层混合结构部分圈梁、构造柱设置按《砌体结构设计规范》有关规定。在适当的部位增设构造柱,并配置些构造钢筋,也能达到增强结构整体性的作用,从而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

3.4 加强建筑结构“强柱弱梁”的设计思路。按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要求,框架建筑设计预期是“强柱弱梁”、“强剪弱弯”,来保证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建筑框架设计中“强柱弱梁”的理念就是: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计预估的地震时让梁端先出现裂缝,形成塑性铰来吃掉一部分地震能量,从而保证构造柱这个竖向构件不坏,达到建筑物在震害中不坍塌的目的。多次震害调查表明,“强柱弱梁”的设计思路,既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又可提高建筑的总体抗震能力,从而得到减轻震害的目的。

4 结束语

根据地震灾害调查资料,人们发现建筑倒塌的人为原因主要有:施工质量问题;建筑措施达不到要求;结构体系不佳;双向刚度不均匀等。针对建筑结构的设计问题:只有加强框架建筑设计中的抗震意识、增强砌体房屋的刚度及整体性;强化框架建筑圈梁、构造柱的抗震作用,才能使建筑物达到抗震标准和良好的抗震性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才会有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邢双军,建筑构造(应用型本科规划教材)浙江大学出版,2008,1.

[2]吴应雄、黄英,汶川地震灾害引发建筑结构设计的思考,福建建筑,2008,10.

[3]林树枝、廖文彬,汶川地震灾区部分房屋的施工质量分析,福建建筑,2008,10.

推荐访问: 抗震 建筑结构 作用 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