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上帝之手

2022-03-18 08:45:44 | 浏览次数:

策划/ 章汝良执行/ 章汝良、柯蚪

图/ 瑞士国家旅游局、瑞士经济促进署、姚磊(道恩影像)

虽然不是西方社会的主流国家,瑞士却深刻地影响了整个世界的现代化进程,举世闻名的加尔文教,被马科斯·韦伯看做是资本主义得以在西方产生的巨大推动性力量就源于瑞士。中国重新开放以来,瑞士的影响也无处不在,钟表业、银行业、新教伦理等等都是中国财富阶层耳熟能详的瑞士符号。为什么是瑞士?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瑞士对中国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

瑞士在现代外交体系中的地位,就如同梵蒂冈在基督教世界中的地位。从象征意义上来讲,瑞士根本就不在这个世界上,而是在天上。它是时间与金钱的掌管者,是教皇的守卫者,是世界的避难所和几乎所有重要的国际中立组织的所在地。一句话,瑞士是政治的天堂,任何一个现代国家体系中的国家都无可回避地要生活在和瑞士的关系当中,改革开放后的中国也不例外。

世界需要中立国

文/ 柯蚪

19 世纪,瑞士是欧洲的“穷人”,靠输出士兵当雇佣军赚“外汇”;20 世纪末,它已成为世界上最富国之一,欧洲公认的“中央商务区”和国际组织、跨国企业的总部基地。150 多年来,瑞士从未卷入战争。500 年来,一直是瑞士人保护着梵蒂冈和天主教皇。

19 世纪,瑞士是欧洲的“穷人”,靠输出士兵当雇佣军赚“外汇”;

20 世纪末,它已成为世界上最富国之一,欧洲公认的“中央商务区”和国际组织、跨国企业的总部基地。

150 多年来,瑞士从未卷入战争。500 年来,一直是瑞士人保护着梵蒂冈和天主教皇。

半年前,刚刚出任“瑞士旅游形象大使”的万科董事长王石忙着攀登瑞士最高峰时,马云高调地在日内瓦设立了阿里巴巴欧洲总部。瑞士,一个方圆4. 1 万平方公里的弹丸小国,正成为中国新富阶层关注的热土。

天堂在人间

在瑞士的公交车上,常有一位不起眼的乘客,他就是宜家家居的创始人英格瓦· 坎普拉德(Ingvar Kamprad) ,今年3 月30 日刚刚度过82 岁生日。这位多年蝉联欧洲首富的老头其实挺抠门,为了享受低税收(瑞士税率低于10%,而欧洲大多数国家的税率为所赢利的30% ~55%),他把宜家总部先从老家瑞典搬到荷兰,最后又迁到了瑞士。从1976 年开始,他就定居在瑞士洛桑。税率低只是一方面,最关键的是,生活在瑞士,他感觉到安全、自在。安全、自由,是瑞士吸引全球富人的一大法宝。在瑞士富豪榜上排名前300 位的富豪,超过半数都是住在瑞士的外国公民,这一比例还在不断扩大中。

与宜家老板们“英雄所见略同”的,还有众多国际组织和跨国公司:因为坚持中立的政治态度和远离战争,瑞士在两位世界大战都成为国际救难中心,也成为国际机构落户的首选之地。

1864 年, 世界上第一个国际性的人道主义组织—国际红十字会,由瑞士银行家享利·杜南(Hey Dunant)发起,总部设在日内瓦。其图腾标志,也是由瑞士的国旗颜色翻转而成。100 多年来,无论是在伤患的救护、难民的协助以及失踪、俘虏人员的处理上,国际红十字会都发挥了为人类医治战争创伤的巨大功能,而深受国际肯定。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1920 年,世界上第一个为了世界和平、欧洲重组的国际联盟成立,有63 个国家参加,总部也设在日内瓦。这个组织就是联合国的前身。1946 年总部在纽约的联合国成立后,国际联盟解散,但日内瓦始终是联合国欧洲总部所在地,联合国旗下的世界卫生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国际难民总署、国际人权组织等众多机构的总部,都设在日内瓦。多年来,国际舆论呼吁联合国总部搬到日内瓦的呼声此起彼伏,尤其在2003 年美国违反联合国决议捍然发动对伊拉克战争之后。

据统计,日内瓦作为瑞士第二大城市,如今拥有243 个重要国际组织的总部,近130 个国家在此设有常驻联合国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这些国际机构仅在日内瓦每年的日常开支就达25 亿美元。有关国际裁军、贸易、劳工、卫生、人权等涉及世界和平、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许多重大国际会议都在此举行。难怪世人称日内瓦是“世界和平之都”。

因为持续上百年的和平,众多国际体育组织也青睐瑞士。国际足联的总部就设在瑞士第一大城市苏黎世。瑞士小城洛桑,被誉为“奥林匹克城”。国际奥委会总部,为躲避战火于1915 年从巴黎迁到瑞士洛桑,它的入驻,又吸引了国际滑雪联盟等众多国际体育组织在周边聚集。

瑞士对经济界同样拥有巨大的吸引力。雪谷小镇达沃斯的经济论坛,始于1971 年历久弥新,每年能吸引数以千计的全球500强企业领袖、金融大佬穿梭其中。

400 年捍卫和平

瑞士作为中立国所收获的甜美果实为世界各国共羡,然而争取中立的过程却艰辛而曲折。瑞士400 多年来对和平的坚持和付出,在欧洲各国追求“势力均衡”的地理、文化大背景下,使和平最终选择了瑞士。

瑞士天然位于欧洲的中心地带,北靠德国、南接意大利、西临法国,东邻奥地利和列支敦士登。因为境内多山缺少土地和资源,瑞士人也曾积极向外扩张势力,1515年在对抗法国战役中惨败,瑞士人警觉到以其国力并不适宜效法列强的黩武行为,中立思想逐渐萌芽。17 世纪欧洲爆发了“三十年战争”,全欧洲陷入混战中,瑞士宣布采行永久“中立政策”,从此在欧洲事务中始终保持中立。

学者王传照说:“ 中立政策的采行, 使瑞士宛如世外桃源,吸引欧洲各地不堪战乱纷扰的难民。当欧洲因宗教战争而陷于血腥的厮杀时,1 万多名加尔文教徒相继涌入瑞士,他们之中不乏能工巧匠,以高超的钟表制造技术,使瑞士精密工业突飞猛进。当法国大革命爆发时,也有大批法国贵族携巨款到瑞士避难,促成了瑞士金融业的发展。时至今日,瑞士的制表工业及金融业成为瑞士经济的两大支柱,可以说是拜中立政策所赐。”

1815 年的维也纳会议,欧洲列强重新划分拿破仑战败之后混乱的欧洲版图,反法同盟为了限制法国,在会上通过了关于瑞士永久中立的声明,瑞士被欧洲各国承认为永久中立国。

“中立国”作为一种国际公认的法律地位,分暂时和永久中立国,需要其他国家承认(大多数中立国是因为受到了交战国的默许和保护),要求一个国家完全置身于战争之外、对交战双方不偏不倚。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欧洲有7 个小国纷纷宣布中立,但后来大都被占领,战争末期,只剩爱尔兰、瑞典、瑞士、列支敦士登仍维持中立,其中立性也普遍遭到质疑。

虽然瑞士在战时迫于形势采取了相对妥协的中立策略,包括与法西斯国家保持贸易往来,把贯穿阿尔卑斯山脉、15 公里长的圣哥大隧道(世界上最长公路隧道)向德国和意大利开放,阻挡德国犹太人涌入瑞士避难,瑞士银行保管纳粹黄金等。但不容否认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

推荐访问: 瑞士 之手 上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