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经济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

2022-03-18 10:15:49 | 浏览次数:

[摘要]高职院校经济数学的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学生的学习目的主要是应付考试,这与各专业设置经济数学课程的初衷相违背。为了有效地改变这种局面,文章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考核评价等四个方面,对高职院校经济数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经济数学 课程体系 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高守雷(1975- ),男,辽宁锦州人,上海工会管理职业学院公共管理系主任,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上海201415)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高校选拔培养优秀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资助项目“高职应用数学模块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57007)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09)06-0131-01

经济数学作为高职院校经济管理类专业一门重要的基础课,不仅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而且还能促使学生形成理性的思维品质、敏捷的思辨能力和良好的创新意识,对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作用。目前,多数学生认为经济数学难度大又没有用,使得经济数学的教学逐步陷入困境,造成了学生学习只为应付考试的局面,从而形成了高职层次的“应试教育”,显然这与各专业设置经济数学课程的初衷相违背。经济数学的教学要走出困境,教师就必须从新的高度、新的起点去思考,教学过程中除了要增强学生经济应用意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还要从职业教育的角度对经济数学的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重新审视,使经济数学的教学更适应高职教育,适合高职学生。

一、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经济数学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经济数学一般为64学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要学习完整的经济数学知识是不可能的。而强调学科体系的完整,要求增加课时,不仅在现实中行不通,而且也不符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高职学生的数学基础相对薄弱,逻辑思维能力也相对较差,抽象化的内容往往成为他们理解的障碍,专业的培养目标也并不需要学生掌握严密、系统的经济数学知识。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数学教师与时俱进,放下多年来对数学抽象性和严密性难以割舍的情结,勇于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按照“必须、够用”为度、以应用为目的、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的原则科学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经济数学课程体系。但需要注意的是,在实践中不能把“必需、够用”原则片面理解为仅仅满足专业课学习的需要,人为地削弱经济数学在高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高职经济数学课程应该既包含满足终身学习的社会效益,也包含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教学效益,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岗位要求。

为提高教学效率,满足各专业对经济数学的不同需求,高职经济数学课程体系可以按模块形式来构建,主要包括以下部分:

1.基础必修模块。即经济管理类各专业学生必学的模块。教学内容主要是一元函数微积分等基础知识,教学过程中穿插介绍经济函数与曲线、边际分析、弹性分析和投入产出分析等内容。通过基础模块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经济数学思想,具备初步应用经济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拓展选修模块。考虑到各专业对数学内容的要求不同,在一元函数微积分的基础上,增加多元函数微积分、线性代数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等内容,供各个专业选择。教学内容的选择由各专业课教师和经济数学教师研讨确定。其主要特点是体现专业性,所学内容是后继专业课中要用到的经济数学知识。

3.专题应用模块。和拓展选修模块不同,专题应用模块的内容不是为了满足后继专业课程的需要,而是对专业中涉及的一些问题用经济数学方法进行专题讨论。这一模块的授课方式相对灵活,可以由某一专业技术问题的数学应用展开,可以由专业课教师来承担教学。这种跨学科的教学模式对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经济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十分有益。

二、教学内容突出经济特色,理论联系实际

经济数学作为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应有别于其他专业的数学课,突出其经济特色。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养要更多联系和专业相关的经济现象、经济背景和经济问题,例如日常生活中的储蓄、利率、保险、债券、税收问题,经济现象中的成本、收益、利润问题,以及风险预测与控制、最优化思想和概率统计思想等。

经济数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理解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专业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一般教师在完成数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教学后,就立即转入运算教学。这种方法使得学生对运算十分熟练,但当需要借助某个数学概念去描述专业理论时却一片茫然。课堂上学生的思维总是按部就班地朝着固定的方向,往往重视理论知识而忽略其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这样既不利于学生应用意识的形成,也不利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因此,经济数学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的教学必须理论联系实际,把数学理论与其实际背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符合“具体—抽象—具体”的人类认识规律,也是数学本身的发展所决定的。在进行基本概念教学时,要善于从学生所学的专业内容引入,尽可能选取专业问题作为概念教学的引例,改变过去那种仅仅以数学自身的需要去阐述概念的教学体系。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在高职经济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不断研究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每一节课,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能够在课堂上主动探索、积极思考,使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同时,其应用能力和创造性思维也不断得到提高,使数学方法真正成为他们得心应手的工具,受益终身。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条件,设置情境,通过“问题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加入到课堂教学中来,鼓励学生多讨论、多参与、多实践,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对于某些经过引导和思考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则放手让学生去分析、讨论,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对于学生容易误解混淆的概念、定理或问题,可以采取辩论的形式,让学生在思辨的过程中认识谬误,探求真知。教学中,教师不以传授者自居,允许学生自由争辩、大胆质疑,同时也要教育学生勇于放弃不成熟的想法,敢于坚持合理的见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能感受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又能感受到谦虚谨慎、互相尊重的人文精神。

“问题驱动”教学并不排斥技能训练,二者应该互相补充。“问题驱动”的实质是暴露数学的本质,使活泼的数学思想不致淹没在形式的海洋里。问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其目的是把教材上数学的学术形态转化为学生容易理解、接受的教育形态。数学的严谨是“冰冷的美丽”,但数学发现却是“火热的思考”。对于高职学生来说,火热的思考是他们最为欠缺的。

四、科学的考核评价,提高能力和素质

高职经济数学要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考核,不仅要考核学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也要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课程考核采取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场内考试与场外考试相结合、独立完成与合作完成相结合等方式。期末总评成绩的构成可分为三部分:平时的作业和考勤、小论文、试卷成绩。

结合专业实际撰写小论文可以和专题应用模块的内容结合起来,考查学生应用经济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可以借鉴数学建模竞赛的形式,但选题要适合学生实际情况,不宜过难。考核形式是开放的,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几人合作共同完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现代化工具。这种考查方式锻炼了学生应用经济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利用计算机求解数学模型的能力,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和组织协调能力。同时学生查阅资料、书面表达、撰写论文以及计算机文字处理等方面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这样经济数学由单纯考核课程知识转变为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进行考核,无疑会对学生的发展,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实现起到积极作用。

伴随社会的进步和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学校课程改革方面的创新和与时俱进将是永恒的课题。高职经济数学的教学改革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做的工作还很多,我们还需要进一步革新方法,开拓创新,以全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推动高职数学教学的改革,为高职教育的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高守雷.高职院校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三个要点[J].职业技术教育,2007(14).

[2]张岩.“经济数学”教学改革初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6).

[3]张奠宙,张荫南.新概念:用问题驱动的数学教学[J].高等数学研究,2004(3).

推荐访问: 教学改革 探索 高职院校 数学课程 经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