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践中探索,在研究中提高

2022-03-20 09:51:41 | 浏览次数:

近年来,伴随着课程改革的强力推进,立足县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区位优势,阳城县水村小学坚持“教学生六年,为学生一生”的办学宗旨,朝着教学设备创优、教学管理规范、师资队伍精良、教育质量领先、特色创建品牌的目标,开展富有地域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在综合实践课程开设、课题开发、指导与评价等方面,立足大主题、小课题,讲实效,以生活特色、体验特色、文化特色、创新特色体现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质,探索出一些富有特色的切实推进综合实践课程实施的有效做法,收到良好效果。

一、垂直管理,确保综合实践活动有序实施

学校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教导主任、教研组长、少大队辅导员等组成课程领导组,负责课程总体方案的制定和制度落实,统筹内外教育力量,全程掌控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以教导处牵头,年级组长为成员组成课程实施小组,负责综合实践课程的日常管理及人员、资源的调配。以名教师为主导,学科带头人、各级教学能手、教学骨干组成课题研究小组,负责课程的研究开发并提供理论与业务指导。以分管副校长协调教导处、政教处、少大队、年级组长参与班级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及时总结得与失。金字塔式的垂直管理模式,形成了课程领导组、课程实施组、课题研究组、实践指导组四级管理网络,协调配合,有序活动,使学校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有章有序、有声有色。

二、明确纲要,确保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既然作为国家规定的必修课,就必须作为学校课程安排进课表、进课堂。为此,学校对课表科学调整,教导处按照国家课程设置编制课表,做到了学校、年级、班级课表三位一体。三到六年级每周三课时,坚持固定课时与弹性课时相结合的原则,以利于班级活动的有效组织与开展。根据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指定区域,学校将同年级课时安排在一起,如六年级统一安排在周五下午,四年级统一安排在周四下午。這样安排,既便于教师能“团体指导、协同教学、优势互补”,又给学生跨班级合作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和机遇,还利于班级教室和资源的最有效使用。结合综合实践活动的开放性,学生活动要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学校依据“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的原则,允许教师根据课题研究的需要随时调整,通过教导处作临时调课,以保证活动的实效性。如三年级“走进秋天”课题研究,根据学校课表安排,组织学生活动的时间还不到秋天的收获季节,此时如按安排组织活动,只能是纸上谈兵、空谈而无实效。教师根据实际,将这一主题活动调至金秋收获之时,组织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田野,同学们不仅为秋天的丰硕果实而惊喜,更为美丽的秋色所陶醉,其收获如秋之丰满,效果可想而知。同时,学校在配课方面,尽量不安排教师代本班或同年级的课(但尽量带同学段的课),从而确保了综合实践活动课足时开展,不被挤挪。

三、分层递进,确保综合实践活动有效实施

学校立足区位、放眼校外、关注学生、特色创新,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兴趣爱好出发,关注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体验与收获,避免了综合实践活动为活动而活动,注重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实效性。如“花鼓文化探究”“水村的变迁”“游览骏马岭”“有氧健身操”“饴糖的制作”都是学校的综合实践大主题,尤其是花鼓文化作为城西水村又一文化遗产源远流长。2008年,学校把“花鼓”文化作为校本综合实践课程加以开发,使这一文化遗产得到了传承和发扬。学校把花鼓作为综合实践课程安排进了课表和大课间活动。在人人会打花鼓的基础上,花鼓队由过去的二三十人发展到现在的二百余人,由一人一鼓到一人二三鼓、一人七八鼓;花鼓表演由街头走向广场,多次参加镇、县大型活动表演,广受好评,继而从广场走向舞台,民间艺术与舞蹈艺术有机整合,实现了新的飞跃。

在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大主题的基础上,学校注重可持续、系列化、有创新、有特色的拓展与延伸,形成自然、社会、自我、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整体认识。根据学生年龄认知水平,确定分阶段、分层次课题,引领师生尽快步入成长发展的快车道。比如,三年级的主题有“小贴画研究”“神奇的昆虫世界”“我们的玩具”等;四年级有“蔬菜的奥秘”“家乡风味小吃”“多彩的纸上王国”等;五、六年级则是主题研究与“小课题研究”相结合,主题有“身边的错别字”“市场商品交易”“商标的学问”等。

学校确立了大综合实践观,形成了连接式推进模式,实现了大主题与小课题、小活动与大综合、课内与课外、短期与长期、学校与社会、自然与人文、传统与现代、教师与学生、低段与高段的有机结合,相得益彰。

四、多元评价,深入推进综合实践活动实施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课程,其评价不能是单一的,必须是多元的。首先是学生的评价不再以分数论高低,在活动实施过程中,记录学生的参与表现、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在同伴评、小组评、家长跟踪评价反馈的基础上,由教师给予学生等级(星级)评价,形成对学生的多元化评价机制。同时,学校每学期都组织开展“四争一创”“四星表彰”、成果展示等活动,大范围地表彰具有一技之长的特长生,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师生及家长走进社会、参与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其次是对教师的评价不再单独以分数论成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构建了“五个一”制度,即教师每学期成功指导一次活动、承担一节综合实践研究课、撰写一篇综合实践活动的反思或论文、上交一篇综合实践优质案例、推荐一篇学生实践手记,并对“五个一”进行评比,对优质综合实践活动跟踪拍摄、刻录光盘、推广观摩,并记入教师专业成长档案。二是构建课程评审组、学生家长、学生、教师主体评价网络,学期末向学生、家长、社会发放调查问卷,对教师和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进行等级评价。三是建立激励机制,对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案例、论文获奖的教师给予精神层面的宣传表彰,积极向新闻媒体推荐宣传报道,同时优先参与评优、晋职和外出参与学习,并将上述各项考核结果纳入绩效工资考核兑现(占教师业绩考核的5%)。

这种多元评价机制,让教师在享受专业成长快乐的同时,获得了应有的职业尊严和尊重,不仅让综合实践活动获得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强大潜力,而且对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起到了强有力的助推作用。

总之,在综合实践活动常态化推进过程中,我们始终在实践中探索,在研究中提高。现在我们可能做得不是最好的,但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永期上进、永为人先,定会在综合实践活动这块广阔的田野上谱写出崭新的篇章。

(作者系阳城县水村小学校长)

推荐访问: 在实践中 探索 提高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