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研究
摘 要:简单叙述了学校对于计算机和软件专业的《电路》和《电子技术》课程的改革过程,表述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即由课程改革而给计算机和软件专业今后的创新性实践和后续学习提供了空间。同时,对软件专业的《电路电子技术》课程的设置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子电路;课程改革;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11016502
作者简介:褚徳欣(1970-),女,硕士,内蒙古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电路电子技术; 李永婷(1976-),女,硕士,内蒙古工业大学电力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电路电子技术;王艳荣(1972-),女,硕士,内蒙古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电路电子技术。
0 引言
高等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是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培养目标和教材、课程实施所需要的各种资源约束及可利用的师资力量,如可支配的学时、学分等。因此,为适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定位及培养的目标要求,内蒙古工业大学先期对计算机和软件专业的《电路》和《电子技术》课程进行改革,把原来的《电路》和《模拟电子技术》两门课程合并成《电路电子技术》一门课,这门课程总学时为56学时,其中44学时讲课,12学时实验。
1 软件工程专业对“电路”和“电子技术”改革的必要性 由于电路系列课程主要包含三门关系较密切的主干课:《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电路及电子技术相关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应突出定性分析和应用研究。由于电子设备集成化,授课时不宜过细地分析器件与模块内部原理,而是突出外部应用特性,强调模块的应用和连接关系。随着计算机仿真软件的发展,电路中的定量计算也可以淡化。据此原因,此三门课的大量内容有必要进行削减,保留其对后续课程有承接的内容,删减掉不适应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方向的内容。
课程改革前,原有的《电路》课程总学时为122学时,实验为24学时,《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总学时为64学时,实验为14学时;课程改革后,两门课并成《电路电子技术》,总学时只有56学时。对课程学时进行大幅度削减,保留了电路和模拟电子技术中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删除了与后续计算机和软件工程专业关系不大的知识内容。例如,删除了电路部分的网络函数、二端口网络及信号与系统的相关内容等,为计算机及软件专业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基础。计算机相关新技术日新月异,发展速度极快,这样的改革不仅为计算机类相关专业后续的专业课程提供课时空间,更重要的是提供了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最新技术,培养创新能力的机会。
2 课程改革不能矫枉过正
经过课程改革,《电路电子技术》课程在计算机软件专业应用了6年后,在2010—2011学年软件专业从本身的专业方向考虑,取消了《电路电子技术》课程,而其后续课程《数字逻辑》予以保留,笔者对此表示质疑。下面从几个方面表述观点:
2.1 软件技术人才的局限
软件工程是指开发、操作和维护软件系统的规范和可度量的方法,由于软件工程专业重点是培养工程技术人才,不同学校的专业培养可以有不同的侧重。因此,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规划应强调工程性、实用性和系统性。培养目标的不同,将导致各学院在基础课程设置和实践重点方面的侧重点不同。《电路电子技术》课程强调的是电路与电子技术基础,注定其理论性强,但它又是学生遇到的第一门介于科学类和工程类之间的课程,且有广阔的工程应用背景,是学生从理论学习到工程应用的过渡,将为他们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软件工程专业的课程规划一方面应强调工程性、技术性、系统性、实用性、复合型和综合性,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强化基础课程的学习。软件工程学科发展迅速,从2011年起将其从计算机学科分离出来,成为一个一级学科,无论其发展过程如何,对于涉“电”专业而言,《电路原理》和《模拟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是必不可少的专业技术基础课程。
2.2 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
《电路电子技术》曾经是计算机专业科学技术和软件工程的共有理论基础课,对计算机硬件的深入学习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并且直接影响着后续课程的掌握,如《数字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等。特别是软件专业后续课程,如《数字逻辑》。数字逻辑是数字电路逻辑设计的简称,其内容是应用数字电路进行数字系统逻辑设计。电子数字计算机是由具有各种逻辑功能的逻辑部件组成,这些逻辑部件按其结构可分为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是由与门、或门和非门等门电路组合形成的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是由触发器和门电路组成的具有记忆能力的逻辑电路。有了组合逻辑电路和时序逻辑电路,再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安排,就可以表示和实现逻辑代数的基本运算。 而现代数字电路又是建立在晶体管基础上的,所以《模拟电路》就成了《数字电路》的根基。模拟电子技术是一门研究对模拟信号进行处理的模拟电路的学科,它以半导体二极管、半导体三极管和场效应管为关键电子器件,包括功率放大电路、运算放大电路、反馈放大电路、信号运算与处理电路、信号产生电路、电源稳压电路等研究方向。《模拟电子技术》的基础又是《电路原理》,《电路原理》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必修课,是以分析电路中的电磁现象,研究电路的基本规律及电路的分析方法为主要内容。电路分析是在电路给定参数已知的条件下,通过求解电路中的电压、电流而了解电网络具有的特性。
在《数字逻辑》课程讲解中,其内容渗透着电路和模拟电子的知识,例如,对数字逻辑中逻辑代数的讲解,逻辑“0”和逻辑“1”的电路实现,是有具体的电位定义的,由三极管搭接的非门电路是要通过电路计算才能确定电路参数及正确的工作状态。因此,没有《电路理论》的基础根本不懂电位的概念,当然更不会进行相关的电路计算,没有《模拟电子技术》的基础,就不懂三极管,当然也不会懂三极管的开关特性,没有之前电路和电子知识的铺垫,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明显受到影响。所以,《电路原理》和《模拟电子技术》对《数字逻辑》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电路原理》、《模拟电路》以及《数字电路》,应该是一系列不可分离的、完整的知识体系。
2.3 对学生就业的影响
当今社会科技发展迅猛,本科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大众化高等教育的结果之一就是毕业生剧增,就业分配会愈来愈难。学生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在社会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就要求我们坚持和加强素质教育。
教学内容的改革最终必须要体现在以社会需求为指导确定教学内容,注重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强调能力培养,注重教材内容的基础性和科学性。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加强工程应用教学,软件工程专业的教育目标定位于面向软件产业培养高素质的工程型软件实用人才。围绕这一定位,软件工程专业的高等教育应该围绕大型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工程方法、关键技术和相关工具展开。在很多工程环境下,软件工程毕业生,需要同时掌握必要的硬件基础知识,才能对整个工程放眼全局,而《电路原理》和《模拟电子技术》是所有硬件知识的基础课。
3 结语
综上所述,《电路原理》、《模拟电子电路》、《数字电子电路》对于软件工程学生来说是基础课程,不可偏倚一方。特别是《模拟电子技术》和《电路原理》对于后续知识,及学生日后的职业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于软件工程专业来说保留《电路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杨青,周萍.计算机专业电路系列课程教学改革[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0(1).
[2]骆斌,邵栋,王浩然.几种可行的中国软件工程专业本科生核心课程设置方案[EB/OL].http:///p-99291293570.html,2009.
[3]任风华,周萍.电路与电子基础课程改革的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09(9).
[4]冯淑杰,张芳.软件专业课程改革[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6).
(责任编辑:余 晓)
推荐访问: 课程改革 电子技术 电路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