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军工托起中国电信的朝阳
【编辑人语】2006年是我国计算机事业启动五十周年。五十年前,年轻的中国经济基础薄弱,百废待兴。但我国第一代领导人高瞻远瞩,中央制定了《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把发展计算机技术作为四大紧急措施之一。
50年薪火传承,50年开拓创新,50年栉风沐雨,50年春华秋实。1956年—2006年,我国计算机事业发展日新月异,尤其是我国的计算机教育和科研部门,在攻克计算机尖端技术、开拓计算机事业、促进我国计算机产业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为纪念和庆祝中国计算机教育事业五十周年,《计算机教育》杂志特推出“中国计算机教育事业五十周年”专题,并已在上期刊登了部分文章。
前辈拼搏的梦想正在逐步实现,未来计算机教育事业当更加辉煌。让我们一起回顾中国计算机教育事业五十年的发展历程,认真思索,继往开来。
2006年是中国计算机事业起步50周年(1956—2006),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在计算机专业中的贡献,是中国计算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计算机事业包括:研制、应用和网络支持,而这三个方面的紧密结合,在哈军工得到了初步体现。所以,在这个喜庆的日子中,纪念哈军工计算机系成立40周年,对电信领域也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主持下,制定了我国《十二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选定了计算机、电子学、半导体、自动化四项,作为学科规划的四项紧急措施(《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报告》79页)。根据发展计算机事业的紧急措施和中央办公厅文件,抽调了一批大学二年级的电机、汽车等专业学生,转入计算机、自动化和计算数学专业。在两年中,以训练班的形式培养了300多名本科毕业生。从此,在清华、北京、哈军工、哈工大、上海交大等院校开始了计算机专业教育。
哈军工的柳克俊就是在哈工大师从苏联专家的计算机研究生,毕业后被动员到哈军工。1959年,哈军工派出康鹏等一批学生到清华大学学习计算机课程。而邮电部也抽调了教师到清华大学学习计算机和自动控制专业,并于1959年在“邮电科技大学”(后并入北京邮电学院)开设通信自动控制专业。
在哈军工,1958年柳克俊研制成功第一台军用计算机,1965年1月22日完成441-B晶体管通用计算机,这都是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在计算机专业上的辉煌成就。
陈赓院长重视创新、重视人才,慈云桂教授力挑重担,开始研发新一代晶体管计算机。
康鹏日思夜想连续工作9天多,解决了触发器不稳定的问题,“推拉”和“隔离、阻塞”的妙用,使441-B计算机过关,超过英国的水平。聂荣臻同志特地嘉奖,命名为“康鹏电路”,这是康鹏的光荣,也是哈军工和国防科大的光荣。
441-B计算机的成就和全面推广,对中国的计算机应用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全国产生了推动作用。由于“文革”干扰和当年的保密制度,许多成就不为人所知。科学技术部的资料仅记录441-B生产8台,实际上达到100余台。
在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徐舜寿主持组建了计算机研究室,与天津电子仪器厂和哈军工协作,生产出一批441—B电子计算机。为课题计算、型号设计和歼—6飞机的研制成功奠定了基础。
441-B也为大庆油田所应用,油田还派出几十人的研制队伍到哈军工参加计算机研制会战。441-B的生命力,传承了10多年,不仅在有的国防基地应用了20年,也在工厂定型生产了10多年。
441-B是中国电信建设中首次成功应用的计算机。1965年邮电部设计院罗宗况、解晓安提出在长途电话中应用计算机,这个设想在当时几乎是“异想天开”,但居然得到邮电部领导支持。当年4季度,抗战时期在延安从事通信工作的邮电研究院梁建院长,率解晓安等人到哈军工学习。在408计算机研究室静坐3天听课,之后决定利用441-B技术研制长途电话计费专用电子计算机。随即从北京邮电设计院、邮电研究院调集人员,由解晓安带队于年底前到哈军工计算机研究室学习和研发。作为邮电部的6401国家电信建设工程项目的内容,就地研制。
哈军工408研究室任连仲、王振青被指定为研制分队的指导老师,姜少冰、李振峪、林克平、李德新、宋瑞琪、张树治和我共8位同志在两位老师的指导下边学边干。晶体管和各种元件的集成,逐渐在我们的脑海中搭建成系统和整机。
长话计费专用机的研发工作得到刘德桢等室领导的调度和康鹏等相关专业老师的热心帮助。在生活上他们也给予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我们早上和军工的教师一起列队出操,春夏秋冬每周两次可到体育馆游泳,籍贯在江南的同志同样得到增加的细粮标准。
1966年3月18日开始“批判三家村”的政治运动开始,半日工作让大家心如火焚,白天损失晚上补。6月份,总体和逻辑设计工作按照计划基本完成。
随后,邮电部陆续派出近20人的生产人员进驻哈军工四海厂,就地采购元件、测试、生产、调试。机柜从哈尔滨运到长春邮电器材厂布线,然后转运北京。441-B长途电话计费专用计算机运控部分电路板、磁心存贮器和400周高频电源,全部采用441-B标准件。输入、输出电路另行设计。研制分队学习哈军工的工作精神和科学态度,严格设计、生产,器件单列,全部电路和系统没有任何差错,生产过程只有前进,绝无返工。电路板和机柜的每条接线都用手工刮去氧化层立即沾锡,确保焊接质量。模样端庄挺立的元件、晶莹剔透的焊点,体现了第一流的水平,也是哈军工精神的象征。
首台441-B计费计算机1967年8月运抵北京电报大楼,1969年5月完成安装,短期内顺利完成调试。9月29日《人民日报》报道:北京长途电信局安装成功中国第一套全自动长途电话设备。如果不是“文革”干扰,以哈军工速度,肯定还会大大提前。虚无缥缈的通话数据,终于流水般地成为现实单据,跨越城市的对话从此唾手可得。在哈军工确定的“6秒计费制式”,沿用至今。
1970年之后,441-B型计费专用机在西安成批生产,前3台产品用于北京、天津、上海的长途通信中间试验,得到成功。
441-B推动了中国长途自动电话,1974年长途电话区号开始使用。北京—天津、北京—上海方向,开放80门市内电话试用,有权直拨长途;国务院4位副总理和多位部长、将领到邮电部电信传输研究所参观“中间试验工程”演示,张爱萍等同志率先试用,爱不释手。
1976年陆续在全国开放长途自动电话正式业务;中国人再也不用焦急地等待长途台人工话务员挂号、接续,再也不会一个电话等半天,甚至几天。
哈军工和441-B为中国电信作出的贡献是:
(1)实现计算机与公众通信网的联机应用,稳定联机距离超过30米;
(2)计算机首次实现日夜连续工作(7×24小时);
(3)在中继线获取通信数据集中处理,实现了用户数据的实时采集、交换;
(4)推动市话电话号码“显号”和传送,至今全国用户都在享用这一成果;
(5)培养了研制、生产、应用维护的技术队伍,在西安邮电十所投入生产,直至20世纪80年代,其电路结构也没有改变;
(6)培养了严格测试,精细设计、精心管理、精心生产,确保接触可靠的严格作风。
长途电话中的计算机应用虽然仅是电信中的一个局部,但是这一成果对电信领域的影响是巨大的,增添了全国电信领导、专家对计算机应用的了解和创新精神,从此计算机对邮电不再神秘。
因为文革影响,长话研制队伍解散,应用哈军工441-B的经验并没有总结,给以后工作带来损失。一些单位,仅仅看到计算机的成果,没有看到哈军工的创新精神和科学态度,特别是鼓励人才创新、团队精神和科学态度。因而,有人认为计算机应用如此简单,只要拿到项目和经费,可以轻易成功,并不重视队伍建设和科学精神、方法和科学实验。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中,在伴随大批成果产生的同时,也出现了高额投资的多个项目连续惨遭失败的现象。由此,反过来说明哈军工创新之不易,说明“银河”系列成功的难得。
1966年1月3日至1967年7月,我先后在哈军工408研究室和四海厂学习、参加研制工作,完成了441-B专用机的全部设计和生产。40年来,我永远不忘在哈军工学习的日子,这也是我参加的第一项科研工作。由于所有技术资料都上交,甚至没有一张工作照片,惟一珍藏的记念就是哈军工的3册《计算机教材》。而哈军工带给我的精神财富是不断创新,敢于探索,只有成功。几十年来,我经手的项目没有一个失败,至今还能为中国信息化事业尽力。
尤其令人难忘的是1966年4月1日,在1号楼小礼堂参加哈尔滨工程学院(同天退出部队序列)计算机系成立大会;聆听了慈云桂系主任的讲话。20世纪80年代我曾撰写《纪念哈军工441-B计算机》的文章,慈主任看到后带口信给我表示感谢。
在纪念中国计算机事业50周年、纪念哈军工计算机系成立40周年的日子里,我们缅怀慈云桂教授,怀念在哈军工计算机研究室的日子。衷心感谢指导我们工作的刘德桢、任连仲、王振青、康鹏等老师和四海厂的领导与师傅们。衷心祝愿哈军工开创的事业,在国防科技大学和中国大地上不断发扬。
推荐访问: 中国电信 朝阳 托起 哈军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