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根植性理论的特色小城镇产业规划研究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要:本文依据特色小城镇政策中提出的“特色”产业规划的重要性,着重研究特色产业规划。基于根植性理论,提出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四种根植,分别为:自然资源根植、社会资本根植、地域文化根植、地理位置根植,并且给出每种根植对应适宜发展的产业类型。将住建部公布的第一批127个特色小城镇依据产业类型和地域分布进行根植划分,分析第一批申报的不同地域不同根植类型特色小城镇中存在的发展规律,找寻如何突显出特色小城镇“特色”建设的方法。基于根植性理论结合产业发展特点,从城镇规划角度,指出不同根植类型小镇建设的偏向性,分别对应提出不同根植类型特色小城镇的发展框架。实地调研辽宁省庄河市大郑镇,结合大郑镇当地的资源分布找准根植所在,嵌套根植性理论体系,给出未来规划的指导意见。
关键词:特色小城镇;产业规划;根植性;大郑镇
doi:10.3969/j.issn.1009-1483.2018.12.006 中图分类号:F292
文章编号:1009-1483(2018)12-0032-07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the Industrial Planning of Characteristic Small Town Based on Embeddedness: Taking Dazheng Town, Zhuanghe City, Liaoni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
WANG Jiaqi, YUAN Yongbo , ZHANG Mingyuan
[Abstract] Based on the importance of "characteristic" industrial planning in the featured township policy and embeddedness, this article classifies the first batch of 127 characteristic small town as four types: natural resources, social capital, regional culture and geographical location and gives each embeddedness corresponding to the appropriate type of industry. First of all, this paper divides the first batch of characteristic towns according to industry type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alysis the development laws and finds out how to highligh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owns. Secondly, Based on embeddedness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urban planning,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bia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different embeddedness, corresponding to the development framework. Last but not least, this paper gives an example of Dazheng town, Zhuanghe city, Liaoning province, identifies the embeddedness of Dazheng town combining with the local resource and gives some guidance for future planning according to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embeddedness.
[Keywords] characteristic small town; industry planning; embeddedness; Dazheng town
引言
2016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会发布《关于加快美丽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意见》,2017年底,四部委联合出台文件《关于规范推进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建设的若干意见》,两个意见中均对特色小镇概念进一步深化,明确提出特色小镇、小城镇两种形态。本文以具有行政区划的小城镇为研究主体,着力研究其特色产业建设,小城镇建设的研究可以参照浙江提出的以鲜明产业聚集为发展平台的特色小鎮,例如杭州玉皇山基金小镇、余杭梦想小镇等。这些都是特色产业发展良好的代表,对全国特色小城镇的产业选择和建设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1]。从特色小城镇长远发展看,产融互动是其成长的必然路径。参照国外及浙江小镇产业创造和发展的成功经验,针对性地制定特色小城镇产业规划的良好策略,加强理论的指导和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产业的规划并不是随意选择,“特色”一词应当尤为重视。本文将这种“特色”归结为一种地方根源,其目的是为了避免特色小城镇建设的千篇一律。这种“特色”要以当地原有资源、文化、产业格局为依托,进一步创新改革,形成具备能够吸引投资商眼球的产业聚集地[2]。因此,寻找地方特色根源,是特色小城镇规划其“特色”产业的重要前提。
1根植性理论概述
根植性理论强调产业受地方特色影响,由波兰尼在20世纪中期首先提出,他认为“人类经济根植在经济或非经济的制度当中,非经济制度可能像减轻劳动力强度的机器效力一样重要”。[3]这里的宗教和政府就代表了文化、政治等非经济因素对经济的影响。经济学家马歇尔进一步指出推进当地产业发展的三种重要根植,分别是劳动力市场共享、产业关联和知识溢出,同时强调当地的创新精神及文化会形成一种“产业氛围”,影响当地的产业发展,这也在深层次上反映了根植性对地方产业发展的重要作用[4]。
根植性可以理解为一种发展惯性,其扎根于本地性质中,包含资源、文化、知识、制度、地理区位等。本地的根植性随时间演变逐渐稳定,具有独特性,这与特色小城镇的“特色”建设的内涵不谋而合。因此,研究特色小城镇的根植问题,是把握其特色产业规划的重要工具,将其根植发挥最大的功效,正向的影响小城镇的经济行为,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2基于根植性理论的小城镇产业发展规律
根植性具有复杂的网络性和缠绕性[3]。不同根植针对不同类型产业发挥的功能也不相同,一个小城镇的产业发展可能受多种根植影响,本文主要研究特色小城镇主导产业的根植问题。方法是将地方根植划分种类,对应适宜发展的产业类型。在此之前,许多经济学家也将根植性进行分类研究,例如,沙龙·祖金等认为根植性可以分为:结构、认知、文化和政治四种根植性。分类研究可以明确根植性的内涵,同时也强调不同类型根植的功能作用[5]。本文通过提取国家第一批127个特色小城镇的案例信息,捕捉影响其主导产业的根植。结合现有学者的理论基础,将其根植性划分为自然资源、地域文化、社会资本、地理位置四种。
2.1四种根植类型对应特色产业划分
自然资源是地区最明显的根植性体现,其产业受资源支配力很强,资源丰富度愈高,其根植性就愈明显[6]。这里的自然资源包括景观类资源及可供生产的开发类资源。文化根植通常存在于经过长时间特殊文化熏陶的地区,并且需要后期的挖掘及宣传建设,这种植根性更强调时间和文化载体的影响[7]。社会资本根植以人为主体而存在,一般由人类特有的行为而产生[8]。人类的创造生产力愈强,根植性愈强。地理根植相比资本根植更强调区位和交通。其区位优势及交通便利程度愈明显,根植性愈强(见表1)。
2.2不同地域特色小城镇根植划分
中国地域辽阔,各省、市、自治区城市化进程不同,资源占有、交通分布等情况也存在较大差异,这就决定了在研究各地区“特色”产业发展时要区分开来。本文依照地理空间位置划分为华北、东北、华东、华南、西北、华中、西南7个地区,以各地小城镇申报的特色产业为依据,结合其产业对应的根植将第一批特色小城镇进行根植划分,分别统计各地区不同根植类型特色小城镇数量、占比及经济指标(见图1、图2、表2)。
2.3第一批特色小城镇根植产业发展规律
通过对数据的整理和归纳,发现基于根植性理论下的第一批特色小城镇建设呈规律性的趋势,笔者将其总结如下。
(1)自然资源根植类
针对图1及表2进行分析,发现东北、西北地区特色小城镇以自然资源根植类型居多。东北地区深居内陆平原地区,自然资源丰富;西北地区远离海洋,位于黄土高原;因此在申报特色小城镇时更倾向于利用当地独特的地势景观、土地河流资源等发展农业、种植业。发展稳健的自然资源根植产业的关键在于对天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而由自然资源根植衍生的旅游业、农业、种植业等产业受季节性因素影响较大,很难实现季度间的稳定回报效果,其关键在于找到产业发展的特色载体,发展“产业+”模式,消除季节性因素,同时在当季内加强现有产业建设,争取更大的效益产出。
(2)社会资本根植类
针对图1及表2进行分析,发现华北、华东地区特色小城镇以社会资本根植类型居多,其包含京津冀、苏沪杭两大经济圈,产业基础深厚,交通优势明显,技术型人才聚集较多,科技发展也较为迅速,因此更倾向根植于当地产业技术、知识、市场发展的加工制造及电子科技、创新等产业。各省、市、自治区在申报特色小城镇过程中会优先选择依托当地现有的资源与产业链规划特色产业,这样由中心城市带动,通过吸引大量知识人才、吸纳大批开发商投资、拓展市场销售渠道等迅速带动周边小城镇的经济增长[11],如图2所示社会资本根植类的城镇平均GDP明显较高。
(3)地域文化根植类
针对图1及表2进行分析,华中、华南及西南地区特色小城镇以地域文化根植类型居多,华中地区是古老华夏文明的发源地,文化根基深厚;华南地区形成了以广东、福建为核心的闽南文化;西南地区聚集了以广西、西藏、云南、贵州为核心的少数民族文化,以四川、重庆为聚集地的巴蜀文化[3]。因此这些地区在申报时更倾向于发展基于当地特色文化的体验式旅游产业。文化根植与自然资源根植有很大的相似之处,值得注意的是特色文化的發展需要不断地挖掘和传承,找到特色载体,开展特色文化体验项目。
(4)地理区位根植类
地理根植类小镇分布较分散,它与资本根植相辅相成,资本根植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交通条件,而地理根植的产业发展同样需要资本产业的市场贸易和产业链建设,其本质是为了实现运输和出口,地理根植型的产业建设需要依靠当地的交通路网建设,难度大,实行政企联合的模式,比如PPP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12]。
3基于根植性的特色小城镇产业规划——以大郑镇为例
3.1产业规划框架的提出
结合国内目前特色小城镇的发展规律,发现依托不同根植的小城镇进行产业建设时各有侧重,通过案例的进一步挖掘,笔者列举了四种根植类型小城镇一些建设特征中的侧重水平进行比较(见表3)。
建设特征存在的差异自然会影响小城镇未来规划,将这些特征转换为影响小城镇根植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基于根植性理论制定不同类型的发展框架,就是为了突显不同根植类型小城镇建设的重点。未来特色小城镇建设的首要关键是找准根植,其次依据根植框架来规划适宜当地的产业。本文结合国内特色小城镇的发展方向给出了不同根植类型下的产业规划框架(见图3—6)。
本文给出的四种根植类型的产业规划以地域根植性为中心,与外围七个节点呈相互影响作用,七个节点展示的均为每种根植下发展产业的关键要素,存在发展上的相互制约关系。根植性导致了节点功能的产生,而其发挥的效用又进一步保障了地方根植性的存在,两者良性的相互作用是促进本地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
3.2辽宁省大连庄河市大郑镇的规划探索
3.2.1规划背景
大连庄河市大郑镇位于辽东半岛南端,地处东北地区,是正在申报中的特色小城镇。其发展条件主要有以下三点。
(1)农业资源丰富
大郑镇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土壤肥沃,耕地面积15.6万亩,拥有26公里海岸线,1万公顷浅海水域,年水产品产量达6万吨,海洋渔业资源丰富。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已形成万亩蔬菜保护基地和优质水果基地。
(2)产业资本优势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和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战略的深入推进为大郑镇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大郑镇作为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承载地,被国家财政部和国家环保部确定为废旧电器集中拆解定点。目前,该园区累计完成投资51亿元,入驻企业27家,资源再生利用产业规模已形成。
(3)区位交通优势
大郑镇位于辽宁沿海经济带北黄海一侧,东西距大连、丹东各150公里,具备成长为区域中心城市的“中间机会”优势。大郑镇距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庄河港12公里,丹大高速公路、城际铁路、201国道、城庄铁路于镇内穿过,辽宁滨海公路横贯小镇东西,交通优势明显(见图7)。
3.2.2规划目标
大郑镇多数村落发展特色农业、种植业,主要集中在南部、北部现代农业示范区周边(见图8)。中心城区设立生态工业示范园区,主要发展循环工业,而在北部农业园区与中心城区之间则规划了农资商贸及工业商贸配套区,依托201国道沿线的老镇区商圈,着力发展商贸物流产业(见图9)。
3.2.3根植捕捉
从大郑镇总体发展来看,捕捉大郑镇主要根植为自然资源根植,参照表1中自然资源根植适宜发展的产业类型,大郑镇凭借其土地、海河等资源,调整传统农业结构,适宜发展特色农业,形成符合现代生产模式的农产业,与其规划目标相一致。
其次,捕捉其社会资本根植,大郑镇拥有生态工业基础和产业技术,参照表1为产业技术根植,推进发展生态循环工业,与规划目标一致。大郑镇原有农业种植基础和农贸交易市场需求是发展新型农业商贸物流产业的根植基础,参照表1为市场根植,而交通区位优势为商贸业中的运输渠道注入了一剂良药,使其同时具备向外出口的市场条件,未来发展农商贸业是更加迎合时代发展的。通过大郑镇案例,发现通过根植捕捉对照表1的产业类型,可以准确恰当地找到适宜本地的产业发展类型并且快速地帮助决策者制定规划目标。
3.2.4嵌套对应根植类型的产业规划框架
大郑镇首先依托自然资源根植,嵌套图3的产业规划框架,其核心在于当地生态环境的建设和保护,并且应当发展以当地产业链为基础的“旅游+”模式。大郑镇实现了现代农业产业链的建立,但目前产城融合与城乡统筹发展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重开发、轻保护的传统发展模式惯性依然较大,促进资源整合、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综合防治的发展机制有待完善。大郑镇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应规划富阳农业生态园、金玉沟生态旅游区和华沟水库的开发建设,发展生态休闲观光游,打造一批采摘体验、田园生活体验、农庄观光休闲等旅游项目,将农业与旅游业实现良好的结合。
针对大郑镇的资本根植,其产业规划嵌套图4,大郑镇满足了产业园区建设及企业聚集的发展基础,也具备交通优势,其未来规划重点应当放在针对镇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提高上,新建给排水工程、电力工程,以及学校、卫生医疗机构、文化体育场所等,打造宜居环境。此外,技术的提升也是重点规划方面,大郑镇必须把握机遇,利用作为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备选园区的优势,引进日韩等国先进的循环经济产业和技术,开展技术研发、教育、培训等国际合作,引进青年人才。国内再生资源回收市场体系建设相对滞后,体制机制尚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制约大郑镇循环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家也应当鼓励支持循环经济企业的发展,减免税收,构建相对完善的循环回收市场。
4结语
根植性理论应用于特色小城镇能够帮助建设者准确捕捉适合本地长久发展的特色产业。本文将产业发展凭借的根植性进行分类,并给出其对应的规划框架,这是基于目前国内的发展现状得到的,其目的是希望依照根植性框架规划的小城镇能够形成一种良性长久的发展模式。大郑镇的案例说明了根植性理论的可靠性,通过捕捉大郑镇的本地产业根植,将其嵌套对应的规划框架,可以明确看到大郑镇目前发展的优势与不足,关键在于继续稳健发挥其现有优势,并且依据框架中给出的关键要素制定相应的措施弥补不足,实现在前期规划阶段确定大郑镇未来发展动态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银银,丁元.国外特色小镇对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的借鉴[J].小城镇建设,2016,34(11):29-36.doi:10.3969/j.issn.1002-8439.2016.11.008.
[2]文辉.加快特色小镇发展的几点建议[N].中国经济时报,2016-09-23(4).
[3]付晓,蒋雅伟.基于根植性视角的我国特色小镇发展模式探讨[J].中国软科学,2017(8):102-111.
[4]霍苗,李凯,李世杰.根植性、路径依赖性与产业集群发展[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理,2011,32(11):105-110.
[5] Sharon Zukin,Paul J.DiMaggio,Structures of capital: the social organization of economy[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6]邵帥,杨莉莉.自然资源丰裕、资源产业依赖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10(9):26-44.
[7]杨一帆.产业基群的根植性与集群发展关系研究[D].沈阳:东北大学,2010.
[8]庄晋财.企业集群地域根植性的理论演进及其政策含义[J].财经问题研究,2003(10):19-23.
[9]静霞.国外经典特色小镇的“特色”启示[J].房地产导刊,2017(6):48-51.
[10]何勇,邓涛,曹英.小城镇旅游产业形成因素分析[J].小城镇建设,2008,26(2):87-89.doi:10.3969/j.issn.1009-6825.2008.07.016.
[11]白万纲.特色小镇往何处去[J].企业管理,2017(7):13-16.
[12]林峰.特色小镇的PPP投融资模式[J].中国房地产,2017(5):62-65.
[13]王雷.产业集群的城镇化发展模式及优化路径[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698-702.
[14]王静华.地方根植性与产业集群衰退[J].当代财经,2007(3):92-95.
[15]陈安华,江琴,张歆,等.“特色小镇”影响下的小城镇建设模式反思——以永康市龙山运动小镇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6,34(3):54-61.doi:10.3969/j.issn.1002-8439.2016.03.013.
推荐访问: 根植 小城镇 特色 理论 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