荠菜粉末的鉴别研究

2022-03-25 08:18:34 | 浏览次数:

材料

1.1 仪器

CAMAG LINOMAT 5 半自动点样器;CAMAG REPROSTAR 3 数码成相系统;OLYMPUS BX40 显微摄像系统,电子天平(AB204-S,瑞士METTLER)。

1.2 材料

硅胶G薄层板(青岛海洋化工厂分厂),丙氨酸对照品(140680-201002)、缬氨酸对照品(110874-200203)、亮氨酸(876-200204)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南京化学试剂有限公司)。

本实验收集三批荠菜全草药材样品,见表1,产地为江苏、安徽。

2 方法与结果

2.1 粉末显微

从3批样品考察得知,每批样品中均含有非腺毛、不规则晶体、导管、纤维、木栓细胞、叶表皮细胞。导管主为螺纹导管、网纹导管,直径15~42微米;叶表皮细胞面观细胞垂周壁不规则波状弯曲,气孔类圆形,直轴式;纤维较多,成束或散在,无色,甚长,纹孔不明显[4]。其中非腺毛单细胞分枝状,3~5分枝,呈海星状,细胞壁有疣状突起特征[1]。

2.2 薄层色谱鉴别

2.2.1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方法1:取供试品2克, 加甲醇20毫升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备用[5]。方法2:取供试品2克,加稀乙醇20毫升超声30分钟,滤过,滤液备用[6]。

2.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取丙氨酸对照品、缬氨酸对照品、亮氨酸对照品各用稀乙醇稀释成每1毫升含1毫克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2.2.3 不同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的比较 照薄层色谱法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各3微升,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8∶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茚三酮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5]。1~3为第二种制备方法,4~6第一种制备方法,从图中可看出供试品的两种不同处理方法,对试验结果没有明显的差异。超声波提取法相对方法简单,操作简便,选用第二种提取方法为供试品的处理方法。

2.2.4 点样量的比较 分别吸取丙氨酸对照品、缬氨酸对照品、亮氨酸对照品(1毫克/毫升)1、2、3、4、5微升依次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分别吸取供试品溶液(1毫克/毫升)1、2、3、4、5微升依次点样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丁醇-冰醋酸-水(8∶3∶1)为展开剂,展开,晾干,于105℃加热显色,于日光下检视,从图3、图4可看出对照品与供试品溶液的点样量3微升比较合理,1微升、2微升斑点显色太浅,4微升、5微升斑点太深。

3 讨论与小结

从显微特征图谱中可看出荠菜粉末中不规则晶体、非腺毛及导管的特征明显,但属非腺毛海星状的显微特征专属性强,在别的药材中也鲜有这一特征,建议以非腺毛海星状特征作为显微鉴别中的要求。

氨基酸薄层鉴别研究中,笔者除了丙氨酸、缬氨酸及亮氨酸这三种氨基酸外还用了大多植物中都含有的精氨酸对照品进行实验。在实验结果中,精氨酸在色谱图中显色斑点的Rf值低,故舍去。

实验中还用了乙醇—浓氨—水(7∶1∶2)作为展开剂对供试品与对照品溶液进行了展开,所显示的薄层色谱图中各斑点的Rf值很接近,不易区别,展开效果不理想。

在实验条件相同的条件下,3批样品所显薄层色谱图的各斑点深浅不同,可能跟荠菜全草采集地与时间有关,但都符合本实验要求,在与各对照品溶液所显斑点的相应位置显出相同颜色的斑点。

用热浸法测定了荠菜全草的乙醇溶性浸出物含量,1号样结果为13.5%,2号样结果为6.7%,3号结果为10.5%。从结果可知不同样品的浸出物含量差别较大。

实验中荠菜粉末的显微鉴别与薄层鉴别操作性强,方法简便,对荠菜的质量标准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江苏省中药材标准委员会.江苏省中药材标准[M].江苏:江苏省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61.

[2] 徐伟.国产荠菜的化学成分研究[D].沈阳:沈阳药科大学,2007.

[3] 王荣荣,宋宁,刘晓秋.荠菜中黄酮类成分的积累变化研究[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13,22(9):14-15.

[4] 张幸福,骆桂法,周燕雪.荠菜的粉末显微和薄层色谱鉴定研究[J].安徽医药,2014,18(6):1042-1044.

[5] 中国药典委员会.中化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

[6] 张洁,荆知敏.荠菜的生药鉴定[J].中药材,2012,35(8):1241-1243.

作者简介:汪云花,本科学历,江苏省兽药饲料质量检验所,中级兽医师,研究方向:兽药检验及科研。

推荐访问: 荠菜 粉末 鉴别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