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限运动保障概念车工业设计探索
摘要:本次研究利用工业设计的手法,以未来极限运动保障车的创新设计为例,达到功能、造型、人机工程学的和谐统一。通过探究未来极限运动发展的需求,利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的创新思路,在工业设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下,结合实证案例,创造性地为极限运动的安全保障提供新思路、新理论、新方法,并将这些理论在设计中进行应用,为未来汽车市场多元化提供新的方向,充分挖掘其市场潜力,提升我国汽车行业在世界汽车高端市场的竞争力。
关键词:汽车设计;未来青年;极限运动;保障概念
中图分类号:TB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19)03-0129-04
Abstract:Extreme sports, as a new cultural project with courage and wisdom, creativity and vitality, has been pursued by many young people. In this study, virtual positioning of future extreme sports activities will be taken as an example to analyze the function and modeling requirements of the future extreme sports protection vehicle, to provide various life guarantees in harsh extreme condition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users. In this paper, the user"s habits as a horizontal entry point, the necessity of extreme sports guarantee conditions as a vertical entry point, through the intention of divergence concept map to express the design characteristics.
Keywords:Safeguard Design; Future Youth; Extreme Sports;Concept of guarantee
引言
本次研究利用工业设计的手法,以未来极限运动保障车的创新设计为例,达到功能、造型、人机工程学的和谐统一。通过探究未来极限运动发展的需求,利用新工艺、新材料、新能源的创新思路,在工业设计理论知识的基础下,結合实证案例,创造性地为极限运动的安全保障提供新思路、新理论、新方法,并将这些理论在设计中进行应用,为未来汽车市场多元化提供新的方向,充分挖掘其市场潜力,提升我国汽车行业在世界汽车高端市场的竞争力。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和现状
社会进程加快,人们生活压力增加,生活生产中出现的各类烦恼应接不暇。为缓和这种生活工作上的高压,人们在未来将会走向自然,与自然产生更为密切的关系。针对未来极限运动方式,本研究虚拟设定将会出现一种以山地越野形式为载体,在山间野地中进行各类生活活动的运动,该运动的将会在未来占据非常大的市场空间,青年人群为该运动的主要受众群体,前卫、自由的生活方式是他们的追求。因此,以从现实角度出发,该运动急需一种能够为极限运动爱好者提供更多安全保障和更舒适的驾驶体验的新型车辆。
1.2 项目研究意义
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极限运动在我国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而极限运动的市场化也为国家经济增长贡献了不少力量,包括健身娱乐市场、竞技比赛市场以及旅游市场。而通过对极限运动保障概念车的探索,保证了极限运动爱好者的安全,更能给予他们更加舒适的运动条件,从而吸引更多的人去了解极限运动,进一步推动极限运动市场的发展,使现代人们享受在大自然里的乐趣的同时,也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增添了一份力量。
随着新兴行业的发展,各岗位对于新兴人才的需求面也将会大大增加。未来极限运动保障概念汽车的产出势必会对新型玻璃的制造、特种橡胶轮胎的研发、新型电池的发展等等行业结构产生巨大的冲击,高端人才的培育也将会成为未来人才发展的一大方向。
新型保障车辆的产出将会对社会生活的丰富性产生巨大的影响。电动汽车时代的到来,新兴车型的种类势必会增加。针对极限运动爱好者所设计的一款车型能够为他们提供运载,医疗救援,能源提供,运动员休息、淋浴、饮食、衣物换洗等等需求,让他们能够更舒适地享受这项运动。
2 调查分析
2.1 基于情景分析法的概念移他化分析
情景分析法又称脚本法或前景描述法,是假定某种现象或某种趋势将持续到未来的前提下,对预测对象可能出现的情况或引起的后果做出预测的方法。通常用来对预测对象的未来发展做出种种设想或预计,是一种直观的定性预测方法。 在分析未来极限运动保障概念车的功能情景时,以情景分析法为基础,该研究引出“概念移他化设计”方法,即用以研究的目标场景为圆心,向周边发散,当代入场景的功能提供与目标场景的功能需求吻合时,即可把代入场景的概念转移在目标场景中,寻找到最适合的目标概念。
2.2 保障车市场创新需求分析
在进行功能定位时,本设计从用户准备离家至到达目的地进行了分析,基于情景分析法,逐步明确保障车该有的功能。
2.2.1 在离家准备之前:
需要对户外极限运动装备进行清点与装车,其中主要包括极限运动装备、户外急救物品、紧急通信设施、必备饮食能源等,用户需将其快捷方便地运载上车。
2.2.2 出门至路道:
自动巡航功能、辅助设备导航、自动驾驶等技术的广泛应用需要得到最大化的利用。
2.2.3 城市路段转至极限地形平坦路段:
到极限路段的转换会对轮胎的要求产生较大的影响,适应于公路端的轮胎并不一定适应于极限路段,轮胎的高适应性也应成为重要考量条件之一。
2.2.4 极限地形的全方位运动:
无论是爬坡还是滚泥,受力的强度变化由轮胎到车身将会产生十分巨大的阻尼应力,除相应结构应满足应力要求之外,未来科技的新材料应用也应成为概念发展途径之一。
2.2.5 紧急救援:
结构性损伤、组织肌肉挫伤等外科伤势可通过车身内部医疗保障舱的简易救治保证用户的安全,较重伤势情况下可向外界传递救援信号,保证伤者能够在第一时间得到救治。
2.2.6 复杂地形的轮胎应变性:
轮胎的动态化形变可与地形保持相对的稳定态,模块化的轮胎组成可与岩石、坑洞、缝隙等极限地形更准确地契合,保持车身的最大稳定性特征。
2.2.7 新材料的运用:
车身玻璃的防护性与透光性、轮胎结构的稳定性、底盘强度的抗腐蚀性、耐寒性、耐高温性等等户外保障性措施将会对车身材料产生较大影响。
2.2.8 进出方式的可能性解决方案:
传统侧翼式进出在未来是否仍为主流方案,复杂地形的多变对侧翼的利用空间是否会有更高的要求,前开式方案会对极限地形的空间利用相对于侧翼式更为有利。
2.2.9 能源再生的新途径和使用方法:
汽车顶部的两块折叠式太阳能板在日光下可为汽车提供源源不断的能源动力。
2.2.10 前后保险杠的突破性创新方案:
前后保险杠的横纵交织式方案无法保证汽车底盘的高强度防护,滚轴立体式前后保险杠将会是历史性突破。
3 设计定位
3.1 人物定位
本设计定位于一位用户体验设计师,工作的多样性使其接触的事物新鲜前卫。作为一名女性设计师,她具备女性的细腻、男性的勇敢。30岁的年纪让其接受新鲜事物极其快。她喜欢与朋友旅行、极限运动、机械制造、探险以及户外逃生等娱乐项目。自驾游的必要性迫使其拥有一辆多功能汽车。她的生活态度积极阳光,月光族、撰写游记、积极、探险,积极张扬的个性,不屈服于新的现有的压迫,这都是她的标签。她的人生格言是:真正的价值不在人生的舞台上,而是我们扮演的角色。不在乎周围人异样的眼光,活出自己的风采。
3.2 设计创新方向定位
在考虑未来科技感的大氛围背景下,将造型与功能、心理与情绪融合为一体的符号语言定位在三角形上。过于浮夸与张扬的个性不符合未来极限运动爱好者的心理需求,张扬而不失稳重,活跃而不失成熟,才应当是一款保障车能带给极限运动爱好者的心理需求。保持整车运动风的同时,也应兼顾其稳定性与安全感。在确定好基础符号化语言之后,如何将保障与运动完美结合在一起成为了必须解决的问题。外观设计关键词:张扬而不失稳重,活跃而不失成熟。
通过意向图表达设计的张扬难点在于如何将电动汽车的纯净性与亲和感保持一致性,寻求平衡,而不能只注形式,而不注重用户的情感需求。电动汽车传递给人的心理感受充滿科技感与未来感,如若将汽车一味往孔武有力方向发展会丧失其电动未来的初始定位,因此,寻求合适的意向图来寻求二者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4 设计方案与说明
前期草图方向的发散为寻找到最符合“张扬而不失稳重,活跃而不失成熟”设计理念的切入点,“山猫”以其敏捷的身姿、隐秘的行踪、凶猛的捕食成为该设计理念的重要切入点。以“头盔”为意向进行设计时所得到的“方尾圆头”设计方法与“山猫”捕食时“圆头翘尾”的姿态匹配度极高,因此,在最终得到的造型方案上,进入ps草渲染,以更加准确、细节更加丰富的手法进行深入设计。
在选择性上,B柱采用最为纯粹的三角形设计,在侧面比例姿态上,坚持“方尾圆头的设计”,逐步演化为最终的方案设计。(相关造型设计如图1)
5 结束语
未来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将不仅仅局限在人与人之间、人与机械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而将会在人、机、自然之间产生错综复杂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两方联结逐渐向三方互联过渡,相应的产品交互方式也会产生更为先进、概念的共存模式。
参考文献:
[1]郑浩然,刘嘉丽.20世纪60年代以来美国青年文化与极限运动的发展[J].体育学刊.2005(03)
[2]李小平,芮延年,刘海兰.论极限运动与健康[J].朱红香,于素梅.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02(05)
[3]周细琴. 中外极限运动研究的对比分析[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 2012(05)
[4]李彦龙.对汽车造型设计与文化关系的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设计艺术学,2004.
[5]赵意迎.极限运动休闲行为发展阶段限制因素的研究[J].山东体育科技.2010(01)
[6]温志宏,张文杰.极限运动特征及其价值探析[J].搏击(体育论坛).2010(12)
推荐访问: 工业设计 概念车 极限运动 探索 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