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

2022-03-26 09:42:35 |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 为了提高消毒供应室管理质量,分析和探讨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按照随机原则的相关要求从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该院消毒供应室工作的人员中抽取20名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管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组,其中对照组(2016年8月—2017年2月)接受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而观察组(从2017年3—8月)则接受护理安全管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质量评分以及物品供应质量差异。结果 研究显示,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指标如安全识别能力、风险防范意识、服务意识、护理质量明显占优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取物时间、物品补充时间明显占优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有助于规范护理人员工作,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消毒物品供应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荐。

[关键词] 消毒供应室;护理安全管理模式;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8)06(c)-0024-02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的重要保障部门,其不仅承担着全院的一次性医疗用物以及无菌物品的供应,同时也承担着医疗器械回收、消毒、灭菌等职责,是医疗意外发生的源头,其管理质量的好坏和其他科室护理质量以及患者安危紧密相关[1]。近年来护理安全理念在临床得到推广和普及,而消毒供应室的管理理念也随着医疗系统改革正发生改变。为了提高消毒供应室管理质量,该院对2016年8月—2017年8月消毒供应室工作的20名人员在不同阶段分别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和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按照随机原则的相关要求从2016年8月—2017年8月在该院消毒供应室工作的人员中抽取20名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管理模式的不同将其分组,其中对照组(2016年8月—2017年2月)接受常规护理管理模式,而观察组(从2017年3—8月)则接受护理安全管理模式。20名工作人员中含有男、女工作人员分别为12名和8名;年龄25~48岁,平均(30.5±.5)岁;工作时间1~15年,平均(6.4±1.6)年;学历:本科、大专各为10名。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即6 s管理模式,包括常整理、常整顿、常清扫、常清洁、常安全和常素质6方面内容。其中常整理是指工作人员要明确各区域功能,同时安排专一护理人员负责各区域的质控检查。常整顿指护理人员要将物品摆放在指定位置,做好标识,无菌物品要根据失效日期安排好发放顺序。同时定期检查灭菌包存放是否规范,各科室送来的灭菌包裹是否及时送回。定期清点物品基数并做好相应补充。常清扫指工作人员要对各区域定期进行清扫,每周安排一次大扫除,质量由护士长负责质控,保证卫生工作质量符合要求。常清洁指工作人员要按时检查各种无菌物品,及时发现过期物品,保持各区域环境整洁。常安全是指各工作人员要详细了解科室的规章制度,遵守岗位职责,每天自查工作完成情况。常素质指护士长要定期组织全体工作人员探讨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寻找解决方案,努力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而观察组则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具体为:①做好整理管理工作:依据科室的相应工作制度,拟定组长1名并负责工作人员的任务分配,同时严格区分各区域包括污染区、清洁区和无菌区等,指定专人负责各区域的整理工作,定期进行质控检查。②做好整顿管理工作:要组织消毒供应室工作人员定期进行培训,提高其责任感,同时每天按时对物品进行清点,发现缺少的物品要及时进行补充。摆放物品要有秩序,同时做好各种标识。灭菌物品存放要符合规范,定期检查临床各科室物品是否及时送回,保证送来与送回物品数量一致。③做好清扫管理:各区域卫生要保持好,定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大扫除,保证物品整洁和干燥。④做好清洁管理:工作人员要对各类消耗品定期进行检查并做好相应记录,发现过期物品及时处理,保证各工作环境整洁。⑤做好安全管理:各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相应的规章和制度,认真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工作中要求严谨有责任心,保证灭火器等安全物品摆放到位。定期检查室内电路等安全隐患,降低危险发生的可能性。⑥做好素质管理:科室内实施晨会制度,及时总结前段时间工作中的不足,共同探索解决方法,拟定各种奖惩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的职业素养[2-4]。

1.3 观察指标

详细记录对照组和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指标(安全识别能力、风险防范意识、服务意识、护理质量)、取物时间、物品补充时间,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差异。其中护理质量各项评分指标满分为10分[5]。

1.4 统计方法

此次研究获得的数据使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用(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护理质量差异比较

研究显示,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指标如安全识别能力、风险防范意识、服务意识、护理质量明显占优势,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观察组和对照组供应质量差异比较

研究显示,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取物时间、物品补充时间依次为(3.14±0.78)、(8.23±2.13)min,而对照组取物时间、物品补充时间依次为(6.09±1.08)、(12.85±1.57)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44,P=0.014,t=4.243,P=0.015)。

3 讨论

消毒供应室是重要的基础科室之一,其不仅负责无菌器械、敷料以及医疗用品的提供,同时还承担这器械、器具的回收、灭菌、包装以及发现,是医疗系统的重要环节,和医疗服务质量、患者安危紧密联系,因此必须加强管理[7]。近年来随着医疗模式改革的深入,护理安全越来越受重视,因此如何提高护理安全质量成为各级医疗机构研究的重点。以往临床多采取6 s管理模式,其虽然可以保证护理工作质量,但由于其属于仓户式管理,因此在应用存在诸多问题,急需对其进行改革[8]。最新研究报道,临床部分患者的死亡和手术器械消毒不当紧密相关,因此实施何种专业化的管理模式来加强消毒供应室工作质量显得极为重要。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将安全放在第一位,其中囊括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双重安全概念,其以6 s管理模式为基础,加入前瞻性和预见性的操作,保证各项操作流程更为规范,同时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保护意识和责任感,通过各种制度规范工作人员行为,努力完善各工作步骤,最大限度降低医疗风险的发生[9]。此次研究显示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质量各项评分指标如安全识别能力、风险防范意识、服务意识、护理质量明显占优势(P<0.05);且观察组取物时间、物品补充时间明显占优势(P<0.05),这和多数研究报道相一致。和传统管理模式相比较,护理安全管理模更利于工作效率、范围意识以及工作质量的提高以及各项操作合格率的提升,能够明显减少各种不良事件的发生,维护医疗安全[10]。总之,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护理安全管理模式,有助于规范护理人员工作,提高护理质量以及消毒物品供应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 宣锋.PDCA循环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4,11(4):95-96.

[2] 张裕娴.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3):112-114.

[3] 朱会芹.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J].健康前沿,2017,26(4):77.

[4] 李冬梅.护理安全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心理医生,2016,22(36):255-256.

[5] 吴盼丰,傅建英,童利民,等.强化安全管理模式对消毒供应室护理质量、物品准备完善率及满意度的影响[J].现代实用医学,2016,28(10):1385-1386.

[6] 倪红梅.细节管理模式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19):182-184.

[7] 孫启云.细节管理在集中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2):2814-2815.

[8] 申春玲.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无菌物品管理的应用体会[J].中国卫生产业,2016,13(7):167-169.

[9] 陈云荣,王善霞,薛盼盼.消毒供应室的质量管理在临床护理安全中的重要性以及相关分析[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 21(11):1621-1622.

[10] 程云芳,高婷,王燕.细节管理在消毒供应室护理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世界中医药,2016,11(B3):1400-1401.

(收稿日期:2018-03-27)

推荐访问: 管理模式 消毒 护理 供应 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