钞票中的“秘密”
“人民币中暗藏‘跪拜猫’、西游记脸谱”这样的网络传闻曾轰动一时,但最后,当然是真相大白。不过,钞票中的确暗藏着一些秘密,但这既不是“跪拜猫”,也不是西游记脸谱,而是一些高科技。这些高科技最大的用途之一就是防伪。
钞票防伪四大招
目前世界上钞票的防伪手段有许多,下面这四招是最常用的。
第一招 叫纸却不是纸
印钞用的纸其实不是纸,而是布。普通纸的原料是木头纤维,而印钞纸的原料是棉纤维或亚麻纤维。布纤维比普通纸纤维结合得更紧密,基本上不受水的影响,而木头纤维是吸水的,变湿时会分散开。而且,各个国家的印钞用纸都有自己独特的配方,除了棉纤维外,还会加入一些其他的植物纤维。比如说,美元印钞纸的成分大概为四分之一的亚麻和四分之三的棉;日元印钞纸中还用了日本特有植物三桠皮的纤维;人民币印钞纸是70%左右的棉纤维混合其他特殊木纤维制成的。此外,钞票用纸在印制过程中要经受几百到几千千克压力的挤压,会变得更薄,所以新钞票有一种特殊的脆感。
第二招 有隐形图案
当我们想辨别一张钞票的真假时,通常第一反应是什么?是拿起钞票对着光,看看有没有水印。水印可以说是钞票上最好使也是最老的防伪特征。水印不是印在钞票面上或者夹在钞票中间的什么东西,而是在造纸过程中形成的,迎光透视时可以清晰看到的有明暗纹理的图形、人像或文字。制作水印时把薄薄的纸浆铺在丝网上,用机器改变其密度——当某处的纸浆密度变得较厚时,透光性就会变差,对着光看时显得暗;而某处的纸浆变薄时,透光性就好,对光看时显得亮。
第三招 有特殊手感
有时,我们也会用手去摸一摸纸钞以辨其真假。真钞的特殊质感,还来源于其图像的凹凸感。钞票上,有些地方摸上去是平滑的,有些地方摸上去有凹凸感。这是因为使用了雕刻凹版印刷技术,并使用了挥发性极好的特殊油墨。这样印刷时油墨会大量堆积,最后形成的线条和图案就很厚。电影里,伪钞制造团伙常为抢几块钞票大小的、雕刻了图案的金属板打得死去活来,就是因为在雕刻凹版印刷中,这种金属板就是钞票上“凹凸感”图案的来源。
第四招 植入安全线
钞票在制作过程中,一般都在特定的位置包埋入特制的金属或聚酯类塑料制成的“安全线”。早在1930年初,英格兰银行印钞厂总经理斯坦利·张伯伦与波尔公司合作,就研制出了在钞票中加入防伪的安全线,故此又称之为“张伯伦线”。1935年后,“张伯伦线”获得第一个发明专利,并于1940年3月29日首次应用于英格兰银行发行的一英镑钞票上。由于其防伪效果好,不易复制,因此,以后的许多钞票都采用了安全线。
科学探索:欧元、美元、日元、港元、人民币共有的防伪工艺有:特殊纸张、水印、凹版印刷、缩微文字、对印图案、安全线、光变面额数字、无色荧光纤维、无色荧光图案、有色荧光印刷图案、磁性油墨、唯一号码。非共有防伪标识有:珠光油墨(欧元、日元)、全息标识块(欧元、港元、日元)、隐形数字(人民币、港元、日元)、红、蓝彩色纤维(欧元、美元;2005年印刷的人民币已不再使用这个防伪手段)、红外油墨(欧元)。
趣味小链接:我国古人常用钞票防伪术有哪些呢?
第一招,把图案字样尽量弄复杂。北宋时期的货币交子上有“屋木人物”的复杂图案。此外,还有手写的押字、题号,“朱墨间错”,也增加了仿冒的难度。元明时期,纸钞上加了复杂的边栏图案,清朝的宝钞上,则有复杂的龙的图形。
第二招,用特殊材料来造印钞纸。北宋的交子用楮树皮造成。元朝和明朝时期,制钞则用桑皮纸,原料是剥掉桑树皮后,桑树皮与质之间一层极薄的内皮。制钞原料只有政府掌握,造假者难以搞到造钞原料,就很难以假乱真。不过,当改朝换代时,如果当朝和前朝印钞纸的原料一致,就会有人大量收购前朝的废钞票,打成纸浆后就能造出真的印钞纸。
古人还有一项我们现在没有的防伪手段:在民间设立“辨钞人”,让专业人士来判断纸钞的真伪。
钞票中的新星——塑料钞票
钱币专家预测,塑料钞票将是世界钞票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什么是塑料钞票
塑料钞票,也称塑胶钞票、有机聚合物钞票,指全张以塑料材质印制,一般带有透明视窗及光影变化箔膜的钞票。
塑料钞票最先由澳大利亚联邦储备银行和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研究所研发。塑料钞票的关键技术是塑料基片(双向拉伸聚丙烯薄膜)及其涂层。
塑料基片及其涂层的配方属于高度机密,澳大利亚花费了大量资金,用了近20年的时间才研制成功,因此,伪造假币的犯罪分子很难仿制出类似的塑料基片。塑料基片本身就是有效的防伪措施,就如它的注册商标Guardian的中文名字“保护者”一样,能给钱币起到保护者的作用。
与纸币相比,塑料钞票具有坚韧、不易磨损、使用寿命长、防伪水平高、不易伪造的优点。塑料钞票的防伪不仅大量借鉴了纸钞防伪技术的成功经验(比如凹版、凸版、平版印刷,还有植入安全线技术等),同时又开发出了塑料钞票所特有的防伪技术,其最大的优势在于可植入最新最先进的光学防伪特征,比如透明视窗。
透明视窗是塑料钞票的关键防伪特征,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这个特征立即一眼识别塑料钞票的真伪。
科学探索:由于塑料钞票的钞基技术掌握在澳大利亚手上,其他国家要想发行塑料钞票,必须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因此,世界上的一些欧美主要印钞厂只好另辟蹊径,寻找别的出路。
德国的一家世界著名的印钞企业GD公司,经过多年努力,终于研制出了一种纸基透明视窗技术。其原理是在钞纸上事先开出一个窗口,然后在窗口上覆盖一层塑料薄膜,这样就可以形成一个透明的视窗了。在这个塑料薄膜上,专家们可以利用已有的各种技术,制作出各种光学防伪手段。
2005年2月份,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钞票技术展览上,GD公司第一次向世界公开展示了这一新技术。
趣味小链接:我国于2000年11月28日发行“迎接新世纪”塑料纪念钞。该钞面额为100元,票幅长165毫米,宽80毫米,其主色调为金黄色。正面主景以北京九龙壁“升龙”为设计依据,“龙”的左侧为“火珠”吉祥图案,票面左侧透明视窗为“天坛”图案,右侧为动态全息标志。背面主景为迎接新世纪的代表性建筑——中华世纪坛,上方为中国传统“飞天”图案和“中国人民银行”汉语拼音,并有国徽图案,蒙、藏、维、壮四种民族文字的“中国人民银行”字样和面额。台湾地区也于1999年6月15日发行了纪念新台币发行50周年面值50元的第一张塑料钞票。
视窗中的秘密
塑料钞票区别于纸币的一个明显特征是票面上有透明视窗。透明视窗技术具有良好的防伪特性,可以衍生出多种光学防伪技术,是钞票防伪技术上的一次历史性的革命,使伪钞制造者望而却步。
每张塑料钞票一般设有一到两个透明视窗,多的有四个。澳大利亚研究机构将透明视窗作为一种光学透镜,借助它显示票面上原本需要借助特殊工具才能看到的防伪特征,可大大提高公众辨别钞票真伪的能力。比如把视窗涂成有色的镜片,把钞票的某一图案用同色异谱油墨印刷,当透过有色的视窗看这些图案时,图案颜色会发生变化;或者把视窗制作成网格状的光栅镜,透过光栅镜看钞票另一侧的条状图案时,可以看出特定的字样或图案;或者在塑料基片的透明视窗处采用无墨压印浮雕图案技术,永久保存压印图案;或者在塑料钞票的透明视窗中植入“光变图像技术”(OVD),能在不同照明度和视觉角度产生不同的色彩和图样。
科学探索:一般的OVD光变图像在普通光照条件下呈银白色,而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经过不懈努力,又研究出了更加难以伪造、更加美观、光变效果更好的金色OVD光变图像。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台湾地区发行的塑料钞票就采用了这一新技术。
趣味小链接:澳大利亚储备银行于1988年1月27日发行的世界首枚基于Guardian基片技术的塑料钞票就采用了光变图像技术。在钞票正面左上方的透明视窗中,有一个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的OVD肖像。在不同的光线入射角度下观察库克船长的肖像,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此外,中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科威特、新西兰等国家也采用了这一新技术。其中,除了中国发行的塑料钞票把OVD图像放在透明视窗以外的地方,其他国家的塑料钞票都是把OVD图像放在透明视窗中。
给色彩加个开关
塑料钞票的另一特色就是拥有“色彩开关技术”。色彩开关技术是塑料钞票最新的色彩转换防伪特征,是2005年度最优秀的防伪技术之一。它是一种动态光学特征,在特殊光源下倾斜钞票会改变原来的颜色,就像颜色里有一个开关,打开时为红色,关闭时就变成了绿色。
这种瞬间变化的颜色转换效果是在基片涂层中形成的,当从不同角度观察塑料钞票时,它会在两种对比色之间变换,产生一种光学折射的效果。其色彩的改变不需借助任何特殊设备或技能就可以轻易辨别,让人们更加容易鉴别钞票的真伪。而且,不同钞票上的颜色与设计可以有不同的色彩组合。色彩开关的优点是使电子印刷伪造无法实现,且该防伪特征制作于基片构造内部,不用额外投入,适用于低面额钞票。
科学探索:英国南安普敦大学、德国高分子研究所和默克制药公司共同研制出包含光子晶体的聚酯胶片,在特定视角下,聚酯胶片的分层光子晶体结构可以吸收某些波长的光,而其他波长的光则可以通过。在钞票中添加这种聚酯胶片后,人们在翻转和扭曲钞票时,它就会呈现出不同颜色。因此,钞票持有者很容易辨认其真伪,而仿造却十分困难。
趣味小链接:科学家发明含光子晶体的新钞票防伪技术是受猫眼石和蝴蝶翅膀的启发。猫眼石表现出的光现象与猫眼睛一样,能够随着光线强弱变化而变化,而在阳光照射下,蝴蝶翅膀由于天然光子晶体的作用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未来的钞票
未来的钞票会是什么样子?你想知道吗?
有记忆的钞票
大家都知道某些合金有记忆,即合金的形状被改变之后,一旦加热到一定的跃变温度时,它又可以魔术般地变回到原来的形状,人们把具有这种特殊功能的合金称为形状记忆合金。
也许你不知道,某些晶体也有记忆。有些晶体受压时,表面会带电,若将其置于电场之下,晶体会变形;撤掉电场后,晶体则会恢复原形。这种晶体材料被称为压电材料。
有科学家计划将这两种有记忆的材料都运用到钞票中。如果在钞票加入压电材料,则钞票置于电场下时,表面会凸起;掺有记忆形状材料的钞票经折叠之后,仍可恢复原状。若使用随温度变化的记忆材料,则钞票加温时,可产生凸起图纹——这些变化用手一摸便知。
转基因钞票
只听说过转基因大豆,那什么叫转基因钞票呢?这先要说到制钞票的材料。如今制钞票所用的材料主要是棉花,钞票内的棉花纤维含90%左右的纤维素,及少量的蛋白质、蜡、果胶等物质,这种棉花纤维本身呈中空管状。我们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改造棉花纤维的成分及特性。如果在棉花树中加入某种基因,可令棉花纤维中产生含铁的蛋白质(如血红素等),则用这种棉花纤维制成的钞票的电磁性会随之改变。若在制钞过程运用强力磁场,可使含铁蛋白质都朝同一方向排列,这种特性有利验钞机辨识钞票。如果改造棉花的基因,使其能制造紫菌素,则用激光照射含有紫菌素的钞票时,钞票会发生变色。
“有反应”的钞票
“有反应”的钞票可以感受到外界的某些变化并做出反应,比如你抚摸它或朝它呵口气,它就会做出反应:变色或发光发声。因为,这种钞票加装了化学传感器。化学传感器可以将传感器与被测物之间的作用转换成电化学或光学讯号,经由仪器而读出。目前的化学传感器正朝纳米级发展。由纳米级的有机薄膜晶体管所制成的化学传感器,其感应电流比微米级的要高五到十倍以上。人所呼出的气体中约含有3.6%的二氧化碳,人的汗水中含有微量的氯离子、钠离子、钾离子及乳酸等,这些都可以被化学传感器“感受”到。
有“芯”的钞票
严格地说有“芯”的钞票其实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将一个微小的单硅芯片黏到钞票上,使其成为有“芯”的钞票——这种技术已经应用在射频识别(RFID)、智慧卡等之上;另一种是直接将电路等“印”在塑料钞票之上——这种技术包括多晶硅芯片电路、微米碳管、纳米丝、有机或无机半导体等,有点类似“电子纸”。日本一家公司生产出了一种薄如纸张、可以扭卷的柔软彩色荧光幕。若将这种技术应用于钞票上,则钞票将会像《哈利·波特》中的“活动相片”一样,图像不仅可以动,还有声有色。
科学探索:德国和日本研究人员合作发明出了一种非常简单有效的防伪技术——直接在纸币上印微型有机电路。研究人员以美元、瑞士法郎、日元及欧元作为实验对象,直接在这些钞票上印上氧化铝、黄金及有机分子,以此形成多层薄膜晶体管。它们仅需3伏的电压即可工作,电源则可以由无线装置提供,初步实验证明这种防伪效果很好。
趣味小链接:在未来,美国人打算在钞票上印上微小的图像,并在图像上再黏合微型透镜(每张新版100美元钞票上的微型透镜将多达65万个)左右移动这种钞票,便可以看到图像上下“移动”;上下移动这种钞票,图像就会左右“移动”。
(编辑 孙世奇)
推荐访问: 钞票 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