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朝最后的文字狱案等
邹容写完《革命军》后,就拿给章太炎看。章太炎越读越兴奋,激动地说:“我的反清文章,阅读和理解的人都不太多,大约是因为我的文字太艰深了。邹小弟写得这样通俗易懂,激动人心,真是好文章。”章太炎立即写了一篇《<革命军>序》交给上海大同书局正式出版。书上署名是“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
在《革命军序》一文中,章太炎指出:“夫中国吞噬于逆胡二百六十年矣。宰割之酷,诈暴之工,人人所身受,当无不昌言革命”。并盛赞邹容的著作“一以叫咷姿言,发其惭恚,虽嚚味若罗、彭诸子,诵之犹当流汗祗悔。以是为义师先声,庶几民无异志,而材士亦知所返乎!若夫屠沽负贩之徒,利其径直易知而能恢发智识,则起所化远矣”。他的意思是说,邹容这本书,完全以呐喊放肆的语言,引发人们的惭愧和愤怒。即使像罗泽南、彭玉麟这样愚昧的人,读了此书也应该流汗深悔。把这本书作为正义之师的先声,大概人民是不会有其他想法的,而那些有才之士也知道自己应该迷途知返吧,至于杀猪卖酒的小生意人,受益于此书的直白易懂,从而能恢复发扬智慧见识,那么此书的影响就深远了。随后,章太炎又在《苏报》上发表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继续痛斥以康有为为首的维新派所谓的“满汉不分,君民同治”,实际是“屈心忍志以处奴隶之地”。章太炎坚决站在民族民主革命立场上,对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的种种谬论进行了无情的鞭挞,而对于革命斗争则给予热情的讴歌。
这时候,清廷嗅得章太炎文中的隐隐杀机,饬令两江总督魏光焘严加缉拿这群“倡演革命邪说”的“不逞之徒”。魏光焘以“苏报馆刊布谬说,而四川邹容所作《革命军》一书,章炳麟为之序,尤肆无忌惮”为词,密令江苏巡抚派候补道俞明震专程从南京赴沪,协同上海道袁树勋,要求上海租界当局逮捕《苏报》上一帮倡演革命的乱党分子。
1903年6月29日,即《苏报》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的当天,上海道和租界工部局达成协议,由工部局派外国巡捕和中国警探到苏报馆抓人,指名抓捕陈范、蔡元培、章太炎、邹容等人。陈范事前闻讯躲开,蔡元培早已避往青岛,章太炎、邹容不在,只抓走了一个账房先生。当天晚上,章太炎得到巡捕抓人的消息,根本不当一回事,只说“小事扰扰”,依旧钻进被窝睡觉。更出奇的是,他第二天照旧到《苏报》报馆里去,结果就碰上了租界巡捕来继续抓捕,巡捕还没问他“请问英雄出处”,章太炎自己倒大大方方走上前,用手指着自己的鼻子说:“余俱不在,要拿章炳麟,就是我!”这可真说得上是自投罗网了。租界巡捕喜不自胜,连忙一把铐了去。当时邹容也是追捕对象,但他闻讯躲到虹口一传教士家里。章太炎被带到工部局的巡捕房里,却写了一封信,“以大义相招”,要他主动投案。邹容也真讲义气,果然于7月1日到租界巡捕房自首了。接着,《苏报》报馆被查封,财产没收,陈范破产逃往东瀛。
这样就引发了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桩文字狱案——“苏报案”。
清王朝建立以来,自文网苛密的乾隆朝以后,文字狱案就很少发生了。道光、咸丰、同治各朝均无文字狱记载,“苏报案”可说是有清一代文字狱的最后一幕。在案发之前,慈禧太后还梦想着仿效康熙、乾隆朝文字狱案的处理方法,计划着迅速扑杀革命火种,“一日逮上海,二日发苏州,三日解南京,四日槛京师”,而后凌迟处死,杀一儆百。但事情的发展却出乎清廷的意料。由于西方各国领事馆的阻力,清廷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麻烦。
由于《苏报》报馆设在英租界内,清政府人租界捕人,必须事先征得外国领事的同意。因此,当逮捕《苏报》馆主、主笔及章太炎、邹容的谕旨下达江苏督抚之时,他们不得不与上海的外国领事团交涉,请求签发拘票捕人,但各国领事为了维护租界治权,坚持不允。后来经过双方谈判,此案定为“租界之案”,清政府无权将有关案犯解出租界独立审判,只能由设在租界的“会审公廨”来审理此案。清政府委托洋人律师指控《苏报》“污蔑今上,挑诋政府”,指控章太炎、邹容“大逆不道,谋为不轨”。
7月15日,在公共租界会审公廨开始了对章太炎一案的审讯。审判团名义上由公审庭审判员孙建成、上海知县汪懋琨,以及英国副领事迪比南等几人组成,实际上一切都由英国副领事说了算。
审讯开始后,清政府聘请英国律师古柏和哈华托为代表,控告章太炎等犯有“大逆不道,煽惑乱党,谋为不轨”罪,并摘引《苏报》中的论说和《革命军》、《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中的词句,尤以书中“载湉小丑,未辨菽麦”两旬,视为大逆不道。监外的朋友也为章太炎等人聘请了两个外国律师。章太炎在法庭上,神态极为轩昂,也极为藐视清政府对他的控告,他嘲笑说:“噫嘻!彼自称为中国政府,以中国政府控告罪人,不在他国法院,而在己所管辖最小之新衙门,真千古笑柄矣。”将清政府的虚弱本质揭露无遗。
审讯正式开始后,章太炎又在法庭上嘲弄得审判员哭笑不得。对于他在《(革命军)序》中所写“载湉小丑”四字触犯清帝圣讳一事,他说:我只知清帝乃满族人,不知所谓“圣讳”。而且按照西方的法律,人们是不避讳的,所以我直接写“载补舌”,没有什么不对。再说,从字的意思来讲,“小丑”两个字中,“丑”字本来作“类”字,或作小孩子解,所以“小丑”也就是“小东西”或“小孩子”,并没有诽谤的意思。章太炎从文字学的角度进行辩说,听众席上掌声雷鸣,而无知的审判员如坠云雾里,非常尴尬。在这样一位学识渊博、雄辩滔滔的“案犯”前,他们简直不知道怎么审才好了。其中一位审判员在目瞪口呆之际,突然悟出章太炎是海内外著名的学问家,肯定是科举正途出身,便小心翼翼探身问道:“您得自何科?”章太炎听到这个问题,更觉可笑,故作糊涂,高声回答:“我本满天飞,何窠之有?”“科”与“窠”同音,“满天飞”即浙江方言“老布衣”的意思。章太炎的诙谐回答,赢得了法庭上满场的热烈掌声。第一场审判就这样戏剧性地收场了。
(摘自《深圳特区报》)
美特勤局陈年往事
美国总统奥巴马3月26日提名女特工茱莉亚·皮尔森出任特勤局局长,以期改变丑闻缠身的特勤局的形象。美国特勤局以保护总统及其家庭安全而著称,但事实上,该机构在148年前初建时,使命是打击假钞。
在19世纪,美国的货币系统很混乱,纸币和硬币由每个州的银行发行,由此产生很多类型的法定流通货币。据记载,1862年之前,美国没有政府发行的纸币,纸币由各州多达1400家银行印制发行,由此导致假币泛滥。《纽约时报》称,那一年流通中的纸币中高达80%是假钞。而由于内战等因素,19世纪60年代美国货币流通更是混乱。
1860年11月共和党人林肯当选总统后,南部一些州宣布脱离联邦。1861年2月,南部7个州宣布成立“南部同盟”。随后,南方邦联武装占领新奥尔良等地的联邦储备金库。但邦联政府没有找到足够多金条以大规模发行金属货币,加上主要产品棉花的出口被北方海军封锁,邦联也难以得到外国贷款,所以只得大量发行纸币。到内战结束时,邦联政府总计发行10亿20亿纸币。
南方滥发纸币引起通货膨胀,也导致假币大量涌现,其中有北方新发行纸币的仿制品。北方政府为给军事行动筹措资金,也发行新纸币。据《制作假币:美国人致富的方式》一书记载,由于南方纸币迅速贬值,很多南方人倾向于用北方货币,但南方很少有人见过这种新票子,于是给了造假者以可乘之机。
通常,纸币比金属货币更容易仿造,利润更高,而选择纸币为主要流通货币的南方,工业落后,缺乏高水平的防伪技术。虽然邦联政府宣布制作假币是严重罪行,但利益的诱惑难以抗拒。
在仿制南方纸币的人中,最出名的是费城的塞缪尔·阿珀姆。起初,阿珀姆仿制邦联纸币作为战争纪念品出售。但购买纪念品的人往往剔除纪念标志,把它们当做真钱用,特别是那些穿梭在火线上的南方棉花走私商,将这些纪念钞大量带回南方使用。阿珀姆发现有利可图,开始大量制作不带纪念标志的南方纸币,一美元面值的只卖几美分,生意很红火。
据《伪造南方邦联货币之王》一书记载,阿珀姆宣称,从1862年3月12日到1863年8月1日,他一共印制了156.4万张邦联假钞,总面值1500万美元左右。一些当代研究者认为,阿珀姆制造的假币占南方总货币供应量的0.93%到2.78%。由于效仿他的人太多,很难估计南方流通纸币中究竟有多少是假钞。
事实上,假币同样横行北方,到1864年,估计北方有一半纸币是假的,导致美国金融系统面临崩溃的危险。1865年战争结束后,在财政部长休·麦卡洛克建议下,总统林肯组建了一个委员会来应对假币问题。同年4月14日,林肯创建特勤局,以贯彻委员会的决议。
美国特勤局在1865年7月5日正式开始运作,首任主管是威廉·沃德。沃德以在内战期间的英勇事迹而闻名。据《非法交易:19世纪美国的假币与特工》记载,沃德和他的下属仅用一年时间就抓获200多假币贩子,缴获大量制造假币的机器设备。
这一成就帮助证明了特勤局的价值。1866年,在华盛顿特区财政部大楼内,特勤局建立了全国总部。到19世纪90年代,特勤局打击货币流通中的假钞已取得极大成功。
历史常有惊人的巧合,在林肯创建特勤局的同一天晚间,他在一家剧院遇刺,次日身亡,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被暗杀的总统,在哀悼之余,国会开始考虑在特勤局任务清单中增加保护总统一项。然而,这一讨论用了36年时间。
其实,到1894年,打击假钞已不是特勤局的唯一使命。那一年,它开始兼职保护总统克利夫兰的安全。在此之前的1881年,总统加菲尔德遇刺身亡。1898年美西战争期间,美国总统麦金莱也受到特勤局保护,战争结束后,特勤局依然对他提供有限保护。1901年,当麦金莱在纽约州布法罗遇刺时,他身边有3名特勤局特工。有报道称,这几名特工并未完全负起保护总统的职责。
麦金莱遇刺后,美国国会正式要求特勤局完全负责保护总统的人身安全,也就是从西奥多·罗斯福开始,美国总统真正享受特勤局保护的待遇。即便如此,打击假币依然是特勤局的职责之一。1902年9月3日,罗斯福坐敞篷马车出行时遇到交通意外,随同保护他安全的特工威廉·克雷格不幸遇难,罗斯福本人则身受重伤,被迫以轮椅代步很多周。克雷格由此成为执行保护总统任务而牺牲的第一名特勤局特工。
1908年,罗斯福总统将8名特勤局特工调到司法部组成一支新队伍,即后来的联邦调查局。1917年,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美国立法规定,威胁总统为重罪,同时特勤局的保护对象扩展到总统家庭的所有成员。1951年,特勤局正式增加保护副总统和当选总统的任务。1968年,在总统候选人罗伯特·肯尼迪遭暗杀后,美国总统约翰逊授权特勤局保护所有总统候选人。
(摘自《军事文摘》周勇航/文)
1889年俄国流感4个月席卷全球
中国内地出现的H7N9(全称甲型流感病毒H7N9亚型)疫情,引起诸多关注。不少媒体纷纷回忆起20世纪以来爆发的数次大流感,尤其是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其实,在1918年前也发生过很多流感灾难,特别是1889年,在飞机尚未成为交通工具的背景下,一场“俄国流感”仅用几个月就传遍全球,导致约100万人丧生。
一些人认为,1889年-1890年的俄国流感由甲型流感病毒H2N2亚型导致。1889年夏天,沙俄帝国贫穷的中亚城市布哈拉爆发严重的流感疫情。当时俄国刚建成长达900英里的跨里海铁路。据记载,在布哈拉,流感的死亡率高达5%-8.75%,这暗示着那里可能还同时流行着疟疾等其他疾病。不过,也有一些消息称,这场流行病源自西伯利亚西部和哈萨克斯坦北部。
到10月份,瘟疫扩散至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然后进入波兰,沿公路、铁路和河流蔓延到芬兰、匈牙利、德国与奥地利。
10月底,巴黎、伦敦和爱丁堡的很多市民受到流感病毒感染。接着,轮船把流感传到美国东海岸。12月中旬,纽约和波士顿都报告了流感病例。1890年1月,流感穿过美国中西部进入加拿大。与此同时,流感通过地中海进入北非,通过大西洋和太平洋港口蔓延至南非、南美、日本、美国西海岸、中国、新加坡、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及印尼。在传播过程中,码头工人通常是首批受害者。美国伊利诺伊州卫生局局长注意到,只用了三四个月时间,流感就已经覆盖全球。不过,也有例外,直到1890年底,遥远的克什米尔地区一直没有受到波及。类似的是,流感在中非传播速度比较缓慢。
随着流感病毒传播到全球各地,在很多国家,报纸的头条新闻就是流感疫情。例如,美国肯塔基州梅斯维尔的《晚间公报》在1889年圣诞节后多天用头版刊登流感新闻。一名波士顿记者写道:“可以肯定,超过1/10的人被它影响到了。”很多报道称,受流感影响最大的群体是15岁一40岁之间的人群,其次是老人。老人们也许从19世纪40年代的流行病中获得了一些免疫能力。儿童和婴儿由于基本上不参加社交活动,受到的冲击最小。
在欧洲,1889年-1890年流感被认为是19世纪流行病中最大的“杀手”。这是由于欧洲已经铺设了密集的铁路网,1889年已经有超过12.5万英里铁路线连接欧洲各大城市。在英国,流感打断了成人患传染病死亡率下滑的趋势,同之前十年的平均水平相比,1889年-1890年间,死于支气管炎、肺结核、伤寒的伦敦市民明显增多。在巴黎,平均每1000人中有2.5个死于流感:里斯本每1000人中有1.6人死于流感。流感还被认为是导致心理障碍的一个主要因素,例如苏格兰的皇家爱丁堡精神病院数据显示,1890年入院的140名忧郁症患者同时受到流感“毒素”折磨。一些史学家称,流感是造成人们“暂时性精神错乱”的一个因素,1890年的欧洲,自杀率和自杀未遂率大幅度上升。
在这场流感大流行中,由于工人们生病,生产、公共服务和运输也被扰乱。在伦敦的圣巴塞洛缪医院,1890年1月和2月,工作日门诊平均每小时要治疗25名流感病人。仅1890年1月,伦敦大都会警察队伍中就有1660人死于流感。甚至连英国首相索尔兹伯里侯爵也卧病在床。在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艰难地从流感中恢复过来。
值得一提的是,死于这场大流感的名人包括英国诗人罗伯特·勃朗宁、阿尔弗雷德·丁尼生以及维多利亚女王的孙子阿尔伯特·维克托王子(英国王位直系继承人)。根据估计,全球总共约有100万人死于这场流感。
(摘自《环球时报》葛元芬/文)
推荐访问: 文字狱 清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