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名特优农产品发展困境及质量改进措施
摘要 本文分析了地方名特优农产品发展困境、质量改进的可能性,并从培育良种、改进栽培技术、加强科学试验和新科技引进等方面提出了质量改进的具体措施,以期带动产品提质增效、产业提档升级、保障农民持续增收。
关键词 名特优农产品;发展困境;质量;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4-0249-02
近年来,农业部有关会议指出大力发展优质农产品是顺应时代要求和建设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其中做好名特优新农产品开发工作是关键一环。当前,各地正加大对名特优新农产品的开发利用,大量优质农产品进入国内外市场。但根据调查情况来看,仍有诸多传统的名特优新产品由于质量、规模和促销等方面的问题导致销售受阻。如何改进和提高传统农产品品质、发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地方名特优农产品发展困境
我国国土辽阔,自然地理环境复杂。长期以来,各地逐渐生产出许多具有当地特色的农业产品,但只有部分产品得到了开发和利用,大部分仍处于原始状态或开发初期,产品品质、生产规模和产后加工存在诸多不足,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农业经济效益低下。名特优农产品是带动农村区域发展重要的农业资源和生物种质资源,应加强保护、合理开发和利用,以促进农业持续发展。
1.1 部分传统农产品濒临消失
如诸多仅存于记忆中的地方美食一样,有很多当地的水果、蔬菜和粗粮产品即将面临从食谱上消失的危机。如大板西瓜子壳薄味香,大小适中;米枣肉脆甘甜,风味独特;苦荞麦清热降压降脂;红桔皮薄肉甜;俗称牛角瓜或红籽瓜的甜瓜,灰绿色外皮,口感极甜。这些风味和口碑较好的农产品已被外地涌进的产品逐渐淹没,目前在市场上难觅踪迹。
1.2 农户种植模式分散,尚未形成规模
如三米麻壳花生是九江市当地农家品种,壳薄粒满,炒食香脆可口,深受消费者欢迎。但因果壳太薄,破损率高,易受霉菌侵染,产品品质大打折扣;还由于单产较低而导致价格偏高,影响产品市场竞争力。此外,在市场上还有如当地农家品种紫芽芋头、紫线茄、香韭菜等农产品也备受欢迎,但在产品规格、质量、整齐率和单产等方面均存在一定不足,尚未形成规模生产[1]。
1.3 对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培育力度不足
在农业改革的各项进程中,各地的主要经济作物品种得到一定的发展,尤其在一些名特产集中产地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或龙头企业,其中较突出产品有瑞昌山药和黄老门生姜。
瑞昌山药是传统物产,明代就有种植,具有茎肉洁白、质糯清香、久煮不糊、营养丰富的特点。瑞昌山药以鲜食为主,也可制作荤素菜肴,是瑞昌人民喜爱的家常菜。经有关专家认定,瑞昌山药是同类产品中的珍品,被评为“江西优质名牌农产品”,认证了“国家地理农产品标志”。目前种植面积逾1 000 hm2,集中产地已形成专门企业组织生产、加工,并形成名牌效应。瑞昌山药发展较快,但是由于产地土壤、气候条件苛刻,又不耐重茬种植,生产规模受限。同时,从市场销售情况来看,产品存在外观形态整齐度不足和不耐贮藏的问题,不利于产品的进一步扩大销售。
黄老门生姜是同样历史悠久的传统农产品,距今有600年历史,长期以来产品远销国内外。黄老门生姜与其他生姜相比有其独特之处:一是姜味辛辣味浓;二是含干物质含量高,适于做各种菜肴佐料。黄老门乡每年种植逾100 hm2,是当地生姜市场的主流商品。但由于对嫩鲜姜和干老姜的加工产品开发力度不足,尚未形成规模产业。
2 质量改进的可能性
党中央和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农产品质量是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地方名特优农产品生产环境大大改善,改进的可能性加大。
2.1 市场需求旺盛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内外市场对农产品质量的关注越来越多。消费者对市场上各种生鲜食品原材料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质优价廉的农产品需求旺盛。
2.2 发展潜力巨大
当前,一些农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等从选种育种、栽培技术、加工利用等方面都有国内外先进科学技术支撑,各国仍在投入大量资源予以改进。如泰国大米在国际市场已占据绝对优势,其仍在不断引进优质品种改善品质。相比之下,目前我国诸多地方名特优产品虽经过几百年的传承,但仍处于商品发展的初期阶段,呈现生产零星分散、无计划性、产品的生产过程和产后加工技术传统,与现代化的商品生产有极大的差距。诸多问题的背后也说明其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这也是实行地方名特优农产品质量改进的原因和动力。
2.3 产业基础坚实
由于各地积极落实招商引资、项目开发,推动土地流转专业化、规模化、高效化,专业合作社、蔬菜生产基地大量涌现,成为改进名特优农产品质量的事业主体,促进了优质农产品生产。再加上原有的农业科研机构、农技推广科技人员的配合,为产品质量改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此外,各项现代农业科技的发展、农村信息化进程的提高又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促使地方名特优产品质量改进工作落到实处[2-3]。
3 具体措施
總的来说,地方名特优农产品质量改进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农业科研机构、专业合作社、专业户和农技推广机构互相配合,逐个项目去实施和落实。首先是广泛动员本地的人力、物力进行1次小规模的地方名特优产品调查,建议生产农户根据各自计划和生产需要选择产品,在深入了解产品生长特性的基础上采取相应的解决办法。具体应采取的农业技术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培育良种
对生长不一致、单株间性状差异大、产品外形不整齐的作物进行提纯复壮,以培育良种。普通农户可采用“两田法”,即在生长比较平衡的大田选择符合本品种标准的单株留种作下半年单本繁殖田用种,其第二年收获的种子再作第三年良种培育田用种,同时又在单本繁殖田选单株留作下一年单本繁殖田的用种。有条件的专业合作社良种场可以进行正规的“三圃法”良种繁育方式生产自用种或商品种子。农作物种性改良还可采用新品种选育,改变品种的不良性状,优中选优。
九江市大多数农家品种均可采用“两田法”,初步进行种子的提纯复壮,如三米麻壳花生可利用此法降低破殼率,增加三粒角果比例,保留其香脆可口风味及提高单产水平。
3.2 改进栽培技术
选择适宜的耕地和耕作制度是关键,是决定产品品质的基础,其中土壤条件最为重要。同时要注重施肥种类和方法,增加油枯饼、草木灰、畜禽栏粪等农家肥和工厂化加工生产的专用有机肥。减少化肥施用量,注意氮、磷、钾和微量元素的合理搭配,以提高瓜类产品的糖含量或薯类产品的干物质含量。在栽培过程中,对种子、种薯的播前清选处理、种植密度调节、中耕培土操作与产品整齐度、品质和产量密切相关。如在芋头生产上,安排合理的种植密度可以增加大子芋比例,降低孙芋比例,提高产品整齐度和品质。在病虫害防治上应采用农业综合防治,减少农药的污染,尤其要注意在生姜、山药等生产中对地下害虫的防治要禁止使用有毒农药。产后清洗加工程序要尽量避免对环境的污染,保证产品安全。
3.3 加强科学试验和新科技引进
在地方名特优产品的生产过程中,需要通过加强开展针对性科学试验和引进新的科学技术成果,以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如瑞昌山药重茬问题,需要从土壤养分、土壤结构、植物病理以及微生物等方面调查研究,广泛了解国内外有关重茬问题的研究成果,采取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是瑞昌山药发展的迫切需要。另外应重视对地方名特优农产品的加工和新产品开发,以满足市场多样化的产品需求[4]。
4 结语
目前,农业部正在大力推动各项农业改革,以品种改良、品质改善、品牌创建为重点,带动产品提质增效,产业提档升级,保障农民持续增收。地方名特优产品的开发利用已得到各级领导的重视,应抓住机遇,保护、开发和利用各地特色农业资源,激活农村经济活力,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5 参考文献
[1] 李子蓉,苏天恩,邱妍.基于区位商的福建省名特优农产品时空分布与开发建议[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34(5):582-586.
[2] 刘杨,孙志梅,王小敏.农业地质及其与名特优农产品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7):3736-3738.
[3] 李莉.恩施名特优农产品道地性研究策略探讨[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226-229.
[4] 宋明义.安徽省名特优农产品深层次开发问题研究[C]//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合肥: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2004.
推荐访问: 农产品 困境 特优 改进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