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有机农业发展问题探讨

2022-03-28 10:08:22 | 浏览次数:

摘要:有机农业在我国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发展过程中面临一系列问题。本文重点对有机农业发展的技术供需、生产标准、市场需求认可、发展优势和配套政策等问题展开探讨,并提出促进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有机农业;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09)11-0080-03

有机农业作为一种解决食品安全、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生产模式正被世界各国所推崇。有机农业的发展在我国起步较晚,1989年原国家环境保护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农村生态研究室加入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IFOAM),成为中国第一个IFOAM成员;1994年,我国成立“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有机产品发展中心”,初步建立我国有机产品生产标准和认证管理体系;2003年以来,我国有机产品认证工作由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有机农业进入规范化发展阶段。

一、我国有机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有机农业发展的技术供给与需求都相对薄弱

技术是发展有机农业的根本保证。目前,我国对有机农业的研究不够全面与深入,有机农业生产研究与科研开发缺少经费,国内缺乏专门从事有机农业科研和教学的机构,特别缺乏对有机农业生产资料的研究和开发。有机农业的一整套技术措施及社会服务体系不完善,如,从常规农业向有机农业的转换中,病虫害综合防治生产技术缺乏,有效的生物农药品种较少,提升有机农业产量的技术还很薄弱,肥力投入的措施和手段仍没有保障。

当前,我国大部分农民的观念和素质不能适应有机农业发展的需要。有机农业的生产过程要求不施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生长调节剂,不使用饲料添加剂等,很多农民认为这是一种倒退,要给文化水平偏低的农民灌输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给农民传授技术和质量意识也需要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同时,在有机农业发展过程中,土地从常规生产系统向有机生产转换通常需要2~3年的转换期,而转换期间的产量一般不高,生产资料和人力资源的投入相对增加,有可能影响生产者的积极性。根据我国目前有机农业技术研究现状和农民对技术的接受能力及程度,我国有机农业研究生产体系的建立和农民对有机农业技术的接受还需要一段时间。

(二)有机农业标准欠缺

我国有机农业标准建设严重滞后,尚未与国际接轨。国外对有机产品从产地的选择、产品生产过程乃至包装、运输和销售都有具体标准。但我国大部分地区,至今在农药残留、维生素等指标及ISO9002等各种国际标准认证方面认识不足,很难在短时期内达到要求严格的有机产品生产标准。

(三)有机农产品的市场需求较小

一方面,由于有机产品的生产需要较高的技术要求、资金投入及对环境进行治理和保护的成本,使有机产品的价格较普通产品高30%~50%,部分产品价格高出3~5倍。价格偏高使我国有机产品消费市场相对滞后。另一方面,有机产品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消费者对有机产品的认知度不高。加之消费者无法用肉眼辨别有机产品,从而助长了一些企业的投机行为。目前我国有机产品的消费主要集中在高消费层次群体及特殊需要群体。

(四)有机产品认证的公信度不高

目前国内已有可从事有机产品认证的各类机构30多家,不同的机构,不同的检查员,执行标准的差异性很大,已导致认证活动中出现混乱现象。有的产品原料还未达到有机产品的要求,其加工产品却被认证为有机;还有部分被认证的有机产品质量不合格,达不到国家基本标准的要求,引起社会对有机产品认证有效性和公信度的质疑。农业部对国内部分大中城市超市的有机蔬菜进行抽样检测显示,样品中的重金属或农药残留的超标率较高现象严重。

(五)缺乏有机农业发展的配套政策

各地对开发有机产品还缺乏明确的扶持政策,主要体现在:一是解决资金问题及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不够。二是缺乏科技项目扶持。迄今为止,国家及各地方政府的农业投入中,用于有机产品项目建设的很少。

二、我国发展有机农业的优势

(一)劳动力优势

有机农业属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我国是人口大国,约有3.6亿农业劳动力,具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优势。有机农业生产的多数环节与我国传统农业有相通之处,经过适当的技术培训,农业劳动力就可适应有机农业的生产。同时,发展有机农业也可缓解我国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自然资源优势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地形和气候特点差别明显,自然环境多种多样,适合开展有机农业生产。我国生物技术不如西方国家发达,主栽品种未经过基因重组,生产中不存在基因工程问题。许多植物种类还处于野生半野生状态,通过野生采集可很快转换为有机产品。我国很多地区,特别是山区、边远和贫困地区,很少使用或不使用化肥和农药等,环境条件优越,是发展有机农业的适宜地区,有的地方不经转换就可直接开辟为有机生产基地,或采集后直接作为有机食品出售。此外,我国自然地理条件多种多样,生产基地比较容易隔离,适于建设有机生产基地。

(三)产品差异优势

我国地域广大、南北气候差异较大,具有开发多种有机产品的潜力,国外不适宜种植或缺少的产品均可在我国进行开发生产,如中药材、野生浆果和非木材的林业产品等。

(四)市场优势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人们购买有机食品的要求越来越强烈,特别是瓜果蔬菜及适合老年人和婴幼儿的有机食品更受欢迎。国外有机产品的需求一直保持强劲势头,德国、荷兰、英国每年进口的有机食品分别占有机食品消费总量的60%~70%,美国所需的有机食品80%靠进口,有机食品正成为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出口的主要产品之一。

三、促进我国有机农业发展的对策

(一)明确有机农业的功能定位

根据国情和农业生产实际,我国有机农业应实行区域性发展,大规模发展不适合我国国情。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按照产业化的发展方向,坚持先易后难、先小后大、以点带面、稳步推进的原则,以效益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把发展有机农业作为区域特色农业发展的一种模式。在生产过程中,必须遵循有机农业的内在要求,坚持循序渐进、因地制宜的原则,处理好有机农业与常规农业的关系,与推进特色食品的产业化发展结合起来;在生产地域的选择上,重点选择一些生态环境好、农业资源丰富的山区;在市场选择上,积极开发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市场,同时积极拓展国内消费水平较高的居住区市场和高档超市,开发国宴、外企、高档礼品、儿童、妇女和老人等特殊性消费群体的消费;在产品开发上,优先发展具有地区特色、有一定品牌基础的有机产品、保健有机产品、特色有机产品,发展具有国际市场优势的蔬

菜、山野菜、水果、坚果类、保健食品、中草药、小杂粮类、畜禽产品、水产品等。

(二)加强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的遴选

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的选择和建设具有严格的要求。在选择有机农业生产基地时要按照《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l5618-1995)》检测农田灌溉用水和农田土壤质量,水质要达到相应种植作物的水质标准,土壤至少要达到国家Ⅱ级标准。在周围存在潜在大气污染源情况下,要按照《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GB9137-88)》规定对大气质量进行监测。有机农业生产中的水产养殖对水质要求较高,要按照《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进行养殖水面水质检测。同时所选择的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田块要相对集中连片,并充分考虑其周边环境对有机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所产生的潜在影响,要远离明显的污染源如化工厂、水泥厂、石灰厂、矿厂和交通要道等,并尽量减少相邻常规地块对有机农业生产地块的影响,如水的流人和施用农用化学品对有机农业生产地块的影响等,设立明显的缓冲隔离带。

(三)制定有机农业发展的支持政策

加大对有机农业发展的资金支持力度,鼓励和扶持企业开发有机产品,对获得认证的生产、加工企业等给予补贴。制定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管理法规,对其生产和销售进行监督。根据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的基本标准制定适合我国的有机食品标准,设立专门机构对有机食品的生产、物流、加工、销售和检测进行监管,对各部门进行协调,规范有机农业经济秩序和经营活动。理顺有机认证、检查、咨询部门之间的关系,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有机农业产业链政策,促进有机认证机构与咨询机构之间的合作。在制定有机农业的补贴政策中,设立有机生产技术咨询专项资金,支持生产基地接受专业的有机生产咨询服务。

(四)建立国际承认的有机农业认证机构及与国际相符的有机农业标准

在我国建立统一的与国际标准一致的有机农产品基本标准,包括基地标准、生产标准、产品标准、加工包装标准等;重点支持国内检查和认证机构的发展,把认证机构与技术指导等服务单位或机构分开,鼓励国际权威检查和认证机构来国内开展工作;通过国际合作逐步建立被国际承认的检查与认证机构。

(五)加强有机农业生产技术的研究、示范和推广

把加强有机农业技术研究作为生态安全和食品安全技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重点项目、重点经费的支持。加快建立农业、林业、畜牧业的有机产品生产和加工的技术创新体制和研究平台,开展有机农业生产精细的施肥技术、不同类别作物生产的病虫害防治技术、杂草控制技术、有机农业生产资料、有机产品的加工和贮藏技术等研究,发展一批有机产品技术创新型科技企业,不断提高有机产品品质和科技含量,达到有机产品标准,并与国际有机农业接轨,把区域性有机农业的比较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积极组织技术培训,帮助农户掌握有机生产的科学技术和知识,积极引导农民开展有机农业和有机食品的生产,消除农户误解,提高农户环保意识。

(六)加强对有机农业的消费引导和市场开拓

一是增强向消费者提供信息的系统性,即不仅要宣传有机产品的品质,更要注重宣传有机产品在生产、储存、运输等过程中的作业标准及其对环境保护的功能,以强化消费者对有机产品消费的积极态度。二是实施有机产品品牌战略,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发展劳动密集型有机农产品,优先发展具有地区特色的能形成品牌的特色有机产品。三是扩大生产规模,加强对有机产品的深加工、细分类、精包装,大力开发保鲜食品、脱水食品、调理加工食品、冷冻食品等高质量和高附加值的有机农产品。

(责任编辑:李琪)

推荐访问: 农业发展 有机 探讨 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