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梦,,“90后”创客的扶贫“实践”

2022-03-30 08:17:47 | 浏览次数:

缝纫机“嗒嗒嗒”的作业声萦绕耳旁,村民们拿着剪刀和布料裁裁剪剪……在位于四川省内江市东兴区郭北镇亢家村的四川祥和茂制衣有限公司制衣厂里,这些画面构成了一幅生动的乡村图景。

这是四川祥和茂制衣有限公司织起农村“制衣网”、助力贫困户增收的一个缩影。

四川祥和茂制衣有限公司總经理、返乡电商创客张梦是个“90”后,在内江市委市政府的帮助下,他开始大力打造“电商+基地+扶贫”模式,并先后在东兴区郭北镇亢家村、威远县观英滩镇民政村建立起两个贫困村生产基地,将其线下服装加工厂搬进村里。此后,这样的乡村图景便成了常态。

“电商+基地+扶贫”

他将工厂搬进了村

“之前我是在外地上班,后来就回来了,心想在这里上班可以照顾娃娃读书,也能增加一份收入,挺不错的。”在四川祥和茂制衣有限公司位于经开区的车间里,车工刘萍向记者说道。

通过祥和茂帮助更多人留在家乡就业发展,这是张梦返乡创业的初衷之一。和刘萍一样,在亢家村和民政村的“扶贫工厂”里,不少贫困户也有着一样的“心声”。

扶贫工厂,便是张梦团队打造的“电商+基地+扶贫”模式的重要环节之一,该模式旨在依托其专业的电商运营团队,通过“专业设计+贫困村生产+电商运营+线下体验”的方式开展运营。在正式生产之前,公司会对上岗前的贫困户进行培训,并对经过培训后上岗的工人实行计件工资,有的月最高收入超过3000元。

过去一年多以来,该公司建立的两个村级服装加工厂已累计解决800余户贫困户和20余户五保户就地就业,贫困户实现了平均月收入近2000元。不仅如此,张梦还成立了村级扶贫基金,制衣厂每生产一件服装就捐赠0.2元用于资助该村的贫困户,帮助贫困户脱贫。

“现在这两个村都已经退出贫困村,我也很高兴在其中贡献了一份力量。”张梦表示,公司再次部署两个“扶贫工厂”进乡村,其中一个已在建设中。

小车间大机遇

企业、贫困村实现“双赢”

张梦的创业历程走出如今的成绩,源于一次次碰壁后的坚持。

张梦说,在返乡创业之初,他原本选择将制衣厂建在市区,但不久后便体会到了用水、用电成本高等方面的弊端,在内江市相关部门的协调引导下,他开始将发展视线向农村转移,在降低用工、用水、用电等成本的同时,还能帮助贫困户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这种让生产车间进村的扶贫模式使企业、贫困村达到了“双赢”,张梦也在内江市各项政策支持和自身努力下,完成了从一个草根“创客”到千万级互联网服饰定制公司CEO的完美逆袭,还成为了内江市扶贫路上的“生力军”之一,持续为脱贫攻坚贡献企业力量。

放眼内江,还有许多像张梦一样的就业扶贫典型,用就业小车间撑起了大扶贫,走出了一条企业发展与贫困户脱贫“相辅相成、互利共赢”的新路子。

事实上,近年来内江市积极整合返乡创业人员和企业、政府多方力量,凝聚社会资源,探索推行“扶贫车间”精准扶贫方式,引导全市企业在各乡镇、贫困村建立就业“扶贫车间”。

这样一来,除了能及时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改善贫困家庭的生活状况,壮大乡村集体经济,满足贫困对象“挣钱顾家两不误”的需求,又可降低企业用工成本,缓解企业“招工难、用工贵”的困境,同时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家创业,让贫困群众实现“一人就业、全家脱贫”。

推荐访问: 扶贫 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