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消毒的规范化管理
【摘 要】内镜作为一种侵入性、微创性的诊治工具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使用后内镜的清洗、消毒、灭菌成为医院感染潜在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通过健全制度、加强监督,提高消毒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工作责任心,注重标准预防,做到确切消毒。同时注重实行科学管理,统一标准建立内镜质控体系,确保消毒效果。
【关键词】内镜;消毒;管理
【中图分类号】R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3-0099-02
内镜作为一种侵入性、微创性的诊治工具已广泛应用于临床。但由于其结构复杂、材质多数不耐高温、易腐蚀,给使用后的清洗、消毒、灭菌带来困难,因而是引起交叉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成为医院感染潜在的重要影响因素[1]。为加强内镜清洗消毒工作,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国家卫生部于2004年制定了《内镜清洗消毒技术操作规范》(以下简称《规范》),使国内内镜消毒管理工作走上了规范性之路。
1.健全制度、加强监督,提高内镜清洗消毒的管理水平
1.1 制定和完善内镜室管理的各项制度 [2]
1.1.1 按照«规范»要求逐条查找差距和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整改措施: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内镜室消毒管理制度», «软式内镜与硬式内镜清洗消毒流程图»,«内镜清洗消毒人员岗位职责»,使管理规范化,认真抓好各项制度的落实。
1.1.2 加大监测和监督检查力度:按照《规范》对内镜清洗消毒质量进行监督管理,检查结果与目标管理考评挂钩[3]。
1.2 加强内镜室护士的培训,提高消毒人员的专业水平,加强工作责任心。
1.2.1 组织内镜消毒人员外出培训,使其充分掌握内镜清洗消毒知识和操作流程,使内镜消毒达到严格的标准[4]。
1.2.2 配备专职的清洗消毒人员,有利于医护配合的默契协调及清洗消毒的连贯,达到减少患者等候诊治时间,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5]。
1.2.3 提高操作人员职业防护意识,为操作人员配备橡胶手套、防护眼镜、防水隔离衣等防护用品。
1.2.4 注重标准预防,要把所有被检者都看作是感染症,每位患者检查后器械都要充分清洗,确切消毒[6]。
1.3 改善条件,增加设施,提高内镜清洗消毒的硬件水平[4]。
1.3.1 建立独立的专用清洗消毒间,通风良好,水电设备齐全,并安装强力排气装置,消毒间进行明确的清洁区和污染区和相应的分隔,良好合理的操作工作流程[7],使洗消环境的条件基本达到了«规范»要求。
1.3.2 由于内镜的材料特殊,精密度高,医院应增加必要的投入,配备规范的清洗消毒设备,为医疗安全创造良好的条件[7]。
1.3.3 内镜清洗设备的配置齐全,大大缩短了内镜清洗时间,且由于清洗设备流程合理,使用方便,为培养专职内镜清洗工人创造了有利条件,从而节约了护士人力资源[8]。
1.3.4 为了保证清洗质量,德国内镜再处理指南明确规定提倡使用内镜清洗消毒机,有助于更好进行洗消的质量控制,保证病人和工作人员的安全[9]。
2.规范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程序,确保消毒灭菌质量。
2.1 彻底清洗是保证消毒效果的前提。
2.1.1 当内镜从患者身体中取出后,首先应由操作人员立即对内镜内外表面进行简单的清洗,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内镜被有机物污染,提高和保证消毒效果[10]。
2.1.2 内镜清洗应细致、认真,流水冲洗,并要卸下活检管阀及头端部套圈清洗,对钳子孔、送气、送水孔应当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有效的清洁能够去除内镜表面的生物膜[11]。
2.2 多酶液浸泡清洗内镜及附件能增强消毒效果[12,13],延长内镜寿命。
2.2.1 多酶液是一种含有蛋白水解酶的清洗液,可避免清洗不彻底使内镜不能有效的与消毒液接触[14],使用多酶液清洗后再消毒,内镜清洁度好,且无菌要求合格率高,大大减少了交叉感染的可能性[15],也可防止细菌蛋白凝固造成内镜送气/送水管道阻塞,增强消毒灭菌效果。
2.2.2 使用多酶液清洗内镜及各种附件,具有较好的延长其使用寿命的作用,虽然成本高,但延长了贵重器械的使用时间反而大大的减少了总成本支出[16]。
2.3 有效浓度和浸泡时间是保证消毒效果的关键。
2.3.1 由于操作中水分的带入,消毒液的挥发及取镜时带出,常可引起消毒液浓度下降[17]。每天使用前做好消毒液浓度监测,以确保有效浓度。
2.3.2 内镜消毒中定时器的使用可确保消毒液的浸泡时间,浸泡时间不应因患者多而缩短。
2.3.3 内镜消毒涉及消毒液的选用,它直接影响到消毒的效果和内镜的使用寿命[18]。
2.4 内镜冲洗、干燥与存放
高水平消毒后的内镜用无菌水冲洗以去除残留化学消毒剂,特别是支气管镜及其附件必须用无菌水或过滤水冲洗[7]。为防止微生物在潮湿环境中滋生,内镜各孔道必须彻底干燥。每日诊疗工作结束后,用75%乙醇对消毒后的内镜各管道进行冲洗、干燥、储存与专用洁净柜内[19]。
3.实行科学管理,统一标准建立内镜质控体系。
3.1 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镜质控体系,有效的控制内镜工作的规程,保证内镜的诊疗质量,提高医护人员的严格消毒意识,将职业道德修养贯穿于医院感染预防之中[20]。
3.2 加强质量监控,定期进行细菌培养,确保消毒效果。
消毒剂浓度每天监测并做好记录,低于有效浓度时及时更换,以保证消毒效果。消毒后内镜合格标准为:细菌总数<20CFU/件,不能检出致病菌;灭菌后内镜及配件合格标准为:无菌。
3.3 完善各种监督措施,加强环境及辅助物品的消毒。
3.3.1 清洗纱布一用一更换,毛刷一用一消毒,酶液现配现用现加,禁止使用非流动水清洗内镜。
3.3.2 每日工作结束后对环境进行清扫、消毒,注水瓶内蒸馏水每日更换,清洗消毒槽每日消毒液消毒。
3.3.3 检查室每日紫外线照射两次,每次60min,每周用消毒剂气熔胶喷雾消毒1次空气并每月做监测[21]。
«规范»的出台,从法制化管理角度,规范了内镜的清洗消毒或灭菌的操作程序和方法,使内镜科学、有效地清洗消毒有章可循。内镜诊疗操作人员要经过正规培训,自觉遵守«规范»各项操作规程,确保病人医疗安全。
参考文献:
[1] 任伟,周立平,黄茜,等.内镜清洗消毒管理状况调查[J].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0,15(6):375-377.
[2] 贾如娟.内镜清洗消毒规范化体会[J].实用医技杂志,2011,18(1):83.
[3] 李琼惠.内镜清洗消毒工作站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0,5(8):257-258
[4] 葛朝珍,倪晓平,蔡辉泉,等.杭州市医院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监测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杂志,2003,13(4):350-351
[5] 潘丽敏.内镜清洗的管理[J].医技与临床,2008,12(3):253-254
[6] 王靖.消化内镜进行冲洗消毒护理对策[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10,4(8):237-238
[7] 赵红莉,赵香叶,晁云玲.内镜消毒的规范化管理[J].家庭护士,2008,6(1):59-61
[8] 刘霞,陆云,袁建红.手术室内镜清洗设备的使用及体会[J].使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9,12(5):99-100
[9] Heeg P.Reprocessing endoscopes:national recommendations with aspecial emphasis on cleaning--the German perspective.J Hosp InInfect,2004,56(Suppl 2):$23-26.
[10] 王红玲,黄梅芳,黄星,等.医院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情况调查分析[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9,21(5):283-285
[11] Pajkos A,Vickery K,Cossart Y.Is biofilm accumulation on endoscope tubing a contributor to the failure of cleaning and decontamination J Hosp Infect,2004,58:224-229
[12] 石丹岳.内镜手术器械清洗的有效性研究[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4):44-45
[13] 张泰昌,于中麟,巩玉秀,等.内镜手工清洗研究及自动清洗消毒机消毒效果抽样调查[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02,12:679-680
[14] 蒋水英,刘伟,刘尚忠.加酶消毒法对消化内镜及附件消毒效果的观察[J].现代护理,2008,5(8):176-179
[15] 李悦虹,蔡先彬,陈惜遂.联合应用多酶清洗液及酸化水清洗消毒胃镜的效果观察[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0,16(7):35-37
[16] 夏雪梅,金海燕,张锦萍,等。多酶液在内镜活检钳保养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9):63-64
[17] 王泽英,郭敏.现代化内镜洗消中心内镜清洗消毒效果监测分析[J].淮海医药,2009,27(3):165-166
[18] 王红玲,黄梅芳,黄星,等.医院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情况调查分析[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9,21(5):283-258
[19] 王秀珍.改进支气管镜清洗消毒方法控制医院感染[J].护理研究,2006,20(4C):1097-1098
[20] 荣秋华.消化内镜消毒管理的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08,14(13):86-87
[21] 王力华.内镜消毒方法的改进及其消毒效果[J].中国消毒杂志,2008,25(5):551
推荐访问: 消毒 规范化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