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江苏高考物理试卷评析与启示
徐杰,男,1968年5月生,教育硕士,江苏省特级教师。现任江苏省镇江中学副校长,兼任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导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首批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镇江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镇江市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先后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2007.9)、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8.5)、全国师德先进个人(2001.9)、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2005.5)、镇江市劳动模范(2003.4)等荣誉称号。其事迹在江苏省教育厅官方网站、江苏工人报、成才导报等媒体上宣传报道。
2009年江苏高考物理试卷与2008年相比,非常平稳,难度相当。达到了有利于高等学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江苏省高中物理新课程教学的目的,对高中物理教学有着较强的指导意义。
一、试卷特点
1.不追求考点的覆盖面
在命题的指导思想上,今年继续明确“试题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对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以往通常是通过加大考点的覆盖面来实行的,但是,今年的试卷却不追求考点的覆盖面,今年一共考查了61个考点,仅占全部考点(110个)的55.5%,也就是说几乎有近一半的考点没有涉及。这样做的原因,一方面是物理试题题量有限,累计15条,不可能将大部分考点纳入其中;另一方面,一些物理学的重要规律如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动能定理、库仑定律、热力学定律等在试卷中反映出来,有些规律如牛顿运动定律、动能定理在试卷中多次考查,足以鉴别考试的“双基”掌握情况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再者,高考年年考,今年没有考到的考点明年可以考。
2.能力要求高,深度考查、鉴别考生物理思维能力
考试说明指出:“高考物理在考查知识的同时,注重考查能力,并把对能力的考查放在首要位置。通过考查知识及其应用来鉴别考生能力的高低,但不把某些知识与某种能力简单地对应起来。”能力考查的五个方面包括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本质上是考生物理思维能力在不同侧面的体现。今年的试卷比较注重对考生思维能力的深度考查,因而试卷的难度还是处于高位。例如,第5题设置的情景是飞行员从水平飞行的飞机上跳伞,考虑空气阻力,要判断水平分速度vx和竖直分速度vy与时间t的可能正确的图像,既考查了运动的合成与分解,又考查了考生对于空气阻力的各种可能性对水平和竖直分加速度的影响的思考深度。又如第8题,试题呈现了一张空间某一静电场的电势φ在x轴上的分布图,考生只有把这张极为抽象的φ-x图转化为实际的点电荷的电场图景(如左下图所示),才能迅速地正确判断。再如第15题,考查了动能定理、牛顿运动定律、安培力、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等知识点,此题对考生思维的要求非常高,关键是做到受力分析正确、运动过程分析正确和能量分析正确,尤其是运动过程的分析,不少考生无法分析出终态运动系统的运动情景。
3.实验题难度降低,注重基本原理考查
今年的实验题保持了去年实验题命题的简洁、清晰、不偏不怪、注重考查实验基本原理和方法的特点。两道题均源自教材,并作适度改编。这样做的好处是让考生心理容易接受,利于中学提高教材学生实验的开设率,并引导学生注意实验素养的提高,强化实验原理和方法的学习,并且在实际操作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实验探究的能力。
4.关注现代科技,贴近考生生活实际
考试说明强调:命题应“关注物理科学与技术和社会的联系,关注物理知识在现代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以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培养实事求是的态良,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纵观2009年全国各地的高考物理试卷,以现代科技或学生生活为背景或情景命制的试题不断出现。细细品味每份试卷,我们会有这样的感觉:数量不断增多的现代科技以及生活类试题不仅令人眼睛一亮,而且使得全卷充满现代气息,贴近生活。由于现代科技类试题具有较强的考查功效,因此,这类试题愈来愈成为新课改背景下的高考命题专家们关注的重点之一,今年的江苏卷也不例外。源于生活的试题有第2题(墙上挂画框)、第5题(照相机闪光灯电路)、第7题(汽车过红绿灯)、第12B(3)题(奥运会游泳池底部照片)等,这些问题涉及共点力平衡、电容器、匀变速直线运动、折射定律等考点。源于现代科技的试题有第3题(黑洞)、第12C题(中微子)、第14题(回旋加速器)等,这些问题涉及万有引力定律、原子核反应、质能方程、物质波、动能定理、洛仑兹力、牛顿运动定律等重要考点。
5.全卷运算量较大
首先表现在选择题运算量较大,单项选择题自第1题开始,连续3题需要通过运算才能得到结果,多选题第6、7两题需要计算,9条选择题共有5条要求计算,使得不少考生在选择题上花时较多,从而影响后续问题的解答。实验题本身就有实验数据处理的要求,选做题中A的运算量明显偏大,而3条计算题的运算量也是十分大的。总体而言,若没有扎实的物理学基础、灵活的思维能力和熟练的运算能力,要想在规定的100分钟内顺利完成解答是不可能的。很多考生最后一题甚至最后两题都没有时间解答。
二、对物理教学的启示
1.要密切关注考试说明中的变化
《江苏高考物理科考试说明》是我省高考命题和高三复习备考的一个重要的指导性文献,每年考试说明都会略有修订,这些修订的内容往往会在当年的试卷上不同程度地体现出来。表一显示的是2009年与2008年江苏高考物理科考试说明变化对比情况,从中可以看出,考点内容或要求发生变化的共有13处,其中有6处在今年的试卷上反映了出来,尤其是2008年第55考点“质谱仪、回旋加速器”后的“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的技术细节不作要求”的说明今年被删除后,为第14题的第三小问的设计铺平了道路。如果我们在复习备考时关注到考试说明中的这一细微变化,也许我们就会查阅质谱仪和回旋加速器的技术细节方面的资料,让学生拓宽加深,这样,他们在解答该题时将会比较从容。
2.要强化物理过程的分析
对物理过程的分析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最重要的策略之一,分析物理过程的目的是还原物理现象或物理问题的本质,揭示所遵循或隐含的物理规律。分析问题的能力高低直接影响物理学习的成效,所以,物理教学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是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养成分析物理问题的良好习惯,学会物理过程的分析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第13题,物理过程的阶段性非常明显,如果学生分析出飞行器有动力上升做匀加速运动、失去动力向上做匀减线运动、失去动力向下做匀加速运动、恢复动力向下做匀减速运动,并且注意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出各阶段的加速度不同,再结合运动学公式,本题可以较为顺利地解决。物理过程的分析能力的高低在第15题得到充分的检验。装置释放后,线框进入磁场,装置做变加速运动。线框出磁场后,装置先做匀加速运动,当导体棒进入磁场后,整个装置沿轨道向下做匀减速运动,直至导体棒运动到磁场下边界处速度为零。以后,装置向上运动,由于焦耳热的产生,装置的机械能不断被消耗,装置上升的高度不断减小,直至线框不再进入磁场。经过足够长时间后,线框最终在磁场下边界与最大距离xm之间往复运动。这是对整体运动过程的分析,具体到三个小问得解决上,则需要选择小的物理过程,把握好始末状态,应用动能定理、牛顿第二定律或动量定理加以求解。
3.要涵养物理学科气质
学科气质的匮乏,是教师“镇”不住课堂、教育“征服”不了学生、教学上不了层次的根本原因。物理教师一是要努力提高对学科的兴趣和对专业的痴迷程度。只有将物理学科兴趣与职业的完美结合起来,将对物理专业心无旁骛的痴迷与忘我的投入融合起来,物理教师才能涵养出自身独特的气质与魅力。每一个学科背后都是一个广博的领域,物理学科也是如此,这里有足够多的美,有足够多的智力历险,有足够多的探索发现,只要我们用心去挖掘,我们的精彩课堂一定会吸引每一个学生。对自己的学科多一分“油然而生”的“痴迷”,多一分“纯粹忘我”的投入,多一分“理想主义”的“疯狂”,多一分内心的沉静与高贵气质的沉淀,那么,自身的学科气质将会不断升华。二是要努力打造学生的科学素养。从本质上讲,教育是一个价值引导的过程,一个引领学生成为我们所希望的人的过程。所以,物理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成为具有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人,从而为使他们成为人格健全的人打好基础。
4.要加强现代科技教育
首先,加强现代科技教育是课程改革的要求。高中物理新课标指出:高中物理课程在内容上应加强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的联系,反映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和新的科学思想,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和对社会负责任的态度。高中物理新课程在课程目标上,已经对加强现代科技教育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在课程内容上,要求紧贴现代科技进展和成果。其次,加强现代科技教育是学生发展的要求。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使命是让学生树立科学-技术-社会的整体观,做负责任的现代公民。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既对社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也会产生消极的负面作用。科学通过技术对社会经济产生双重影响,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各国最为关注的主题之一。第三,加强现代科技教育是高考应对的要求。翻阅全国各地的高考物理科“考试说明”,各省市无一例外地提出了“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等方面的广泛应用”的命题指导思想或要求。新课改背景下的物理高考将比以往更加重视科技与社会、生产、生活的联系和应用类问题的设计。可以肯定的是,这类试题在全卷中所占的比例将会逐年增加。
推荐访问: 高考 江苏 评析 试卷 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