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专家指出我国农药工业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

2022-03-31 10:04:16 | 浏览次数:

“2011年我国农药百强企业的农药总销售为622.9亿元,约折98.87亿美元,我国100家农药公司的销售额还不如1家跨国公司多。”当中国化工信息中心资深农药专家胡笑形6月19日在第18届全国农药信息交流会上说出上述数据时,不少参会企业表情惊讶。

以数据为证,跨国公司先正达2011年农药销售达到132.68亿美元,其2020年农药和种子的销售目标是250亿美元。近两年过去了,我国农药行业销售额和净利润仍远远低于国外发达国家水平。

业界分析认为,当下我国农药工业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三大问题待解:农药产业结构、产品结构以及农药污染。比如,如何把小而散的3000多家农药厂,按照国家、地区、省市的规划,整合成少数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团,是关系到我国农药工业命运的大问题。

各类农药的比例不够合理,如除草剂占各类农药产量比例的62%,而杀菌剂仅占5.41%,且呈下降趋势;农药品种老的多,新的少,“拳头产品”少;同质化严重,产能极度过剩,杀菌剂、除草剂缺乏合理调整与布局。胡笑形一口气指出了我国农药产品结构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农药产品结构调整是行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环,其核心问题是如何选择与开发农药品种。”

胡笑形的观点获得绝大多数与会专家赞同。他们认为,我国农药工业整体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根本原因在于农药研发落后,投资少、力量弱、水平低,几十年处于仿制阶段。要从根本上调整农药产品结构,必须从加强新农药创制入手。而其中,当务之急是创制、培育“拳头产品”。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至今创制的、已经登记或上市的农药品种已有44个,可是到目前为止,尚无在国内外叫得响的、市场占有率高的重要品种。加上我国创制的新农药品种中已有5个将在今后5年内专利到期。在此情况下,“拳头产品”的创制就变得急需而令人期待。

另外,从产业发展政策上看,我国农药行业也迫切需要作出改变,尤其是在产品结构优化上。据中国农药工业协会会长孙叔宝介绍,2011年6月,农业部、工信部、质检总局等5部门联合发布公告,对22种高毒杀虫剂采取禁限用措施,共涉及400多家农药生产企业的900多个登记产品,这就需要农药生产企业寻找理想的替代品种。

“行业标准农药乳油《有害溶剂限量标准》初稿已经出来,将会在广泛征求意见后提交到国家相关部门,预计今年有望颁布实施。”孙叔宝说,国家对于农药安全环保的新要求,也“逼迫”生产企业改良产品结构。

在胡笑形看来,创制农药品种要“少而精”,而不要“多而杂”,检验创制产品的唯一根本标准是全球销售额,即市场占有率。例如,不少农药跨国公司都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巴斯夫公司创制的新产品(2002年以来上市的产品)销售峰值已经达到36.26亿美元。其中,新杀菌剂吡唑醚菌酯(F500)2011年全球销售已达7.9亿美元;拜耳作物科学公司的杀虫剂吡虫啉2011年全球销售达到10.2亿美元。“这些才是真正的‘重磅炸弹’。”

业界专家认为,创制“拳头产品”不光指农药品种的创新,也包括农民可以在农田直接使用的制剂产品的创新。而在这一点上,我国农药生产企业“很吃亏”,一个典型表现就是农药混剂专利比例较低。跨国公司拜耳、先正达在农药新化合物创制的同时,积极、大量地研发农药混剂,在有的新有效成分的总专利数申请中,混剂专利的比例达到70%以上。比如,美国的农药化合物专利占申请的50%以上,而我国仅有27%~35%,专利含金量不足,很多企业是“为专利而专利”,追求数量,忽视质量。

“不要只关注产品原料生产,更要关注商品品牌与渠道。”孙叔宝表示,国内农药生产企业需要学习跨国公司农化产品和种子技术综合的市场开发策略,为农民提供作物保护的整体解决方案

据介绍,新农药创制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化学家、生物学家、剂型加工专家、分析专家和农药安全评估专家等相互配合,信息共享,才能取得较好效果,这就需要向研发投入要成效。对比数据发现,先正达与拜耳作物科学公司2009~2011年的研发投入,占公司农药销售额的8.4%~10.6%,而我国农药企业的研发投入,仅有少数企业达到销售额的1%~2%。

“我国农药产品结构调整的根本出路在于加大农药研发投入,创造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骨干农药品种。但要有适合国情的创新战略,而不能模仿跨国公司的道路。”胡笑形建议,国内农药生产企业把创新重点放在专利过期或即将过期产品的工艺、剂型、混剂和使用技术上,以及进行现有专利产品的“二次创新”。

推荐访问: 关键期 农药 转型 处于 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