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绿色食品稻米的发展

2022-03-31 10:21:47 | 浏览次数:

摘要叙述了我国绿色食品的发展背景和现状,并对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绿色食品;稻米

中图分类号S5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671-(2010)031-0180-01

随着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和化学工业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农业生产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吃饭问题解决了,人类依赖的生存环境却受到了极大的污染。人们在关注“餐桌污染”、“白色污染”的同时,更让人担心的是几乎每餐必食的主粮—稻米的污染。中国已经加WTO,今后几年内我国稻米的发展将面临严峻考验,国内稻谷因品质差大量压库,优质稻米因污染问题缺乏市场竞争力。所以绿色食品稻米呼之即出,笔者认为发展绿色食品稻米,不仅能够满足人们需要,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也是提高中国稻米国际市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1背景

近半个世纪以来,由于工业的迅猛发展,“三废”的大量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森林的破坏,人口的加剧等众多因素的影响,大气、土壤、水等农业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的污染。这种高投入、高能耗、低效率、重污染的所谓“石油农业”生产出来的稻米,米质差且含有毒元素指标过高,给人们的身体造成极大危害。世界各国纷纷从稻米的生产上提出了用“替代农业”来生产优质无公害稻米,并在不同规模上付诸实践。如日本的“自然农法”;美国的“有机农业”、“生态农业”;东南亚国家提出种植香根草、银合欢等企图保土、供肥达到无公害生产的目的;我国则提出利用施农肥、有机肥培肥地力的持续农业。

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居民的食品消费结构从满足以热能需求为中心的基本生存需求向满足营养为中心的健康需求转变,在国际可持续发展和国内现实需求的背景下,1990年我国农业部就正式推出“绿色食品”,其中绿色食品稻米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使用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的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稻米。

2现状

几年来,绿色食品的呼声虽很大,但绿色食品稻米的发展却受到众多因素的制约。众所周知,粮食特别是稻米的总量对国民经济及社会稳定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要保护现有的生态环境,又要增加农民收入,要实现优质化,又要高产无公害,所以,发展绿色食品稻米,必须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要发展好绿色食品稻米,首先必须充分考虑生态资源条件和经济效益。

我国农业环境污染严重,据统计,每年全世界农药的用量高达23亿kg,我国是农药生产和使用的大国(居世界第二位),年产农药23-24万吨,180多个品种,600多个制剂。全国耕地化肥施用量折纯每公顷375kg,农药每公顷7.5kg(发达国家化肥施用水平约每公顷200kg)。农药和化肥在被广泛喷洒到农田、果园、菜地等防治病虫草鼠害的同时,大量残留在作物、土壤、水域、大气中。据研究,肥料的50%和农药的60%还留在农田生态系统中,造成土壤、水等自然资源的污染。众所周知,过多施N肥,土壤和水体中的硝酸盐(亚硝酸盐)等含量增加;过多施用磷肥,使多种有害物质不断在土壤中富集,特别是重金属。这些有毒物质进入土壤和水体后很容易被水稻等植物吸收和吸附,进入食物链。在这样的环境下生产出来的稻米,稻米中农药残留,重金属等有毒物质含量过高都将影响到人类的健康。如有些地方的“骨痛病”现已查明,其病因是由于食用镉污染的稻米所致。据统计,我国约有3万多hm2土地受汞的污染,有1万多 hm2土地受镉污染,每年仅生产“镉米”就达5万吨以上,而据调查,粮食是镉进入人体的主要途径,约占镉吸收的50%。

3对策

1)建立绿色食品稻米生产基地。根据黑龙江省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至少在150公里范围内不得有污染源存在。生产基地农田地连片面积达10hm2以上;有无污染或污染较轻可供灌溉的水源;无大气污染、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强;基地的土壤不含有机氯、有机磷和重金属等有毒物质残留,符合绿色食品稻米生产对土壤的要求。不符合标准的土壤首先必须进行改良,可通过以下物质对土壤进行改良:其他作物秸秆和用这些制成的堆肥;家畜排泄物经生物处理后完全净化和发酵的农家肥;自然界存在矿物质以及这些矿物质粉碎加工的改良材料;木炭和炭灰等等。

2)选用优质、多抗、适应性广的品种。绿色食品稻米的生产主要利用微生物的力量和品种自身的抗性来防治病虫害,这就首先要求品种本身必须具有多抗性和广泛的适应性。同时,不同品种稻米对重金属具有敏感性与钝性。可通过试验鉴定筛选优质、多抗、适应性广且对重金属钝感的品种。

3)采用严格的栽培技术。稻米品质的优劣主要受遗传因子控制,但与栽培技术有很大的关系,曾有人认为品种与栽培各占50%的因素。绿色食品稻米的生产对栽培条件与技术有更高的要求,只有按照绿色食品稻米生产标准要求进行栽培,才能生产出合格的、真正意义上的绿色食品稻米。

4)肥料的使用。全面开展秸秆还田,坚持“有机肥和化肥的配合施用”方针,提倡合理的施用量,同时应发展生物肥料,充分调动土壤中潜在养分的作用;积极引进试用农业部批准的有机复合肥,而在有机肥的来源上,氮肥可以从经生物净化处理发酵的家畜排泄物、发酵的植物有机物或鱼粉中获得;磷肥可以从完全发酵的鸡粪、天然磷矿石、骨粉或含有骨粉的畜产废弃物、米糠及用米糠制成的培养土中获得;钾肥可以从完全发酵的牛粪、草木灰中获得;钙肥可以从水产废弃物、贝化石、石灰石等中获得。

5)农药的应用。坚持优先使用防效好、杀虫(菌)谱广的无公害生物、植物源农药品种,可选用符合绿色食品生产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提倡生物防治。如苦参碱、灭虫清、多来宝等无公害农药对稻象甲、纵卷叶螟、稻飞虱等主要病虫害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安全卫生优质稻米生产中常用的农药剂型、施药量、施药方法、安全间隔期和最高残留含量等必须按照《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和《农药合理使用标准》等国家标准中的有关要求进行,注意选用对益虫杀伤力小的农药,并要避免长期使用单一农药和超量用药;要尽量避免使用除草剂。

6)加强田间的管理。绿色食品稻米的生产采用减量精播育壮秧,少本超稀植,较常规对照还可探讨稻田养鱼、养虾、养蟹、养蛙等生态农业对绿色食品稻米产生的作用。

7)建立主要污染源检测体系。定时检测土壤中汞、镉、铅、砷、铬等含量和农药、除草剂的残留情况,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农田灌溉水中ph 值和氯化物、硫化物等其它有害物质的含量,也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

8)培育优良品种。绿色食品水稻的优质品种定位比较高,不仅外观要好看,口感要美味,要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要求。更要有较好的抗逆性和抗病性。对环境适应性好,更加适应生态农业种植栽培方法,对光热利用率高,灌浆成熟障碍少,结实性、成熟性要好。整精米率高,产量稳定的品种,以提高品种科技内涵。

总之,尽管目前人们的生活中绿色食品水稻的产量并不高,但我们相信,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需求的不断提升,以及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的发展,我国绿色食品水稻的产量也会大幅度提高,人们饮食生活中担心的问题也会不断的逐步得到改善。

推荐访问: 稻米 绿色食品 浅谈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