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化学教育》同成长是我的缘

2022-04-02 08:22:09 | 浏览次数:

1980年,《化学教育》创刊,那年秋天,我考上了大学,从此与《化学教育》结下了不解之缘。30年过去了,《化学教育》成长为深受广大化学教育工作者欢迎的中文核心期刊。在她的帮助下,我也有了长足的进步,成为江苏省特级教师、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工作先进个人、盐城市新世纪“111工程”培养对象、盐城市先进教育工作者、盐城市教科研先进工作者、盐城市化学学科教学能手、盐城市化学学科带头人。看《化学教育》30年刊庆征稿启事时,我正听着藏族歌手央金兰泽演唱的《遇上你是我的缘》,便想到我要写的内容——与《化学教育》同成长是我的缘。

结识《化学教育》缘于大学老师的介绍与推荐。大一时,系里要求有条件的学生订一份专业杂志,教无机化学的吉锦盛老师建议我们订不同种的杂志,方便大家交换看,我订的就是刚刚创刊不久的《化学教育》。记得那时的《化学教育》是双月刊,刊登的内容与大学学习的内容的相关度并不太大,但我坚持订阅到大学毕业。可惜的是,那时订阅的《化学教育》没能好好保存,但感到欣慰的是,她一定又化为引领更多人前行的指路灯了。走上工作岗位的第一年,学校为主要学科(高考、中考学科)订一份专业杂志,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化学教育》。记得当时老校长说:作为农村学校,为各学科订一份专业杂志还是第一次,很不容易,希望大家选好、读好、用好。

第一次参加全国性论文评选与《化学教育》有关。1996年,在《化学教育》杂志上看到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组织第一次全国中学化学教学研究论文评选的消息,我怀着忐忑的心情,寄出了“赶制”的《初中化学教学现状与教材目标的偏差及对策》,幸运的是我的论文获得了三等奖,获奖名单刊登在《化学教育》1997年第3期上,组委会给我寄来了证书,并邀请我参加在江西吉安师范专科学校召开的全国中学化学教学论文交流暨学术研讨会。那时我刚刚走上教研岗位,领导特批让我出席这全国性的会议。参加这次会议收获颇丰,受益终身。一是我与到会的专家学者、全国各地的同行有一个面对面的交流学习的机会。二是通过学习与研讨,我得到一条终身受用的经验:教学研究要明确一个方向,确立一个主题。三是我参观了革命圣地井冈山,超前进行了“红色旅游”。

第一次在《化学教育》上发表论文是1998年。虽说之前也有几篇小作发表,但还没有向《化学教育》投稿的勇气,这也可能与自己的“底气”有关。几经修改的《初中化学教学现状与教材目标的偏差及对策》发表在《化学教育》1998年第4期上,记得那时的稿费是24元。之后,在《化学教育》陆续发表几篇文章,如《化学课外活动形式种种》(1999年第2期)、《中学生化学实验兴趣的类型及培养》(1999年7,8合期)、《对化学演示实验教学设计的思考》(2000年7,8合期)、《化学教材中数据的呈现方式及其教学功能》(2006年第4期)。

第一次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复印转载的是刊登在《化学教育》上的文章。《初中化学教学现状与教材目标的偏差及对策》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1998年第4期复印转载。此前,我的论文只是登上过《复印报刊资料》的索引,此后,刊登在《化学教育》上的《化学课外活动形式种种》亦被《复印报刊资料》(1999年第3期)复印转载。2008年我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上述在《化学教育》上发表的论文。

30年来,《化学教育》一直伴随我左右,引领我前行。在她的页面上,我“认识”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许多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像当时还在浙江教育学院的王祖浩老师、山东省安丘一中的曹洪昌老师、安徽省枞阳中学的丁文楚老师、重庆市巴蜀中学的刘怀乐老师、华东师范大学二附中的叶佩玉老师……在她的字里行间,我看到了许多研究成果,见到了许多教育新理论、教学新方法,大到教材的把握,教学内容的处理,小到一些演示实验的改进与技巧。这当中有一件事很巧,也很难忘。1985年12月,我随盐城市教育考察团去上海学习,在松江二中,听了黄有诚老师的高三化学“多糖”的“边讲边实验”课,对参加工作不久的我来说,大开眼界,眼、耳、手并用,详细记载了课堂实况。回来后,学做“边讲边实验”,但课堂操作很是机械,只有其形,未及其神。困惑之际,《化学教育》1986年第5期登载了黄有诚老师的《谈谈“边讲边实验”在课堂教学中所起的作用》。读着黄老师的文章,对照当时听黄老师课的实录,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对“边讲边实验”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之后进行“边讲边实验”日臻完善。到教研岗位后,积极引领学科教师进行实验教学改革,创造条件到实验室去上课,实施“边讲边实验”。到新一轮课程改革时,我们的“边讲边实验”已开展得有声有色。

感谢《化学教育》,她给我带来了诸多的荣誉与欣喜。我的每一步前进,都得益于她的启发和指引。

谨以此文祝福三十而立的《化学教育》。

推荐访问: 化学 成长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