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大学课堂管理水平浅析

2022-04-02 08:41:56 | 浏览次数:

摘 要 课堂教学是大学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核心环节,直接关乎人才培养质量。但是课堂中的逃课、玩手机、昏睡、木呆现象已较为普遍,这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通过提高教师教学理论素养、增强课堂吸引力、强化管理课堂等措施,减少学生在课堂中的不良行为,促使他们全身心的回归课堂,进而保证课堂教学的效果。得当的课堂管理有助于学生成为有质疑、有问题、有思想、会思考的创新性人才。

关键词 大学生 课堂管理 教学理论 吸引力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高校人才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涵盖诸多环节,如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科学研究、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资源配置、生产实践和课堂教学等。其中,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师生交流的主要场合。课堂学习不仅关乎学生掌握知识、方法、技能的能力,更关乎这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而实现全面、长远的发展。课堂本来是学习的“殿堂”,但却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学生玩手机、昏睡、逃课、木呆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问题背后的原因值得深思。

课堂缺乏吸引力可归结为学校、教师和学生方面的原因。在学校层面,教学质量考核制度不够科学合理,如在评定职称和各类资助时在教学方面的比重偏低,直接导致教师对教学投入时间和精力较少。对于教师来说,尤其是年青教师,缺乏教学能力的培养和锻炼,授课内容陈旧、授课方式单一、师生间的互动交流缺乏,导致课堂枯燥乏味,无法吸引学生。对于学生来说,优越的生存条件使得大多数学生无法体会到“知识改变命运”的力量,缺少了一种很重要的学习动力。纷繁复杂的社会背景使得学生在“为什么学、学什么、如何学”面前出现迷茫和困惑。最终,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为“被学习”和“无问题”,缺乏学习兴趣,难以对知识进行吸收、转化和创新。

针对当下大学课堂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课堂教学改革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堂教学质量是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紧抓课堂教学质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乐趣,帮助培养正确的学习动机。教学的价值最终展示为学生的成长过程,是围绕学生人生价值的培养而展开的。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应从学校管理、教师素养、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等方面着手,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改革这个重大课题,突出课堂教学的内涵意义和价值延伸,强化课堂教学的育人功能。总之,如何管理好课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得学生成为有问题、有思想、会思考有质疑能力的创新性人才,这是教师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

1课堂教学中的突出问题

1.1教师的教学理论素养偏弱

教学理论素养是指教师自觉运用科学教育理论指导,并能及时地反思和调节教学活动,使得教学活动有效、有序的进行。传统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以教师单纯讲授为主,忽视师生间的沟通交流,而学生则是被动的接收知识。教师在课堂上是绝对的权威者,主要体现为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成绩。据调查,89.6%的大学生认为教师在大学课堂中搞“一言堂”,90.6%的学生认为无法自由地在课堂上发表观点和进行讨论。“一言堂”虽然可以使得学生掌握一些理论知识,但丢失了学生的主体和平等意识。

我国高等教育正经历着高速发展期,大学教师呈高学历化、来源多样化。但是,多数教师未接受过系统的专业教师教育和培训,缺乏专门针对教师个体教学理论素养方面的提高训练。总体上看,课堂教学还是处于“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课堂中心”的阶段。教学方法单一、学生无问题、缺乏思考等问题使得课堂气氛沉闷,易导致学生昏昏欲睡,不想发言,对不明白的地方也不会去问。在课堂中,有些老师不能有效地控制课堂时间和纪律,且管理松散,放任学生做一些與课堂无关的事情。总之,偏弱的教学理论素养直接削弱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1.2学生的学习动机不强

正确、强烈的学习动机可以支撑学生进行主动性和探索性的学习。反之,学习动机不强则会导致严重问题,如学习目标不明确、厌倦和逃避学习、无理想抱负,对于学习总体上持消极态度。学习动机不强的原因可归结为主观和客观因素。在主观因素方面,大学生没能及时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成就感偏弱,进而缺乏学习兴趣。在客观方面,学校、家庭和社会环境影响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优越的物质条件使得多数学生不必为未来操心,也无法体会到“知识改变命运”的力量,甚至受一些社会舆论影响,认为“学习无用”,这对于学习目的则造成了极大的迷茫。

我国社会正处于转型期,受“泛功利化”的影响,经常以功利作为评判和衡量事物的标准。较为功利的学习动机在大学生中普遍存在,如获取各种奖励,毕业后找工作,建立家庭等。学生努力学习后取得好成绩,不但在校内可以获得奖励,也意味着将来有更多的机会去寻求好的工作,随后又为建立美满家庭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功利性的学习动机在短期内促使学生产生较强的学习劲头。但是,从长远来看,如果以功利性的学习动机为主导,学习过程又易受外界干扰而缺乏持久性,容易因为精神空虚而厌倦学习。

2有效的课堂管理

2.1教学理论素养的提高

大学教师不仅要严谨治学和善于研究,提升自己专业理论水平,更为重要的是强化自己的教学素养,善于智慧和魅力启迪和引导学生的创造力。为了上好一门课,教师首先对所授课程抱有热情,充分地挖掘课程的磁力,然后感染和带动学生去喜欢上课。在课堂上,要尊重和相信学生,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教学,注重教学的实效性和多样性。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尊重,才会激发他们学习的热情,教师才能启发学生去创新和创造。最后,教师应努力构建师生之间平等、和谐的关系,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进而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大学教师还应处理好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教学与科研之间是相互促进的。在教学过程中引入科研成果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并且能够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之情。另外,通过授课则可以准确的把握学科的前沿,这也提高了申请科研项目的命中率。反之,如果割裂二者之间的关系,在科研和教学就不会有深远的发展。课堂教学中如缺乏科研经历、经验的支撑,很难对课程内容有深刻的理解,无法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出和分析解决问题。

2.2课堂吸引力的增强

增强课堂吸引力首先要施行开放的教育理念,厘清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的问题。教师应走下“圣台”,了解学生的实际背景,弄清学生真正的需要,使其明白学有所用。传统的教育理念过分注重教师的“师道尊严”,极力维护知识的权威性。为此,教师要完成角色的转换,不再是课堂的中心,而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激励者,将传统的单一灌输改为启发诱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适当的引导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应注重教学中的自省,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促使师生之间相互接纳和吸引,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教师的强烈欲望和满腔激情可以增加课堂的吸引力。教师不仅陶醉、沉迷于所授知识内容,且在形体上也要充满激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着力于启发学生思路,培养学生联想、发散、批判和创新思维的习惯和能力。德国的第斯多惠曾提出“差的教师只会奉送真理,好的教师则是教学生发现真理”。因此,教师不应是冷漠的知识解说者,而是知识的再创造者。通过课堂的互动、共鸣使学生陶醉于知识的认知、探究过程,能够体验到探索和创造的欢乐。

课堂教学的危机主要为教学内容脱离实践。有些课堂主要面向知识技能和应试,呈现填鸭式、教条式等教学形式,限制了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导致学生“无问题、无思想、无创造”。当代大学生个性特点鲜明,渴望独立思考、自主管理和实践操作。为此,课堂应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批判能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和创造兴趣。总之,教师通过开发和创新教学内容,并提出自己的见解,以新颖、实用、贴合实际的内容吸引学生,使得学生自觉地投入课堂学习中。

2.3得当的课堂管理

多数大学生处于青年期的中期,心理发展水平快速提高,但尚未成熟。主要表现为自我意识显著增强但不成熟,意志水平明显提高但不稳定。因此,部分学生在自我管理方面仍有所欠缺,这就有十分必要进行得当的管理,严明课堂纪律。得当的课堂管理不仅保障了教学计划的顺利实施,也促使学生充分地融入课堂环境,进而保证了学习效果和效率。反之,教师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不加以制止,则会严重影响教学的效果。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现象已呈日益严重趋势,主要进行娱乐、通信和打游戏,在公共课上玩手机的学生比例高达27%。这不但会影响本人,也对周围同学和教师产生不良影响。为此,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办法,如点名回答问题、眼神交流、提高音调、找机会到学生身边提醒,进行特别的关注。另外,对于昏睡、逃课的学生可以通过点名、关心、沟通交流等方法给予重视,督促他们全身心的回归课堂。

3结语

课堂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核心环节,直接关乎人才培养质量。但是在课堂教学中却出现较为普遍的不良行为,严重阻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为此,提高课堂管理水平则显得尤为重要。其中,最为重要的策略是提高师教学理论素养和增强课堂吸引力。教师不仅需要提高专业理论水平,也要善于用智慧和魅力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的创造力。课堂以问题为中心,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批判能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求知和创造兴趣,进而增强课堂的吸引力。此外,对于课堂的不良行为也应加强管理,促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课堂。有效课堂管理有助于学生成为有质疑、有问题、有思想、会思考的创新性人才,最终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可靠接班人。

基金项目:桂林理工大学科研启动基金项目(GUTQDJJ2018067)和广西环境污染控制理论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研究基金资助项目(RZ18102010),《环境地质学》桂林理工大学首届示范课程和工程地质学-课程思政示范课(SC19200019)、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专业团队(SC19200018)资助。

参考文献

[1] 卫建国.以改造课堂为突破口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教育研究,2017,38(06):125-131.

[2] 胡荣庭,陈余道,蒋亚萍等.课堂教学中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8(12):81-82+105.

[3] 李杰.大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误区及其成因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14(01):74-77.

[4] 吴艳,陈永明.大学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及思考——基于全国十所高校的实证调查[J].高教探索,2015(11):88-93.

[5] 常颖,范会勇.大学生学习动机缺乏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J].教育教学論坛,2015(16):214-215

[6] 李浩然.大学课堂使用手机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7(25):56-57.

推荐访问: 浅析 管理水平 课堂 提高 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