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恶性肿瘤肠梗阻20例临床分析

2022-04-02 12:16:02 | 浏览次数:

摘要:探讨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放疗后肠梗阻发生率及机制。对本院2004-2011年收治的20例妇科恶性肿瘤术后放疗后肠梗阻进行回顾性分析。手术合并放疗致肠梗阻12例,放疗后8例。 手术合并放疗致肠梗阻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增加。

关键词:肠梗阻;术后; 放疗后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1-0317-01

手术、放疗、化疗是妇科恶性肿瘤的三大治疗手段,单一一种治疗不能很好的控制,常常需要多种治疗手段合用,如放化疗,放疗后手术,手术后放疗等。临床缓解率及治愈率的提高同时也伴随着并发症的提高,肠梗阻就是其中之一。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4年-2011年我科收治的肠梗阻病人20例,年龄32-76岁,均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其中放疗致单纯性不全梗阻组8例,手术+放疗组12例,放疗均采用直线加速器。临床表现有腹痛、腹胀、腹泻、血便、消化不良等症状,大多为不完全性肠梗阻。结合腹部立卧位片显示的肠腔内液平面,一般可以排除菌痢及其它炎性肠病。放疗结束至发病平均时间1月-12年。

1.2治疗方法:20例均经1-2周保守治疗观察,在禁食、胃肠减压、抗炎、激素治疗、输液纠正电解质紊乱期间,其腹痛、腹胀减轻,偶有排气排便,停止治疗后其梗阻症状加重,2例保守治疗后手术。

2结果

8例放疗组经保守治疗均缓解。12例放疗+手术组中2例经反复数次保守治疗症状逐渐加重而行手术探查,均表现为在小骨盆入口处骶前间隙的紧密粘连成团,薄层疤痕样愈合,肠管充血水肿,挛缩狭窄,广泛纤维化,部分肠管与腹壁、盆腔周围及后腹壁粘连愈合,呈冰冻状,粘连的肠管以回肠为主。术后均死亡,其中1例肠瘘,1例感染。

3讨论

术后胃肠道及腹腔炎症反应,尤其是炎性介质的作用是术后肠梗阻的关键原因。在手术患者,可导致肠壁渗透性增加,从而导致细菌及细菌产物的移位。肠内巨噬细胞上调炎性基因,促进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分泌,包括内皮黏附分子的上调、白细胞的迁移等。

损伤可分为早期和晚期病变。早期症状(出现在照射后1周内):上皮细胞变性、脱落,毛细血管扩张,肠壁充血水肿和炎症细胞浸润。晚期症状(出现于照射后半年以内):肠壁小血管内膜炎、管壁进行性纤维化、血管狭窄栓塞、肠壁缺血、软组织退行性变、溃疡经久不愈、肠管局部挛缩狭窄,肠管广泛粘连,久之,肠管的广泛粘连及管壁的纤维化使肠管粘连呈疤痕样“愈合”状态。肠管的纤维化可使肠管局部挛缩狭窄,为一种不可逆性的损伤,粘着于盆腔的小肠发生放射性损伤的机会更高。放射线损伤造成的肠梗阻因肠管粘连紧密、挛缩狭窄的不可逆性特点,不宜行肠管粘连松解。手术合并放疗多种损伤作用的叠加致肠梗阻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增加。

参考文献

[1]杨闻晓,周异曾,丁纯志.术后盆腔放疗致肠梗阻24例诊治分析.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2002, 6(4):291

[2]王李,童卫东. 术后肠梗阻的发生机制研究进展.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1,18(10):1115

推荐访问: 肠梗阻 恶性肿瘤 妇科 临床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