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在中职电梯专业课程中的策略运用

2022-04-04 09:17:11 | 浏览次数:

[摘           要]  由于中职机电专业课程授课时受时间以及空间限制较大,并且授课过程会伴随一定危险性,导致传统课堂授课效率较低。于是提出将学校之前已经构建完成的课程教学资源库借助“泛雅”在线教育平台展开教学。按计划进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尝试,根据课堂反馈情况对教学模式进行动态实时调整,最终实现专业课程所有教学环节在线化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如此便能在最大程度提高专业课程的授课效率。

[关    键   词]  “互联网+”;混合式教学;机电专业课程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29-0180-02

5G时代即将到来,势必加速“互联网+”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环节。传统途径获取信息的速度已经跟不上当代人的要求,在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盛行的今天,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途径已经不再受时间以及空间的限制了。当代中职学生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长大的,想要他们注意力集中10分钟以上都是很难办到的,于是他们适合碎片化的学习方式,与“互联网+”的碎片化模式正好投机。

一、“互联网+”背景下中职机电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构建

通过借鉴国外发展慕课的先进经验,将“互联网+”的教学模式引入机电专业课程教学,将之前已经制作完成的课程教学资源库借助“泛雅”在线教育平台展开教学。该资源库能为实现多种终端学习方式,进行专业技能模拟仿真训练而服务。利用区域教学资源实现终身教育促进职业成长,易于开展合作培训,提高课堂效率。可是由于技术在飞速更替,所以必须动态更新区域教学资源库。结合行业信息,对区域教学资源库进行实时更新升级,从而满足行业需求。

(一)“互联网+”背景下机械课程教学资源的建设及动态滚动更新

由于中职机电专业课程授课受时间以及空间限制较大,并且在授课过程中会伴随着一定危险性,传统的书本讲授、黑板绘制以及现场演示都不能满足现在的课堂教学,这也是导致课堂效率一直不高的原因,所以该类课程的教学资源建设成为当务之急。

1.教学资源建设务必要结合中职学生的自身特性展开

如今中职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拿来主义”是他们学习知识最想要的形式,不用动脑或尽量少动脑是他们最想要的状态。同时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集中,据调查显示中职学生课堂注意力上限一般为10分钟左右。

2.教学资源建设务必要结合专业课程的自身特点而进行

中职学生最终归属是一线的工作岗位,一味遵循教材而脱离工作岗位的课程资源是没有灵魂的,依托当地企业结合学生今后需要操作的设备而展开课程资源建设,创设出今后工作时的情景,能使学生毕业即上岗,实现学校到岗位的无缝衔接。结合岗位要求,课程资源应有如下特点。

(1)抽象的知識点能够具现化,转变成动手的实践性内容;(2)能与岗位对接,能创设相关情境;(3)每个资源实现碎片化,但整体资源库能达到集理论知识、仿真、实践为一体的集成化,需要将同一知识体系的碎片资源进行疏导整合,使整个资源库内资源有关联性和递进性。

3.教学资源建设务必要结合市场需求动态滚动更新

滚动更新周期为一学年展开,各个项目组利用暑假时间针对本门课程进行市场调研,与一线专家展开研讨,对资源库滚动更新的可行性进行分析。在准确把握技术发展方向,知晓前沿技术和设备后,对滞后资源进行淘汰,对前沿技术进行补充。

(二)“互联网+”背景下机械课程互动教学平台的构建

存放在服务器上不被人调用的资源库,只是一些没用的数据和代码而已,只有被学生查看、学习以及分享才能体现出它们的价值,网络互动教学平台正是起到了这种“变废为宝”的作用。

起初大多数教师使用QQ空间或微信这类软件作为学习平台。师生互加好友之后,在课程开始之前向每位学生传送一下视频、图片、任务书以及习题等资源,让学生可以展开自主预习。此类“平台”能初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但仅仅局限于一节课、一个任务最多也就是一个项目。平台功能的实现需要教师这样一个“搬运工”的角色对课程资源进行推送,学生的学习情况也需要教师手动记录,无形中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课堂效果并没有质的改变。

有了上述经历之后,学校引入了“泛雅”互动教学平台,各课程组将自己课程资源整合上传至平台,学生登录自己的账户进入平台,该学期他们所学习的课程以及学完的课程资源都能随意浏览。课前教师在平台上发布预习任务,学生在家利用手机、平板以及电脑等终端对课程内容进行预习,完成相应测试题和模拟操作。平台会记录完成进度和完成效果并反馈给任课教师,在上课之前让教师充分了解学情对授课侧重点进行微调。课中教师可以通过平台与学生进行实时互动以及布置课堂学习任务,平台也会将每位学生的课堂学习情况实时反馈。课后平台也会根据每位学生的学情,分层推送适合他们的拓展任务,最后平台会结合学生课堂每个环节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评分。

(三)“互联网+”背景下对现有评价体系进行动态修整

以往的课程评价多为结果性评价,过程性以及诊断性评价相对较少甚至没有,所以急需构建一个全新的评价体系,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不仅要让他们知道最后要做到什么样,更要让他们知道怎么去做,这么做错在哪里如何去改正等。评价模式多元化,能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提升自我。

每位学生都存在个体差异,借助网络平台所记录的数据能帮助教师更为立体地了解每位学生,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就不再是一道题不会做、工件精度达不到需求等这些冷冰冰的结果性数据了,哪个环节有问题导致题目做错,哪个操作导致工件精度不足这些三维数据学习平台都能一一体现。如此课堂评价就能涵盖操作规范、学习兴趣以及操作能力,学生就能根据教师过程和诊断性的评价实时调整学习方法,教师也会针对班级学情反馈实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如今的课堂不再是结果而是促进学生和教师发展的手段,教师对学生评价能反映他们的学习效果,学生对教师评价能反映我们的教学效果,如此教学相长就能逐步形成良性的互动式评价体系。

同样课程评价体系与教学资源库建设一样,如果不进行动态滚动也同样会被时代所淘汰。每学年对教师、学生以及企业相应岗位管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现有评价体系进行动态修改,确保能够更合理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

二、“互联网+”背景下中职机电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

机电专业课教学资源库的构建,“泛雅”互动学习平台的引入,为该类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实施提供了保障。

(一)混合式教學模式的特点

1.所谓混合即“线上”与“线下”的混合,所以从教学形式上是按上述两种情况分别开展的。

2.“线上”教学并不是简单的视频与习题的推送,更不是可有可无博取眼球的花哨过程,而是整个教学环节不可或缺的一环。

3.“线下”教学亦不能按照传统教学那样,以不变应万变般地按照之前的备课随意开讲,而是需要根据课堂“线上”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目标的深入教学。

4.本文所提出的“混合”,仅仅局限于“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混合,其他混合均不涉及。

5.不同学科与课程所构建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都会有差异,可是殊途同归其最终目的都是一样的,就是为了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效率。发挥“线上”和“线下”的特点,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及帮助教师了解学情合理展开分层式教学。

6.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对传统课堂进行拓展。由于引入了“线上线下”的概念,我们的课堂不会再受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大大提升了课堂效率。

(二)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最终目的

丰富的课程教学资源,赏心悦目的人机界面,能够与你互动的在线学习平台都只是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手段而已,开展混合式教学模式究其根本是为了提升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深度。叶圣陶曾经说过“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不同学科之间的教学肯定有一定的教学规律可循,不能让思维定式限制了我们,但是没有一套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法则供我们借鉴,所以只能根据学生的学情、学科特点以及相关硬件的支持等因素综合考虑,按照教学规律去提升学生的学习深度。教学规律需要着重关注以下几点:(1)是学习者主动参与的过程;(2)是循序渐进经验积累过程;(3)不同类型的学习其过程和条件是不同的。

(三)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的注意点

不难发现混合式教学模式没有统一的形态,可是结合上述情况根据教学的一般规律在构建机电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学准备环节

“泛雅”互动学习平台的引入为混合式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拓展了课堂,提高了效率,我们在教学设计准备环节中应加强创新教育设计,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以及学习创新知识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勇于完成课程中的创新性任务,最终达到敢于创新、善于思考、提升创新能力的教学目的。

2.网络平台教学环节

学生在网络平台上可以完成课前预习、课中互动以及课后拓展这三项活动,课前预习和课后拓展两项多以自学为主。学习内容大多以微课、课件以及测试题为主,微课与课件都以项目任务为单元,资源相互衔接,联系紧密,学生能根据自身学习情况反复查阅相关资料。完成学习任务之后平台会对学生进行初步评价,教师看到完成情况反馈之后会对学生给出相应的结果性、过程性以及诊断性评价。平台还设有贴吧,方便小组之间以及师生之间的交流,同时与创新有关资源设计成模拟软件,向学生推送让他们实时了解创新情况。

3.课堂教学环节

课堂是学生的,应该把课堂交还给学生。课堂教学环节应以教师抛出问题和任务,学生在平台上查询资料,小组讨论出解决方案,在教师给出的基本任务完成后勇敢尝试创新任务,最终展示创新成果教师课堂点评。

所谓课堂是学生的,并不是意味着教师完全放任学生在课堂上不管,而是从讲述者向引导者、聆听者、观察者和答疑者的转变。教师需要依据学生学情,结合课程重难点来对整个课堂进行梳理和引导,最后还需对每位学生进行发展性评价。

4.课后拓展和实践活动环节

课后拓展和实践活动是对课堂的延伸,是整个教学环节不能缺少的一部分。该环节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所以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关注岗位与学生今后的工作内容相挂钩。

5.总结性考核评价环节

以往的课程评价多以结果性评价为主,较为狭义。所以急需构建一个全新的评价体系,从单一的结果性评价逐步向过程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转变,这样对学生就能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不仅能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而且可以让学生明确今后改进的方向。如此多元化评价模式,更能让学生接受。

“互联网+”背景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机电专业课程中应用已经初有成效,我们还将继续对该模式进行滚动修改,最终达到提升课堂效率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郑智飞,王殿安.五年制高职教育专业群建设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5(14).

[2]巫劭平,国志宏,成显波,等.校企合作实施职业技能培训的实践与研究[J].职业教育(中旬刊),2014(1).

◎编辑 张 慧

推荐访问: 互联网 专业课程 中职 电梯 混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