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育”让优质教育覆盖城乡
计划投资3090万元,实施校园网络升级改造、信息化特色学校创建、聘请示范区建设专家、数字校园全覆盖工程、教育大数据中心建设、创客教育普及发展等6项工作,力争把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到城乡每一所学校。
同时,协调电信、移动、联通三家运营商对各校(园)网络进行免费提速,城区学校达到300M,农村学校达到200M。同时,计划投入2700万元,进一步优化信息化学习环境,完成“一校一案”网络改造。
“互联网+网络空间”让课堂更宽广
针对学生学习能力有差异、家长受教育水平不均等情况,原州区组织师生开通实名制网络学习空间,动员有条件家长开通空间;全系统教师利用网络空间开展备课、教学,发布教学资源、网络研修和课后跟踪评价等。
利用网络空间将教学课堂延伸到课外,借助“人人通”空间,搭建“智慧大课堂”,促进线上教学、教研。同时,通过举办原州区第三届课件、微课、信息化应用案例暨“人人通”网络空间大赛,助推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全覆盖。
各学校充分利用云平台“教学助手”功能和资源,积极打造互联网背景下参与式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将课堂容量变大,减轻师生学习负担。
原州区第十八小学提出“建设一朵云,承载教育梦,让校园更智慧,教育更智能”的学校信息化建设思路,以制作课前预习微视频为突破口,督促教师在线直播上课,通过扫描系统生成二维码进行实时在线观看,从而达到同学科教师之间、跨学科教师之间交流学习的目的。
通过“互联网+”模式管理学校德育、党建等档案资料,制作了网络电子校刊,通过二维码扫描一目了然。原州十五小将微课导学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融合,通过微信公众号、教育云平台建设校本资源库,深入开展先学后教、翻转课堂的教学研究工作,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互联网+在线课堂” 让优质资源覆盖面更广
现在,原州区建成“互联网+在线课堂”172间,覆盖所有中小学校,在前期“一拖一”“一拖N”教学模式基础上,在城区组建3个集团化学校,城乡组建3个办学共同体。充分利用“互联网+在线课堂”,通过城区学校带农村学校、优质学校带薄弱学校,切实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有效解决“择校热”“大班额”“城市挤”“农村弱”难题。
“互联网+创新素养”让学生发展更全面
依托宁夏教育云平台、云校家,创新家校共育评价体系,积极开展学生评价体系探索,通过云校家、学生点评、班级圈、活动广场等模块,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家校紧密互动。原州二小“文澜之星”、原州七小“七彩之星”、原州十一小“6+N+3”、原州区十八小“10+N+3”家校共育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已具雏形,将逐步向各级各类学校推广应用。
同时,原州十二小开展“四点半课堂”试点,原州十一小、固原三中等学校全面推广社团活动,学生通过“互联网+”选择感兴趣的社团活动和课后辅导课程,进一步丰富学生课后生活,有效解决家长因工作等原因接孩子难和托管孩子难等问题,降低孩子的安全隐患。
“互联网+智慧课堂”让教育更智慧
原州区积极争取项目及财政资金,在6所城乡中小学校建成智慧教室9间。课堂上师生可以使用“电子书包”进行实时互动,达到共同参与,课后师生可通过“电子书包”随时进行作业辅导、教学数据的及时反馈,有效提高学生课后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
固原七中、三中利用智慧教室电子书包,将平板电脑分发到学生手中,可以自行带回家中,教师可随时解决学生辅导问题,通过互动教学平台实现一对一智能课堂控制、师生互动交流、教学数据即时反馈分析评估功能。优质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为教师备课、学生预习、课后作业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学习效果,有效提高学生信息化素养。
创客教室让学生在创新中开发智力。原州区建成创客教室11间,部分学校购置了乐高套件、DIY制作套件、电子机器人套件、3D打印机等,开设机器人编程与搭建、3D打印与设计、精密手工制作等课程;积极开展创客教学,让学生从想象、虚拟,到实体创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组织固原六中、原州十一小、原州十八小7支队伍参加自治区第二十届中小学电脑制作互动机器人竞赛,3支队伍分获赛事第三、第四名。
(文图由原州区教育局提供)
推荐访问: 互联网 教育 城乡 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