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探讨
“互联网+”技术的产生,对我国会计行业产生重大影响,从工作内容到工作方式均发生改变,企业也因此不断提高对人才的要求。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企业需要的会计人才,成为当前高职院校会计教学重点关注的问题,因此,本文深入探索“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路径,以期为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提供些许建议。
一、引言
当前高职院校会计教学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但想要促进会计人才质量提高,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还要进行实践操作技能的强化培养。基于此,高职院校会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通过借助“互联网+”的优势,将其应用于实际教学中,是提高会计教学改革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二、引导教师形成互联网思维
高职院校会计教师在“互联网+”视域下推进教学改革过程中,首先需要掌握的则是互联网技术教学手段,这是基础和前提。同时,高职院校方面也应注重引导会计教师形成互联网思维,并将其运用到实际会计教学中。高职院校可定期组织开班培训,强化会计教师互联网技术的掌握以及加快互联网思维的形成。通过高职院校的培训和引导,使其会计教师在开展教学过程中,能够基于“互联网+”视域下,熟练运用微课、翻转课堂、慕课等多元化教学手段,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学生作业的发布和检查,建立与学生实效性的沟通渠道,通过互联网发布微课、慕课视频,使学生能够获取丰富的教育资源。同时也可与其他高职院校建立合作,实现互联网教学资源共享,通过这些教学手段开展会计教学,能够显著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被充分激发,有利于学生适应社会与时代的发展。
三、创新高职院校会计教学内容
当前高职院校的会计课程设置方面,仍然停留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课程设置更加偏向于理论知识的传授,缺少其他方面丰富的知识补充,并未通过引入国际教学案例,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学生所接触的知识面较为狭窄。基于此,高职院校应进行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调整和优化,通过展开深入的研究,分析专业课与选修课的安排规划,立足于市场导向与企业需求,进行会计专业课程的实际安排,给予高职学生充分的选择空间,让其按照自身的兴趣以及学习需求选择性学习。同时,在教学内容方面,高职院校的会计教材差异性较大,教材是教师开展教学的核心大纲,因此,应进行教材内容的及时更新,融入当前的实际案例,借助互联网平台搜集教育内容,营造良好的会计课堂教学氛围,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会计知识。
四、确立“互联网+”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始终是培养高技能会计人才。然而在“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背景下,这种人才培养目标难以适应时代的发展,在实际教学中也突显出一系列的现实问题。因此,基于“互联网+”视域下,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改革具有必要性,“互联网+”对会计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是在企业内部的记账工作,同时,需要会计人员在企业的经营与管理过程中贡献力量。因此,高职院校应针对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展开深入调查分析,了解企业对于会计人才的实际需求,跟随企业对会计人才的发展速度,进行高职院校会计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
五、借助“互联网+”远程校企合作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均与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展开有针对性的会计人才培养工作,是当前人才培养过程中较为普遍的模式,在校企通力合作下,有利于实现校企双方共赢。然而,当前校企合作的效果却并不理想,主要是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数量庞大,而企业所能提供的实习实训空间有限,校企合作办学的优势和价值无法充分体现。然而“互联网+”视域下,这些问题有了良好的解决方式,高职院校能够借助互联网来实现与企业的远程合作,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教学模式,使企业能够获取高质量人才。伴随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大数据等信息平台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在互联网平台中,校企双方能够实现实时资源共享,企业可通过远程技术,为高职院校在校学生开展实训教学,学生能够感受到企业真实的工作内容,有利于提高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效率和质量。
六、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互联网技术高速发展,逐渐在我国诸多领域中取得良好的应用成果,基于“互联网+”视域下的高职院校会计改革,可通过引导教师形成互联网思维、创新高职院校会计教学内容、确立“互联网+”人才培养目標、借助“互联网+”远程校企合作等途径,不断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更好的适应企业的人才需求。(作者单位: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推荐访问: 视域 互联网 教学改革 探讨 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