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活动,也要体现创新

2022-04-05 09:31:29 | 浏览次数:

【中图分类号】G630

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力就成了体育教学追求的目标。近年来,教学改革已经渗透到各学科的各环节中,体育课也在探索组织教法的创新。一节体育课,从准备、实施到课后小结等环节都可以体现创新改革。现就根据中小学体育课准备活动中的几个问题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在从事比较剧烈运动之前,往往需要做一些准备活动,目的就是使学主在生理和心理上做好准备,克服神经机能惰性,加快运动神经传导作用和反应速度,使人体尽快地由安静状态进入工作状态,作为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中小学体育教师一般都比较重视,但在实际教学运用中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对准备活动的意义认识不足。

运动生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准备活动促使血液循环加快,需氧量增加,机体的代谢速度加快,还能使体温略微升高,肌肉,肌腱的弹性、伸展性等处于良好的状态,提高肌肉的收缩力和速度以及动作协调性,避免运动损伤。因而认真做好准备活动直接关系到基本部分的学习乃至整个体育课的任务完成。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对准备活动的认识不足,有的教师存在轻视或盲目地压缩其时间的现象;或者只对其进行基本部分学习,而准备活动却懒懒散散,动作不到位,甚至只把它作为一种形式。

二、准备活动缺乏中小学特点。

中小学生由于年龄不同,在生理和心理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就决定了中小学的准备活动应各具特点。但在有些中小学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区别不大,小学成人化,中学公式化,一套操,一个游戏,小学用,中学也用,甚至把高级运动员的专门性练习也拿来用。这种毫无区别,毫无特点的准备活动,已违反了教学规律和中小学生的生理特点。而实际上小学生的准备活动应根据身体发育特点,以游戏或简单易学动作为基本,中学体育课的基本部分相对运动量较大,在准备活动时,既要有一般性练习,又要有专门性练习,并要根据男女生生长发育的明显差异,结合教材特点,提出不同的要求。

三、准备活动内容单调乏味。

一套基本体操,一个游戏若长期使用,学主就会感到乏味、厌烦。在教学中,选择准备活动的内容应全面、丰富、形式多样。既要有徒手体操,又要有器械操;既要有原地的、也有行进间的;既有单人的、也有双人或集体的;既有一般练习,又有模仿、诱导或辅助性的专门练习。这样就可以使学生感到新颖有趣,既提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又激发了学生的运动欲望。

四、只注重一般性准备活动、忽视专门性准备活动。

许多人认为准备活动就是做个游戏,做几节基本操。他们没有充分认识到专门性练习在准备活动中的作用。我们知道,一般性准备活动主要是使全身各主要肌肉群、关节、韧带都得到充分的活动。准备活动是为主教材服务的,因此要有的放矢,使与完成基本部分主要教材有关的肌肉群、器官以及各主要系统机能得到充分活动。因而它是在一般性练习基础上,采用动作性质相似和结构与基本部分教材相类似的专门性练习。这是一般性练习无法代替的。只有合理地安排一般性和专门性准备活动练习的比重,才能保证体育课任务的顺利完成。

五、准备活动的组织、编排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在实际教学中,准备活动在组织和编排上往往俗套、呆板。一个队形、一个位置、一种形式、一套徒手操,长期下去,学生必然兴趣索然。因此要提倡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既要有集体形式,同时也适当采用分组进行。基本操有徒手、有器械,活动有定位,也要有行进间歇的。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变换运用。在编排上应根据人体机能的生理规律,合理安排一套操的顺序,由慢到快,由易到难,由四肢到躯干再全身。专门性准备活动可安排在一般性准备活动之后,使其与基本部分自然衔接起来,在准备活动中,整理或放松活动不宜安排。在组织指导上应根据目的、任务、场地、气候和学生年龄特点及水平有选择地合理安排。

六、对准备活动的质量重视不够。

准备活动具有全面发展身体素质的价值,对培养学生正确姿态,增强体质,发展较差肌肉群,特别是对小肌肉群和关节韧带的发展以及掌握基本技术动作都有积极作用,有些老师对此问题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没有掌握其难度、强度、时间、次数与学生年龄特点、水平、气候及与基本教材的关系。例如:天气太冷,应选择运动量大些的动作,重复次数多些的连续操等形式活动。同时从发展的角度看,体育教学必须关注人的发展过程和对发展过程的影响。虽然现在对于人的发展过程,人们还不能提出全面的完美无缺的措施,但却可以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对体育教学有直接帮助的发展措施。因为幼儿到少年的各个发展阶段,体型、心理行为、运动能力等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体育教学的要求也要因人而异,体育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比如6-12岁儿童期的体育锻炼,因支撑器官尚发育不足,弹跳力和极限力量练习不宜安排过多,耐力练习也只是作为改进一般力量的手段。游戏是他们的中心活动内容,几乎所有大球游戏都可以采用。游戏时不要过分考虑战术,也不要进行综合技术训练。但是,当少年进入第二次体型变化时,虽然还存在着运动时的不稳定性,他们在完成动作时不够精确,也不经济,但是学习动作技术还是有进步的。到15岁,运动竞技能力迅速地提高了。这时,可对他们进行提高心血管系统机能的有氧耐力训练。目的在于发展机体的体能能力。由于身体增长过速,内脏器官发展缓慢,因此在进行耐力训练时要小心从事,加量不宜过猛过急。加之少年的骨骼、肌肉、韧带尚在生长发育之中,脊椎尚不能承担过大的运动负荷、压力过大的练习。当然,根据比赛的需要和循序渐进的原则,在有些运动项目中,采用一些力量练习,尤其是爆发练习,还是必要的。有时练习的强度还很大,但要遵循系统性和量力性原则。在游戏时,可简化形式,包括大型的体育游戏。这一年龄组,由于四肢比例不当,不利的杠杆关系有碍于自由体操和器械体操练习。男孩子往往对器械体操没有兴趣,女孩倾向于学习舞蹈和艺术体操。

综上所述,体育课中的准备活动决不是可有可无的,我们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研究、探索、完善、使之朝着科学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推荐访问: 也要 体现 创新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