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专:中国基因治疗领域的引路人
初秋时节,记者来到江苏议事园酒店,见到了刚刚结束“江苏省老年学学会专委主任会议”的洪专教授。“现在一天要当三天用,中国的基因治疗事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今年50多岁的洪专,几乎是小跑着过来,微胖的身材却显得十分灵活,仔细一看,额头上渗满了细密的汗珠。据说采访结束后,还有一场会议需要他主持。
洪专教授是美国耶鲁大学肿瘤学博士后、江苏省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同时又是中国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基因联盟主席。平时不仅要深耕学术,还要兼顾到病房的病人。
在他看来,基因治疗和精准医学是未来临床医学的方向。“什么是痊愈?拍张片子看肿瘤消失了,再查一下肿瘤标记物正常了,就算痊愈?其实不然。”洪专教授指出,无论放疗还是化疗,患者体内导致发病的驱动基因依然存在,患者在经历手术或放疗化疗后,肿瘤很有可能会复发转移。
2015年1月,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中提出“精准医学计划”,精准医学迅速成为全球医学界热议和关注的焦点。同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批示成立中国精准医疗战略专家委员会,随后,提出中国精准医疗计划,并将其列入国家“十三五”科技发展重大专项,上升为国家战略。
毫无疑问,精准医学将引领一个医学新时代,无论是精准诊断、精准治疗还是精准预后判断,都离不开基因检测,而洪专教授正是中国在这一领域的弄潮儿和引路人。
基因就是我的手术刀
现代医学认为,除外伤以外,所有的疾病,不管是遺传性疾病、代谢性疾病、感染性疾病还是肿瘤性疾病,几乎都是由基因的变化引起的。人类基因的数量为20000-30000个,由大约30亿个碱基对序列组成。编码片段的变异、缺失、融合等导致基因不断变化,疾病的秘密就在于此。
通过测序仪,从血液、体液、组织标本或者脱落的组织和毛发中,测出病人的基因序列,与基因库中的大数据资料进行比对后,可以找到基因出问题的位点,医学中称之为“靶点”。这一过程就是基因研判。
“找到这些基因并匹配以靶向治疗药物,对出现问题的基因进行干预和修复,就会产生非常好的治疗效果。”洪专教授扶了扶眼镜,又往前坐近了一点,蓝色衬衫平整如新,他说“基因就是我的手术刀。”
精准医学认为,基因是不断变化的,有时候治病甚至不需要药物,通过均衡饮食、调整心态、规律作息,也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几个经洪专教授治疗的肺癌病人,只是每天吃一两片药,定期做做检查分析,日子照过、工作照做。
“基因是很有趣的。”提起基因治疗,洪专教授有些激动,眼神一亮,平缓的语速渐渐加快,声音不由地高昂起来,双手还不停地比划着。几十年前,癌症被视作绝症,医学上并没有多少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基因治疗可能会终结这一局面,这是洪专教授致力于基因治疗的出发点。“我正在做的事,将改变传统的治疗模式,开创一个新的医学时代。”
“随着基因治疗的发展,很多疾病可以被扼杀在摇篮里。”洪专信心满满。“技术达到一定成熟后,也许大部分人能活到100岁以上。”
洪专从2007年就开始从事基因治疗研究。走上这条路后,他几乎每晚都工作到凌晨,有时候更是彻夜不眠。
挑战就是我的助推剂
过去几年里,全球基因治疗的发展蹄疾步稳,但实际上,仍然险象迭生,充满挑战。
事实上,通过精准医疗技术,每个人的基因信息都可以提取出来。但是一方面,基因信息量巨大,将提取出来的基因密码信息打印成书,可以叠成40层楼高。另一方面,这么多信息,目前能读懂的只有3%,庞大的“暗信息”让科学家们无从下手。
更可惜的是,我国目前有3千多家基因检测实验室,但是大多各自为政,全国性联网的数据库尚未建成,成为我国精准医学发展的一个瓶颈。
此外,洪专教授坦言:“基因研判师的缺少,也是阻碍基因治疗发展的一大问题。”
优秀的基因研判师之所以短缺,是因为既需要有多年的临床经验,又需要有实验室的背景,而且还要懂基因分析,但现实中这样的复合型人才很少。“实验室的人不会看病,会看病的很少埋头在实验室搞研究。”所以在中国的3000多个研究机构中,没有多少医生能真正看懂基因报告。
大部分的中国医生只能做到功能性基因的研判。但是,在洪专教授看来,肿瘤疾病几乎都是多基因疾病,致病机制非常复杂,和中医一样,基因治疗同样讲究整体性。
“查了30亿个基因,发现有100多个基因变异或者突变,难道要开出100多种药物吗?”区别于功能性基因研判,洪专教授一直致力于将基因组学理论运用到肿瘤疾病中,基于一组基因给一个治疗,而不是针对一两个基因给一片药物。
实际上,基因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是发展道路上最大的“拦路虎”。基因本身是无法自己进入到细胞体内的,必须依靠一定的载体才行,而病毒就是最好的选择,因为病毒可以侵入人体。可是病毒插入染色体后的位置是随机的,谁也无法保证它不会突然触碰到某些致癌基因,治病不成,反而把他们激活了。
还好,洪专教授表示,“为了攻克这个难题,学界已经将非病毒载体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方向,它的生物安全性显然要高于病毒载体。”
路有九曲八弯,基因治疗也是这样,它的发展经历了“乐观与热情—失望与怀疑—理性与挑战”的过程。洪专教授认为,基因治疗虽然羁绊众多,但其前景依旧光明。
洪专教授从自己的公文包里掏出一张照片。上面拍摄了德国海德堡的新天鹅城堡风光。从城堡高处极目远眺,前方是法尔格湖,四周花草簇拥,明媚如春,城堡背靠阿尔卑斯雪山,终年积雪。洪专介绍道,“十分不幸的是,有天早上,城堡的建设者路德维希二世的尸体,漂浮在他最爱的湖面上,人们猜测,他或是死于暗杀。”
洪专教授拿照片做比,认为基因治疗可能会有些弯路,引路人可能会牺牲、会流血,但是要相信,基因治疗的冬天已经过去,前方永远是巴伐利亚的明媚风光,春天永驻。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中流击水,勇进者胜。洪专斩钉截铁地说:“挑战就是机遇,要迎难而上,力争走在时代的前列!”
信念就是我的内驱力
科技时代的医疗竞争,大潮汹涌,惊涛拍岸,强者如林,风驰电掣。世界生物科技变革之快、范围之大、程度之深前所未有。抓住机遇,就能乘势而上,抓不住就可能错过一个时代。
为此,中國已经将基因工程提到国家战略层面。基因工程是国家战略,是大国利器,精准医学是民心工程。而作为中国基因治疗领域的引路人,洪专教授一直致力于站在世界的维度,为中国“开疆拓土”。
“回到侨办就像回到家,我特别希望能为江苏省侨办,为江苏省,为这个国家做点事情。”新一届领导班子踏实肯干、认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让洪专深受感动,“不做点成绩出来,真的非常过意不去。”
为了架设实验室的研究数据与临床医学之间的桥梁,洪专教授正在规划发起全国精准医学专业委员会,希望在全国成立一个基因联盟,一方面起草并制定精准医学的基因组学规范,另一方面共同建立基因图谱和基因分析报告的临床标准。
他认为,“精准医学一旦实现临床应用,肿瘤就会像普通病症一样。”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为此,洪专教授不仅积极组织各种专家会议,汇智聚力,促进国内国际的交流合作,还不断举办各类专业培训,并出版杂志,以培育人才、加强宣传。洪专教授坦言:“光靠我一个人单打独斗是不够的,在基因治疗领域,老一辈是引路人,要力争提高社会各个层面对精准医疗的重视,中青年才是真正的实践者、探索者。”
生活中的洪专也是一位“愈挫愈勇”的人,十分偏爱冒险性、刺激性的活动,攀岩、滑雪、骑马、打猎样样都行。
有一次,洪专一行10人到马六甲海峡租船出海,突然之间天气骤变,一个海浪打来,船只侧翻,同伴掉入海中,并且随着大风和海浪越飘越远,周围还有鲨鱼出没,情况十分危急。此时,洪专的眼镜已经不知所终,但他并没有自乱阵脚,不仅把同伴一一救回,还集结所有人在翻覆的船底上等待救援,最后所有人平安无事。
生活中的勇气和能力,与做研究时的勇闯难关相得益彰。基因治疗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是洪专坚信,它具有光明的未来。
在洪专教授看来,基因治疗具有与生俱来的先天优势,“它打破了不同病种的界限,不再区分病人是胃癌,还是肺癌,而是以基因为诊断标准,跨界治疗,同病异治、异病同治。
据悉,洪专曾经接手一个肺癌病人,通过基因检测,他发现病人的皮肤病的驱动基因呈阳性,洪专对症下药,开出了治疗皮肤癌的药方,最终病人得以痊愈。
“对全人类来讲,基因治疗会打破一个传统,并在医疗领域掀起一场革命性的变化,我们要有坚定的信念,逢山开路、遇河架桥,这样才能成大事!”
精准养老是我的重要目标
为推动医养结合,洪专教授在江苏省老年学会肿瘤康复专业委员会上,提出“精准养老”的概念,意在将精准医疗和智慧养老结合起来,用精准医学的方式,提高老年人的疾病预防、康复、治疗水平。
肿瘤性疾病、心血管疾病、感染性疾病是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三大杀手”。为了治病,很多老人会花掉毕生的积蓄,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有的钱财散尽,仍然回天乏术;有的即使痊愈了,高昂的治疗费用也会导致二次致贫,晚年生活“雪上加霜”。
开刀、放疗、化疗等传统治疗方法的效果并不理想,也不适合老年人,洪专想做得更精准一些,用服药、打针的手段来代替手术。“因为不精准,所以治疗费用居高不下。”在洪专教授看来,过度医疗费钱又害人,而精准养老不仅能节省大笔医疗费用,更能锦上添花,提高治疗效果。
为了能让更多的人“老有所养”,国家一直在努力建构起与人口老龄化进程相适应、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然而相比于社会养老,洪专教授更推崇居家养老。
“老年人在家养老,有着特殊的意义,精准养老让老年人能够‘回归社会、回归职业、回归家庭’。”洪专说。
对于养老,洪专教授提出了三个中肯的建议。首先,国家要在政策上扶持养老产业,仅仅借助社会自发的力量当然不行;其二,“一闲生百病”。退休后,老年人要主动寻找健康的生活方式,找个事情做,养花养草,写写书法,都有助于延年益寿;最后,要把宏观养老和微观养老结合起来,个体、社会和国家,综合发力,共同致力于养老事业的发展。
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专业化服务为依靠,洪专教授的“精准养老”理念是探索医养融合模式的又一次创新,将极大地提高医护诊疗效率,改变中国人的养老生活品质,最终提升中国人的生命质量。
(责编 孙 波)
推荐访问: 基因治疗 引路 中国 领域 洪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