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方面因素致使分级诊疗恐难实现

2022-04-05 09:42:42 | 浏览次数:

分级诊疗是件很复杂的事情,也许仍会像公立医院改革一样,收效甚微。

分级诊疗就是要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但实现起来难度很大,因为要从就诊习惯、相关制度、分红机制等三方面一起发力才能够构建起相应的实施环境——其难度可想而知。

目前患者到医院就诊大致有急症治疗、一般性疾病就诊、检验检查、慢病用药开药等几种情况。按照分级诊疗的思想,一般性疾病就诊、慢病用药开药,甚至检验、检查都不需要到三甲医院完成。但是现实情况仍然是患者无论什么情况都一股脑地蜂拥到三甲医院。内部的动力是解决问题的根本,要想让患者自行分流,改变固有的就诊习惯,那就必须解决好患者的“趋利”问题。所谓“趋利”就是,患者自行分流之后会带给他们什么利益——报销比例增加了多少?就诊便捷省时的医疗机构是否能看好病?从报销比例上来说,相关政策已经有了规定和优惠,但是这样的“让利于民”是否能在账面上提供让患者主动分流的足够“诱惑”,仍是形成内部动力的关键。从目前来看,医保给出的政策还不能满足患者“趋利”的心理预期。

转诊的实现需要技术保障和分红机制的促动。为什么“转诊”?一定是基层医院无法判断病症,判断后无法实现诊疗而产生的(在此只分析自下而上的转诊)。远程会诊平台是转诊的技术保障之一,它需要各级医院在信息上的互联共享。如何界定“互联共享”,是患者基本信息的共享还是各项检查检验数据的全面深层次共享,这就自有玄机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家医疗机构的系统和数据库都不一致,要想实现全面深层次共享难度极大。“谁来牵头、谁来实现”,都面临很多问题。分红机制更像是个无解的话题。基层医院和三级医院如何在分级诊疗的大环境下“分红”,现在没有政策保障,在实际操作层面更是因牵动各方利益而“举步维艰”。

话说回来,“什么样的患者要到哪一个级别的医疗机构就诊”需要有“靠谱儿”的人来执行。谁?一定是全科医生!除急症治疗以外,全科医师应该以社区为基础,逐步从慢病人群到亚健康人群到全体居民担负起全员的健康管理服务工作。但全科医生的招生、培养、薪酬水平、晋升制度等一系列因素造成了全科医生群体的大范围缺员。这个问题不解决,就无法从一开始就给患者厘清就诊过程,科学就诊。

分级诊疗是件美好的事情,但目前只停留在看起来很美的阶段。

推荐访问: 诊疗 分级 致使 因素 恐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