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竞争理论的局限性

2022-04-06 08:12:09 | 浏览次数:

波特竞争战略理论产生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成熟的、结构化的市场环境,以哈佛学派的S-C-P分析范式作为理论支撑。但是,在新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中国新兴市场不断涌现、产业结构变化迅速,这直接决定了波特竞争理论存在明显的局限性。以“五力模型”为分析工具,得出的总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及专一化战略已不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一般性”战略。

首先,新经济条件下,产业结构变化迅速,企业通过业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等手段获取竞争优势日益成为企业成功的关键,“一般性”战略受到严峻挑战。波特的三种“一般性战略”核心仍是在选择业务范围,但是,在变化迅速的市场环境,对于许多中国企业而言,“怎么干”已比“干什么”更加重要,商业模式和业态创新成为现代企业战略的核心。好的商业模式和业态将影响甚至改变行业游戏规则,帮助企业占据价值链高端环节。

其次,波特将成本领先与差异化视为不可调和的矛盾的两个方面,企业标新立异就必须牺牲成本优势,或者采用成本领先就必须放弃差异化产品和服务。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中国,新兴市场不断涌现,个性化需求旺盛,产业市场甚至可以被无限细分。企业为消费者提供的产品是要素(功能实现的载体)与元素(产品的文化衍生)的有机结合,企业通过改变要素、改变元素组合可以将成本领先与差异化有效统一起来,例如中关村华旗资讯赋予MP3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将差异化与成本领先有效结合了起来,一举打开国际市场,获取了巨大成功。

最后,产品模块化结构的形成直接推动形成了产业结构模块化,标准成为产业竞争的制高点,标新立异战略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在IBM利用模块化技术推出360型电脑后,产品模块化被全球迅速关注,产品模块化迅速扩散至汽车零部件、移动终端甚至金融等众多产业领域,模块产品的通用性和兼容性备受关注。现实产业发展中,产业标准成为产业发展的核心,模块产品的生产者必须遵循产业标准,产品标新立异空间受到极大遏制。

总之,在新经济快速发展条件下,产业结构变化迅速,波特竞争理论在我国的适用局限性日益明显。因此,在学习大师经典理论的同时,还要在实践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作者系长城战略咨询公司董事长)

推荐访问: 波特 局限性 竞争 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