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临床治疗特征分析

2022-04-06 08:28:12 | 浏览次数: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糖尿病肾病临床治疗特征。方法: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105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105例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35例,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三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主要包括严格执行糖尿病饮食、适当运动、减少蛋白摄入、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口服降糖药或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接受糖尿病教育、接受定期随访监督指导。A组静脉注射前列地尔注射液,B组口服予替米沙坦片,C组患者接受前列地尔和予替米沙坦联合治疗。结果:三组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UAE)、平均动脉压(MAP)和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各项BUN、Scr、Ucr、FBG和治疗前相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C组治疗后UAE均值要明显低于A、B组治疗后UAE均值,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C组治疗后MAP均值和A、B组治疗后MAP均值差异不明显。结论:说明联合使用前列地尔和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肾病;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死亡率较高,治疗比较困难[1]。我们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105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并使用前列地尔注射液和替米沙坦片治疗患者高血压和肾病,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背景资料:选取2012年7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诊断治疗的105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中男性65例,女性40例,患者年龄为32~88岁,平均年龄为57.8岁。患者病程为3~26年,平均病程为16.7年。根据Mogenson糖尿病肾病分期标准,患者中Ⅰ期为13例(12.38%),Ⅱ期为34例(32.38%),Ⅲ期为58例(55.24%)。所有患者均符合WHO制定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且24h尿白蛋白均大于30mg,血肌酐均大于133mmol/L,同时排除妊娠、肿瘤、心力衰竭、泌尿系统感染、酮症酸中毒、急慢性肾炎和肾毒性药物等原因引发的蛋白尿、严重心、肝、肾、脑等并发症或精神疾病等情况。此外血肌酐过高(>300mmol/L)由于进行药物治疗的效果较差也要排除。所有患者均可以配合饮食控制和按照规定用药。根据随机原则将105例患者分为A、B、C三组,每组35例,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差异不明显,P>0.05,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三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主要包括严格执行糖尿病饮食、适当运动、减少蛋白摄入、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口服降糖药或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接受糖尿病教育、接受定期随访监督指导。等到患者血压、血糖均稳定1周后,进行药物治疗。A组静脉注射前列地尔注射液(北京泰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制造,10μg/2ml,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B组口服予替米沙坦片(海南赛立克药业有限公司制造,80mg/d);C组接受前列地尔和予替米沙坦联合治疗。三组疗程均为3周,治疗结束后对三组患者进行为期2个月随访。

检测指标:记录治疗前后24h尿微量白蛋白(UAE)、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空腹血糖(FBG)、平均动脉压(MAP)、尿肌酐(Ucr)等指标和用药期间出现的不良反应事件。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14.0处理所有数据,统计分析方法使用t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显著。

结果

我们的治疗结果显示三组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UAE)、平均动脉压(MAP)和治疗前相比,均明显降低,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其他各项BUN、Scr、Ucr、FBG和治疗前相比,均无明显变化,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C组治疗后UAE均值要明显低于A、B组治疗后UAE均值,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C组治疗后MAP均值和A、B组治疗后MAP均值差异不明显,见表1。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死亡率较高,治疗比较困难。根据疾病的发展可以将其分为3期,分别为:隐匿期,处于该期的患者和健康人相比肾脏体积比较大,其肾小球率过滤(GRF)明显升高,一般和血糖浓度升高呈正比,患者血压多正常[2]。患者运动后尿蛋白排泄率会升高,充分休息后可恢复正常。中间期,这个阶段患者会出现蛋白尿,而且会持续增加,其GRF会相应下降,患者会逐渐出现水肿和高血压的症状。晚期,这是疾病的最后2~3年,患者会出现氮质血症,其GRF持续下降并不可逆转,因此氮质血症会进一步恶化[3]。部分患者出现水肿、高血压、大量尿蛋白三种典型联合症状,最终会导致低蛋白血症[4]。

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要从控制患者血糖、血脂和血压几个方面入手。早期糖尿病患者尿蛋白量较少,可以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5]。空腹血糖控制在4.4~6.1mmol/L,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0.07~0.075间,可以有效预防蛋白尿的发生。因此患者日常要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使用胰岛素泵或多次注射胰岛素的方法治疗。治疗过程中要严格监控患者血糖、尿糖变化,治疗6~12个月后,一般患者尿白蛋白会轻微减少。如果患者伴有肾病要采取中度控制血糖的方法,空腹血糖控制在5.6~7.8mmol/L间,糖化血红蛋白<0.085[6]。

糖尿病患者还要注意血脂的控制。临床一般使用他汀类药物控制血脂。降脂类药物可以降低蛋白尿,延缓肾功能不全的发展,可通过调节体循环的水平,间接对肾脏产生保护作用。此类药物可以抑制肾固有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抑制细胞外基质形成。因而降低了细胞因子、黏附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7]。

原发性高血压是糖尿病肾病形成的危险因素,因此要加以控制。比较理想的降压药物应该能够有效降低血压,且不易产生耐药性。此外该类药物还应减慢或阻止肾病的发展,对患者的代谢过程无不良影响。利尿剂是临床常见的降压药,由于糖尿病肾病患者有钠潴留的倾向,因此不推荐使用保钾利尿剂。氢氯噻嗪是常用的利尿剂,其价格低廉因而被广泛使用。但可能引发血清胆固醇、血糖、甘油三酯升高等不良反应。吲哒帕胺也是常见的利尿剂,和氢氯噻嗪相比降血钾和升血尿酸的不良反应较少,因而是比较理想的替代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可以促进骨骼肌和肝脏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还可以选择性地扩张肾小球动脉,降低肾小球球内压力,延缓肾脏硬化的过程。这种药物还可以缩小肾小球滤过膜孔径,改变滤过膜的电荷分布,进而增加肾小球滤过膜的屏障功能。依那普利是该类药物比较典型的代表,研究报道使用依那普利可以明显减少糖尿病肾病的死亡率。血管扩张剂一般在利尿剂、ACEI等药物不能达到比较满意的降压效果时使用,哌唑嗪属于α-阻滞剂,对糖尿病肾病高血压效果比较理想,且不影响患者糖代谢。长期使用要注意体位性低血压,反复服药可能引起钠潴留。我们在本次研究中使用了前列地尔注射剂控制患者血压,这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血管扩张剂,可以调节腺苷酸环化酶 和磷酸二酯酶的活性,进而增加血管平滑肌细胞内cAMP水平,促进血管扩张,并抑制血小板活化,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增加组织血流灌注,改善患者微循环,最终降低肾小球内压,改善肾小球高压力、高灌注、高滤过的现状,降低患者尿蛋白,使患者病情得到缓解。此外由于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能够引发肾小球出球小动脉收缩,进而造成肾小球囊内高跨膜压,引起肾小球基地膜损伤。因此治疗中我们选用了血管紧张素Ⅱ的阻滞剂(ARB),目的在于保护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脏,延缓其肾脏功能进一步恶化。替米沙坦属于典型的ARB类药物,可以作用于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使患者血管扩张,血压下降,使肾小球囊内跨膜下降,最终起到保护肾脏的作用。此外替米沙坦还能够加强胰岛素的敏感性,因而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辅助类药物[8]。

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使用前列地尔和替米沙坦后,两组患者的尿微量白蛋白(UAE)、平均动脉压(MAP)和治疗前相比都明显下降,两种药物联合使用后,UAE下降幅度更大。并且在治疗过程中三组患者没有发生明显不良反应。说明联合使用前列地尔和替米沙坦治疗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钱勇.肾内科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特征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36(11):42-43.

[2]余亚鹏.贝那普利干预对于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IGF-1表达的影响[D].南昌大学医学院,2013,32(11):54.

[3]李赛娟.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3,8(10):726-727.

[4]孙冰.38例2型糖尿病合并肾病的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3,25(9):359-360.

[5]林苗.厄贝沙坦片联合肾炎康复片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研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3,5(10):1378-1379.

[6]刘伟,潘庆敏.糖尿病肾病临床治疗疗效分析[J].河北医学,2012,3(11):371-373.

[7]彭国平,胡锡元,崔金涛.300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分期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2,8(12):1451-1452.

[8]史历.糖肾康宁合剂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D].郑州大学,2012,14(4):21-22.

推荐访问: 临床 特征 治疗 分析 糖尿病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