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例猪弓形体病的诊治
猪弓形虫病是由刚第弓形虫引起的一种原虫病,又称弓形体病。弓形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宿主的种类十分广泛,人和动物的感染率都很高。以突然废食,高热稽留,呼吸及神经症状,繁殖障碍为特征。不同品种、年齡、性别的猪均易感染,多发于6~9月份的炎热季节。我国弓形虫感染和弓形虫病的分布十分广泛,据报道,全国各地均有人和家畜弓形虫病。本病可在猪场突然暴发,猪暴发弓形虫病时可使整个猪场的猪只发病,死亡率高达60%以上。此病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不仅对养猪业造成严重威胁,而且会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现将本县境内发生的一例猪弓形体病的诊疗情况报告如下:
1 发病情况
2017年6月15日,都昌县某小型猪场购进265头商品育肥猪,日龄80~100天左右,一周后发现部分猪精神不振,减食,体温升高,使用头孢噻呋,安乃近肌注,阿莫西林和卡巴匹林钙拌料,体温可下降,但食欲仍然不好,停药后体温又升高,3天后出现死亡,共死亡14头。经确诊后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1周后病情基本得到控制。
2 临床症状
病初呈现与猪瘟极相似的症状,体温升高至40.5OC~42OC,稽留不退,病猪表现为精神不佳,食欲逐渐减退至废绝,喜欢饮水,伴有便秘或下痢。后肢无力,行走困难,咳嗽,呼吸急促,腹式呼吸,严重的呈犬坐状,有的表现为张口喘气,鼻镜干燥,被毛粗乱,眼结膜潮红,有泪斑,病猪两耳,四肢,下部皮肤发紫,部分耳尖有坏死。随着病程发展,病猪废食,吸呼困难,卧地不起,体温下降而死。
3 病理变化
病猪体表瘀血发绀或有坏死结痂斑块;病死猪胸腔、腹腔积液,淡黄色,并有胶冻样物质,肺脏有水肿和充血,切面有很多半透明胶冻状物质,肺间质增宽,气管和支气管内有大量的粘性泡沫状液体;心脏外观呈现暗红色,表面、实质部都有黄白色坏死结节、米粒大小、数量很多;胆质浓稠犹如菜油状,并有颗粒状沉淀物;肝状和脾脏稍肿大,有出血点和灰白色坏死灶;肾呈暗红色,有少量针尖大出血点,全身淋巴结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淤血、肿胀和肿大。胃底部和大肠粘膜均见点状出血,结肠及盲肠上散有黄豆大小的溃疡。
4 镜检
采取病死猪的肝、肺、淋巴结均匀涂于载玻片上,瑞氏染色法染色,镜检可见半月形,棱形,弓形的滋养体。
5 诊断
根据以上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虫体检查结果,可初步诊断为猪弓形体病。
6 治疗
用复方磺胺间甲氧嘧啶注射液肌注,用量为50mg/kg体重,每天一次,首次用量加倍,连用3~5天,全群拌料1000kg饲料添加1kg磺胺间甲氧嘧啶粉,连用5天。
通过上述治疗,5天后病情基本控制,没有出现新发病例,也没有死亡猪出现,连续用药2天,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7 小结与体会
7.1 弓形虫为细胞内寄生,根据其发育阶段不同分五种型,分为裂殖体、滋养体、配子体、包囊和卵囊,当人和动物摄食了含有包囊或滋养殖体的肉类,或被感染性卵囊污染的饲料、饮水时入侵体内,此外,滋养体也可以通过鼻腔、口腔、呼吸道黏膜、眼结膜与皮肤进入动物体内,通过淋巴血液循环进入各个脏器有核细胞,在胞浆内以出芽的方式实行无性繁殖,慢性发病或无症状感染时,在中间宿主体内构成包囊型虫体。所以,对待弓形体病,要及早诊断、及早治疗,才会收到比较好的效果,如用药较晚,虽然能让临床症状逐渐消失,但是抑制不了虫体进入组织形成包囊,从而让猪成了虫的携带者。本病如果复发治疗效果不理想。
7.2 猪弓形体多呈隐性感染,像本病例急性感染的现象少见,因此在流行季节可用磺胺间甲氧嘧啶拌料进行保健性预防。同时在饲养方面,不但要保证饲料日粮的总能量符合机体的需要,而且要保证全价的营养成分,保障机体充分发挥防御机构的防卫能力,抵御弓形虫的感染及其致病作用,保持高度的、稳定的抵抗力。
7.3 猫是本病原的终未宿主,当猫摄食了包囊型虫体或发育成熟的卵囊以后,包囊内的滋养体和卵囊内的子孢子进入猫的消化系统,入侵肠上皮细胞,开始通过裂殖生殖产生大量裂殖子;达到一定的时间段,部分分裂殖子转化为配子体,大小配子,进行配子生殖,最终产生卵囊。卵囊随猫粪便排出体外,在适宜的环境中,经2~4d发育为感染性卵囊。当动物摄食呗感染性卵囊污染的饲料,饮水时,导致该病的流行和传播。因弓形病体感染来源广泛,可通过多种途径感染,在饲养管理方面,猪舍应该保持清洁卫生,定期消毒,防止猫进入猪舍,防范其排泄对饲料和饮水造成的污染;饲养工作人员平时要多注意防止与猫接触,加以防控病原体的传播;做好猪舍日常的防鼠任务,杜绝猪吃到鼠和其他动物的尸体。另需要消灭猪舍内的昆虫、蚯蚓,防止其传播本病;对怀疑死于本病的动物尸体和排泄物要严格处理,防止对环境造成污染。只有采取多方面严格措施,才能有效预防本病的发生和流行。因此,预防本病,首先要禁止在猪场内养狗、猫,定期灭鼠,其次要保持栏舍干燥卫生,定期消毒,及时清理粪便。
(作者单位:332600江西省都昌县农业局)
推荐访问: 弓形 诊治 一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