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牧季节注意防范牛感染焦虫病

2022-04-06 09:46:49 | 浏览次数:

进入夏季以来,各种吸血昆虫开始活跃,一些血液原虫性疾病有发生流行的趋势。有些畜主反映如下。牛发病表现很急,体温升高、脖子肿、眼睛黄,消瘦快、尿黄尿,有的几天就死亡。根据描述的症状和流行季节、特点等条件的分析,可以初步诊断为牛焦虫病。

牛焦虫病是一种寄生性血液原虫病,是由吸血昆虫——蜱(俗称草爬子)叮咬传播所致。不同品种的蜱传播不同的焦虫病,如双芽焦虫、巴贝西焦虫、泰勒氏焦虫等。这种病的发生主要集中在夏秋季,也就是7、8、9月份。根据了解的情况,吉林省今年的发病时间要大大早于往年。感染以放牧的牛居多,当然舍饲的牛在有硬蜱生存的情况下,也有发生。因此,应引起广大养牛场户的高度重视,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本病的潜伏期7~20天不等,表现为突然发病,体温升至41℃,呈稽留热,体表淋巴结(颌下淋巴结、腹股沟淋巴结等)肿胀,反刍停止,食欲废绝,呼吸和心跳加快,有咳嗽并出现腹泻症状;可视黏膜黄染(主要是眼结膜和口腔黏膜),有的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尿液暗红呈酱油色,粪便中带有血丝,患牛逐渐或迅速消瘦,最后因衰竭而死亡。

不管是哪一种焦虫感染,其治疗方案都是一样的。治疗本病的首选药物是黄色素,临床上以每千克体重3~4毫克,即每头不超过2克,用生理盐水配成1%溶液,过滤后,煮沸消毒30分钟,降温至30℃左右静脉注射。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新胂凡纳明(“914”)治疗效果也很显著,可考虑选用。另外可以应用贝尼尔或阿卡普林等药物。实践证明在治疗过程中,配合应用一些抗菌消炎类药物,可防止出现合并或继发感染。对于出现的其他临床症状应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辅助措施,如补液、强心、止血等。

本病的惟一传播媒介是蜱,因此消灭和控制吸血昆虫的侵袭是防止感染的重要措施。例如使用0.05%的蝇毒磷或者0.5%的敌百虫溶液对牛体施行喷洒来杀灭寄生的硬蜱。另外每年春秋两季要定期驱虫,同时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牛机体的抗病能力。

推荐访问: 放牧 感染 防范 季节 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