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建设与产业转型关系初探
摘要:生态城市是 “自然一经济一社会”一体的复合系统,产业发展仅仅是经济系统的一个子系统。本文通过产业与城市发展关系的研究,探讨了生态城市建设与产业转型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产业转型;生态城市;藕合关系
生态城市:就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技术、文化与景观充分融合,人与自然的潜力得到充分发挥,居民身心健康,生态持续和谐的集约型人类聚居地。产业:生产相似的或相同的产品的一系列企业的集合。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而城市是产业发展的载体。
一、城市发展与产业的藕合关系
1、产业分工与城市发展的相互关系
城市的产生与发展和分工有着直接的关系。手工业从农业中剥离,剩余物资集中交换,形成了城市雏形。随着非农产业的不断增长,产业逐渐细分,经济总量增加,城市也随之而发展壮大。工业化加快城市发展,人们迅速向城市聚集,形成城市化。城市化带来的大量人口,刺激新的市场需求形成,进一步促进了产业分工。所以,城市与产业分工是息息相关、互相影响的,产业分工促进了城市的形成与发展;同时,城市发展也促进了产业分工的进一步深化。
人口规模、产业规模与城市经济总量、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城市规模,而城市规模又反过来影响市场规模,从而对产业分工形成影响。
2、产业集聚与城市发展的藕合关系
产业集聚是指同一产业或产业链相关企业在特定空间地域内的高度集中,产业资本要素在空间范围内不断汇聚的一个过程。这些企业间具有较强的共性或互补性,可以共同使用相应的配套与公共设施。同时,地理上的相近,能有效的扩大产业在区域的影响力,有效地配置资源,吸引劳动力。城市化,也即农业人口向非农人口转变的过程。具体反映在:一、体现在从事的产业活动从农业转向非农产业;二、体现在人地域空间上从农村向城市的迁移。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来分析产业聚集和城市发展的相互影响。
(1)特定城市的市场潜在规模。当特定城市人口规模迅速增长时,它需要更多的物资,包括生产物资和生活物资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因此城市及周边为满足这种需求,会加大生产或通过物资流通来满足,也即扩大了特定城市工业、商业的潜在市场。
(2)产业集聚形成的大规模市场能节约成本有效降低费用。产业集聚促进了产业的专业化,使大规模专业化生产获取的经济效益成为可能。如果市场狭小,规模效益、集聚效益都不能得到体现,商品小订单必须支付高额的设计、模具及运输费用。
(3)相似产业在空间地域的集聚,有利于产业链的完善及原材料集中供给,更有利于产品集中推销与运输。如重矿工业需要大量用电,重化工业需要环保设施配套,而产业集聚可以通过公共配套解决,从而有效地降低了单个企业的成本。
(4)产业集聚有利于人才集聚。产业集聚提供了大量职位,对人们产生巨大吸引力。大量工作岗位和相似的工作能力需求,满足了就业与竞争双方面的要求。吸引有才能企业家、营销人才、技术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5)产业集聚,形成规模城市,有助于资本动作及资金的快速流动。因此金融行业发育完善,机构条件更为优越,在筹措资金与管理投资方面能提供快快速而有效的帮助,对产业的发展更为有利。
(6)同小城市相比,由产业集聚形成的大城市能经常提供范围更为广泛的公共服务设施,如良好的教育、医疗条件,娱乐、社交设施,更繁荣的商业,而这些优良的条件给予人们更大的吸引力和梦想中的发展空间。
(7)大城市迅捷的交通、巨大的信息流,无不对企业产生巨大的吸引力。而企业集聚带来的经济活力与税收,也为城市发展,完善和更新公共设施、公共服务提供了必要的经费保证。
二、生态城市建设与产业转型的藕合关系分析
1、产业分工与集聚是城市经济运行的基础
城市化过程实质就是人口向城市集中,产业逐步分工,二、三产业空间地域(城市)集聚的过程。在西方,城市的形成基于产业的分工与交易的需求。而在我国,“城”源于防卫,体现为君王的政治军事需求而形成的人口聚集;“市”源于产品交换的需求。而城市的真正发展,源于经济的外部性成本节约,进而促使第二、第三产业的细分与聚集。产业集聚带来的人口集聚,带来巨大的市场,商业机会,带来城市的繁荣与兴旺。
产业分工形成专门化,产业集聚形成规模效应。专业化的规模城市曾经代表着高效率城市发展的一种方向。有着明显专门化烙印的城市不断涌现。如底特律的汽车城,义乌的小商品城,攀枝花的钢铁城市等。
专业化分工的城市,在产业发展良好时,竞争力总是远高于分工不明确或者专业化程度不高的城市,在产业处于上升期时,城市发展迅速。但专业化过强的城市由于产业单一,会出现结构性缺陷。如重工业城市,劳动力对男性的需求远高于女性,会形成人口结构失衡。更为严重的是,当资源枯竭或者产业衰退、转型时,会带来整个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巨大波动。
2、物质能量代谢是城市产业运作的基础
城市产业运作的实质是物质和能量从资源系统经过产业系统,再到环境系统的代谢过程。因此,分析物质和能量的代谢过程是理解城市产业运行的基础[1]。
城市中的产业循环过程实质是将原材料、能源转化为产品和废弃物的“生产”和“代谢”过程。可类似地把产业生态系统化分为“生产者”(企业)、“消费者”(居民和政府)、“分解者”(原生产企业或者专门的回收企业)和外部环境(资源系统和环境系统)四部分。由资源(原材料、能源)到消耗品(生产性消耗和生活性消耗)和废弃物,代表着产业的运转与经济的循环。从资源的消耗品类和物资的流向、流量,可以分析城市产业偏好、城市经济状况及规模。
3、基于代谢过程的产业转型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础
传统的工业产业,带来大量的资源消耗及废弃物产生,建设生态文明,产业转型势在必行。
传统的产业转型与优化思路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1)减少第二产业,加强第三产业;2)转移淘汰污染严重的产业,通过贸易来实现产品需求。事实上,这样的解决途径是不可行的。因为:首先,第二产业只会出现全球不同城市之间的分工,而不会绝对淘汰。其结果只能是这里干净了另一处污染。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时,都无可避免地遭遇环境问题;第二,全球城市不可能都为金融中心或商业中心,只依靠第一、三产业生存发展,而从根本上摈弃第二产业;第三,从全球经济发展的历史来看,工业化程序不可逾越。第四,由于技术和经济的优劣势,在全球分工格局当中,不可能所有城市都处于高端。所以,贸易只是改变了产业所影响的对象,而不能改变全球资源和环境状况。
因此,重视技术提高,重视节能与环保,彻底改变产业运作的生产与消费模式,实现产业生产与运作的转型,建立环境友好的城市工业体系,增强城市发展的基础和经济实力,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必要必然性选择。城市化,是一把双刃剑,产业与城市发展的良好结合,才是城市发展的根本。盲目发展产业,提高经济总量的大城市发展战略,缺乏产业支撑,通过大量征收农民土地,发展房地产,强逼农民进城的城市化政策,使城市化进程很难真正得到实现。要实现社会和谐,必须使城市与产业发展协调,相互适应相互支撑。
生态城市的建设,必须通过产业-“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系统变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产业转型才能得以保证。(作者单位:贵州财经大学)
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厅软科学联合基金项目《贵州生态大省建设中的产业支撑研究》部
参考文献:
[1]黄金川.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藕合关系理论与方法研究:〔博士学位论文〕;中国科学院,2003
[2]杨伟 宗跃光.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综述[J].生态经济,2008,5
推荐访问: 初探 城市建设 转型 生态 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