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制定研究
摘要:区域经济差异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普遭性问题,有关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按心问题之一。制定正确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对推动引导区域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
齐齐哈尔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商品粮基地和畜牧业基地,1984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十三个较大城市之一,是我国北纬460以北的最大城市,也是亚欧大陆桥上的交通枢纽和东北亚经济圈的重要城市,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但在改革开放之后,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及改革的滞后,齐齐哈尔区城经济的发展一度比较缓慢,近年来又跃出低谷,实现了加快发展。本文按照区域经济理论,对齐齐哈尔区城经济发展进行研究分析,力图以科学发展现为指导,提出齐齐哈尔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首先,对齐齐哈尔经济发展历史与现状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齐齐哈尔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绩与存在的问题。其次,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齐齐哈尔的内外部环境进行了分析,明确了齐齐哈尔的发展对策。再次,按照增长极理论、点轴开发理论、辐射理论,结合齐齐哈尔的现状和潜力,提出了“农业产业化、工业现代化、服务专业化、乡镇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和目标,提出实施“大项目拉动、集群化发展、品牌带动、科教兴市与人才强市”的战略,提出了齐齐哈尔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关键词;齐齐哈尔;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中图分类号;F299.2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234(2006)04-0005-13
第1章 绪 论
1.1 背景和意义
区域经济是经济发展中的空间单元,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一国的国民经济正是由多种类型的区域经济耦合而成。区域经济按其形成的直接缘由可粗分为两类:一类是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区域,如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等等;另一类是“行政区域经济”,如省域经济、市域经济、县域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区际间发展差距很大,极不平衡。当前,我国已进入人世后过渡期,国内市场竞争国际化,竞争压力加剧。为了应对挑战,抢抓机遇,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掌握加快发展的主动权,各个地区城市层面也在加紧研究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因此,激发区域经济活力,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齐齐哈尔市经过多年尤其是近几年的发展,经济摆脱了长期徘徊的局面,走出了低谷,取得了长足进步。以“十五”期间的发展为例:200S年,生产总值完成427亿元,年均递增0.4%,超过计划0.4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完成34.2亿元,年均递增14.0%,超过计划8.9个百分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完成338.7亿元,2005年完成93.4亿元,年均递增24.9%,超过计划15.9个百分点。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明显进展,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29:33:38调整为2005年的24.5:37.4r38.1。经营城市取得新成效,基础设施显著改善。供水、供热、供电、供气、电信等综合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城镇净化、亮化、美化、绿化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市品牌更亮更响,知名度和影响力日益增强。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全球经济一体化大趋势日益明朗的大背景下,齐齐哈尔作为欠发达地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重要的战略机遇期,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改革和发展任务繁重。全面分析齐齐哈尔市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因地制宜地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明确发展战略重点,对促进齐齐哈尔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按照区域经济理论,对齐齐哈尔区域经济进行研究分析,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齐齐哈尔区域经济发展战略。首先,对齐齐哈尔经济发展历史与现状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齐齐哈尔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取得的
成绩与存在的问题。然后,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齐齐哈尔的内外部环境进行分析,明确齐齐哈尔的发展对策。最后,按照增长极理论、点轴开发理论、辐射理论,结合齐齐哈尔的现状和潜力,确定齐齐哈尔区域经济的发展模式,提出齐齐哈尔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西方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是在传统区位理论和发展经济学有关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最早关于区域发展的探索可以追溯到德国经济学家冯·杜能。冯·杜能在其名著《孤立国》中,从区域地租出发探索因地价不同而引起的农业分带现象,提出了农业区位理论,由此奠定了区域经济理论的学科基础。20世纪初,随着工业的发展和由于贸易增长所引发的工业区位转移,德国经济学家阿尔弗雷德·韦伯(AlfredWeber,1909)对工业区位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工业区位论。其后地理学家克里斯塔勒(Christaller,1933)、经济学家勒什(Losch,1940)和贝克曼(Beckman,1958)等先后对区位理论进行了进一步的应用和发展。自冯·杜能提出农业区位理论以来,西方区域经济理论发展至今已有170多年的历史。但是,以区域增长为核心的区域经济发展理论直到20世纪50年代后才大量出现,而到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区域经济理论研究才真正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学科存在。概括而言,西方关于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主要可以归纳为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新古典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结构主义区域发展观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几个学派。
(1)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理论 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理论主要从时序的整个过程来分析区域发展的阶段及特征,其主要以胡佛和费雪的标准阶段次序理论和罗斯托的区域经济成长进化序列模型为代表。美国经济学家埃德加·胡佛(Hoover)与约瑟夫·费雪(Fisher)认为,任何区域的发展都存在标准阶段次序。1)区域经济发展的最初阶段往往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在这一阶段,人口是按照维持自给自足经济所必须的资源基础而分布的,与外界的联系很少,基本没有贸易上的投资。2)随着交通运输的发展,人们之间的贸易往来增多,地区性的专业化生产也在区域中逐渐发展起来。3)随着区际贸易的发展,区域经济的生产结构开始不断调整,生产经营方式也开始转变,由趋向于粗放经营的畜牧业开始转向系列农产品的生产。4)随着人口增长,以及农业生产和采掘工业生产效益下降的压力,区域开始被迫实现工业化。5)在区域发展的最后阶段,区域实现了为出口服务的第三产业专业化生产,区域开始输出资本、技术人员和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提供专业化服务。
区域经济发展阶段理论实质上是对传统区位理论的一种扩展,它侧重于对区域结构演变阶段的描述,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以及协调发展机制等问题基本没有涉及。
(2)新古典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新古典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对区域经济增长问题的分析运用的是标准新古典国家增长模型,其主要
推荐访问: 齐齐哈尔 区域经济发展 制定 战略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