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发展机遇,转变建设理念,进一步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2022-04-08 09:53:51 | 浏览次数: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实现现代农业和特色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水利工程为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确保农业稳产增产、促进环境改善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当前大部分地区的水利基础仍然薄弱,防洪标准不高,特别是中小河流防洪标准低,湖泊堤防基础差,分蓄滞洪区建设和山洪灾害防治严重滞后,水库、涵闸、泵站病险多,洪涝灾害依然是部分地区农业发展的重大隐患。而水环境较差,降雨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短缺,水土流失严重,水生态环境严峻,水资源供需矛盾依然是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加快农田水利建设刻不容缓。

1. 农田水利建设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农田水利建设尽管已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水利基础建设仍然薄弱的现状并未得到根本改变,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如建后管护等问题,要与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相适应,可谓任重道远。

1.1发展不平衡 一部分地区的塘堰淤塞严重,管理机制滞后,群众节约用水意识不强,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农田水利工程因年久失修,抗旱能力弱化,不能正常发挥蓄水功能等弊端。

1.2投入不足 由于多年来水利基础设施欠账太多,要想根本改善,需要长期努力,大量资金投入。目前,大部分国家项目资金主要投入于大江大河的治理,而对农村小流域水利工程建设和治理投入偏少。同时,部分地区的村级债务化解不良,“一事一议”机制难以全面推行,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基层水利建设的积极性。加之农村金融体系改革尚未实现全面突破,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金融支持力度较弱。

1.3大型灌溉渠系淤塞严重,水利配套设施老旧失修 一些骨干水库因年久失修存在隐患,防洪抗旱功能退化,缺乏专门技术人员管护,有的甚至已经损毁而无法启用。

1.4水污染形势依然严峻 目前,部分地区的水资源保护工作基本处于无序状态,地表水污染超标,亟需建立健全农田水利统筹管理机制。

2.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

2.1转变观念,统筹谋划水利改革和发展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党委、政府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从人类生存、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高度,严肃提出了水利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各地党委、政府应充分学习、宣传和贯彻相关文件精神,从战略的高度,充分发挥现有自然资源、水资源和基础条件的优势及地理区位优势,制定可操作性的贯彻落实意见,尤其是要结合“十二五”规划的实施,完善水资源发展保护性战略,完善农业用水协调管理机制。

2.2争取资金,扩大农田水利建设规模 各地应把握农田水利发展的历史机遇,结合当地实际,加大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的力度,积极协调本地各级财政专项资金,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力量投入到农田水利建设中去,形成全社会支持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合力。要加强各类水利项目资金监管,确保资金正常使用。要落实上级政策,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建设的投入,如按地方财政预算收入比例递增用于水利建设与土地收益中按比例提成用于城乡饮水等;要将水利规费征收和管理纳入预算管理,统筹安排使用;要研究有效推行农村“一事一议”办法的措施,进一步保持“三民兴水”良好势头;进一步整合国土、交通、农业、林业、扶贫、农业综合开发等资金,以集中财力,建设一些大项目,以抓出成效,抓出规模;要围绕金融机构对水利建设的支持,研究对策,寻求突破,启动水利建设中长期政策性贷款业务。

2.3深化体制改革,完善水利行政管理体制 统筹城乡水资源管理,协调工农业用水和城乡饮水工程,从水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角度,建设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和管护长效机制。要认真总结完善经验,建立和完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水利行政管理要延伸到村一级。要在小型水库管理、产权改革上研究办法,抓出样板,以点带面。从根本上完善灌溉渠系、提升抗旱质量,增强生态环境保护、水资源保护和节约用水意识,从农业开发、综合配套上寻求突破。

2.4全民动员,保护水资源 在学习贯彻中央文件的同时,继续加大对水法、水污染防治法的宣传力度,增强全社会的水资源忧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要结合学习宣传,研究水资源保护的有效措施,杜绝地下水开采;保护解放山水源;因乡镇而异设立人畜饮水绿色通道;规范乡镇水库养殖管理,建立档案,定期抽查,迅速控制水污染蔓延态势;发展循环经济,推广有机农业,防止不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化学污染,努力提倡“三少”活动。要从长计议,把水情教育纳入各级干部和公务员教育范畴,纳入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长抓不懈,真正做到全社会共同努力,促进水利事业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推荐访问: 农田水利 进一步加强 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机遇 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