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处理

2022-04-09 10:50:35 | 浏览次数:

【摘要】 目的 分析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处理方法。方法 78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 按照麻醉方式分为A、B两组, 各39例。A组给予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B组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指征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感觉阻滞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及痛觉恢复时间较B组明显减少, 且骨水泥反应发生率7.7%低于B组的28.2%,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和连续硬膜外麻醉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取得显著应用效果, 而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安全性更高。

【关键词】 全髋关节置换术;静吸复合全身麻醉;连续硬膜外麻醉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1.151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目前治疗老年骨折患者的常用术式, 可改善患者骨折症状, 使患者能够尽早恢复, 早期下床活动。但全髋关节置换术操作复杂, 术中创伤大, 出血多, 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患者手术风险性[1]。麻醉是关乎到全髋关节置换术成功与否的关键, 选择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则是临床重点关注问题。现作者以7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别给予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和连续硬膜外麻醉, 对其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78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均在2014年1月~2015年4月接受手术, 麻醉分级ASA Ⅰ~Ⅱ级;患者肝、肾功能正常, 无凝血机制障碍及麻醉禁忌证;未合并严重器质性疾病。将其按照麻醉方式分为A组和B组, 各39例。A组中男25例, 女14例;年龄55~84岁, 平均年龄(68.9±5.2)岁;5例合并高血压, 7例合并糖尿病, 7例合并呼吸系统疾病;B组中男23例, 女16例;年龄56~85岁, 平均年龄(69.1±5.4)岁;7例合并高血压, 6例合并糖尿病, 7例合并呼吸系统疾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麻醉方法 两组患者入室后, 密切监测患者的呼吸、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心电图等, 开放静脉通道输液, 桡动脉穿刺, 并给予阿托品、苯巴比妥钠肌内注射。A组行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予以0.5 mg阿托品、0.4~0.5 mg/kg咪唑安定、1~2 mg/kg异丙酚、2~4 μg芬太尼、0.1~0.2 mg/kg维库溴铵行麻醉诱导, 待患者肌松满意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 期间吸入异氟醚, 间断使用芬太尼、维库溴铵静脉注射, 维持麻醉。B组患者行连续硬膜外麻醉, 患者取侧卧位, 对L2~3或L3~4椎间隙穿刺, 置入导管, 取2%利多卡因3 ml硬膜外腔注入, 观察5 min无脊麻反应后, 取1%利多卡因+ 0.375%布比卡因混合液8~10 ml注入, 适当调节麻醉平面, 必要时使用1~4 mg咪唑安定镇静。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麻醉阻滞时间、阻滞完善时间以及痛觉恢复时间, 对比两组患者麻醉并发症及骨水泥反应等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取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手术指征情况比较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感觉阻滞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及痛觉恢复时间较B组明显减少,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未发生麻醉并发症, A组患者的骨水泥反应发生率为7.7%(3/39), B组患者的骨水泥反应发生率为28.2%(11/39),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是老年骨折患者常见术式, 但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多合并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冠心病等基础病症, 使患者手术和麻醉耐受力明显降低, 增加了患者手术和麻醉风险性。因此对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 必须要重视患者身体情况, 选择更为有效的麻醉方式。

连续硬膜外麻醉是现今常用麻醉方式, 对患者循环系统干扰较小, 循环系统可充分代偿;且连续硬膜外麻对患者肺部刺激较小[2], 可提高患者麻醉安全性。但对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 用药量大, 需完全阻滞麻醉, 麻醉潜伏期长, 无法完全阻滞神经等, 使患者麻醉风险性明显增加, 且患者肝肾功能降低, 难以更好清除药物, 使大剂量麻醉药物给患者肝肾功能产生影响。而且采取硬膜外麻醉, 阻滞交感神经, 外周血管扩张, 此时老年患者只需采取少量麻醉药物即可获得多个平面阻滞, 但平面若不能控制在T10以下, 会导致患者血压波动, 影响患者血流动力学[3]。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具有较为稳定的术中循环功能, 氧供充足, 可降低全身应激反应;而且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具有完全身麻醉醉阻滞, 起效速度快。在此次研究中, 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感觉阻滞时间、阻滞完善时间及痛觉恢复时间较B组明显减少(P<0.05)。说明采取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可促进麻醉快速起效, 缩短患者感觉阻滞时间、阻滞完善时间, 同时麻醉后恢复时间快。

骨水泥反应是老年髋关节置换术常用症状, 在填入骨水泥时, 因局部刺激会产生心血管反应, 出现血液动力学明显变化。通常患者在发生骨水泥反应后, 会直接造成血管扩张及心肌抑制;而且空气、脂肪、骨髓等会进入静脉导致肺栓塞[4], 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此选择合理麻醉措施, 提高机体循环系统的稳定性, 减轻骨水泥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提高患者手术安全性。此次研究中, A组患者的骨水泥反应发生率为7.7%, B组患者的骨水泥反应发生率为28.2%, 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 静吸复合麻醉对患者循环系统干扰性小, 可提高机体循环系统稳定性, 减轻局部刺激对心血管的干扰, 降低骨水泥反应, 安全性高。

患者术前需充分评估病情, 纠正重要器官功能紊乱, 控制血压、血糖、血脂, 改善心肌缺血, 维持机体酸碱、水电解质平衡, 以此提高器官抗应激反应能力[5];同时要及时纠正低血压和心律失常, 积极补充血容量;对硬膜外麻醉禁忌及体质较弱患者应采取静吸复合全身麻醉, 保持呼吸道通畅, 氧合充分, 可维持患者循环系统稳定性, 避免术中操作疼痛、紧张及不良刺激等对患者全身造成应激反应, 明显提高了患者麻醉安全性。

综上所述, 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和连续硬膜外麻醉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中取得显著应用效果, 而静吸复合全身麻醉安全性更高。

参考文献

[1]张华峰, 富晓敏.老年病人行全髋关节、股骨头置换术的麻醉体会.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1, 24(22):2703-2704.

[2]魏廷举.评估67例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并发症风险的临床应用. 重庆医学, 2012, 41(17):1741-1742.

[3]邝英桂.延续护理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机体康复的影响. 广东医学, 2013, 34(16):2595-2596.

[4]李明勇. 浅析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处理.中国医学工程, 2013(7):113-114.

[5]高峰, 徐林馨. 80 岁以上超高龄患者髋关节置换术麻醉处理 36 例临床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3, 7(22):26-27.

[收稿日期:2015-09-14]

推荐访问: 关节 麻醉 老年 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