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肿瘤多层螺旋CT增强后泌尿系统延迟扫描临床作用分析
【摘要】 目的:观察分析盆腔肿瘤多层螺旋CT增强后泌尿系统延迟扫描的临床方法及效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5月-2011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18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盆腔肿瘤的患者,术前常规对其进行病灶CT平扫和增强扫描,在延迟8~20 min后再采取全尿路扫描,对其扫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平扫和增强扫描后能清晰显示出盆腔内的病变情况,对盆腔肿瘤的检出率为100.0%。然后采取泌尿系统延迟扫描显示有1例肿瘤将输尿管部分包绕,有6例肿瘤由于压迫输尿管使其发生了移位,有4例显示肿瘤与输尿管间的分界模糊不清。结论:通过多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能够迅速探查到盆腔肿瘤,经检查发现病灶后,进一步采取泌尿系统延迟扫描,能够清晰地协助判断盆腔肿瘤与输尿管间的关系,能够协助医师尽量避免在术中损伤输尿管,提供可靠客观的临床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盆腔肿瘤; 多层螺旋CT; 增强扫描; 泌尿系统延迟扫描
中图分类号 R445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6805(2012)31-0043-02
近年来,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术(CTU)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目前已常用于诊断泌尿系统的疾病。盆腔肿瘤在通过常规CT平扫及增强扫描后,由于造影剂会通过肾脏代谢,皆聚集在尿路位置,因此,在延迟8~20 min后再使用全尿路CT扫描,可以有效地观察到输尿管与膀胱的形态结构特点及其与盆腔肿瘤间的关系。本文通过观察分析盆腔肿瘤多层螺旋CT增强后泌尿系统延迟扫描的临床方法及效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5月-2011年5月笔者所在医院18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盆腔肿瘤的患者,男3例,女15例,年龄38~74岁,平均(52.3±1.2)岁,病程3个月~1年。入院后经体格检查可见腹部有包块4例,出现便血3例,腹痛12例,合并阴道分泌物有恶臭8例,阴道出血8例。术前常规对其进行病灶CT平扫和增强扫描,在延迟8~20 min后再采取全尿路扫描,对其扫描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1.2 检查方法
使用的16层螺旋CT机(美国GE公司生产)进行常规扫描。先进行平扫,患者皆采取仰卧位,扫描的范围为盆腔的病灶,自脐下到耻骨联合的水平,然后采取增强扫描,使用高压注射器,通过肘正中静脉将浓度为300 mgI/ml、80~100 ml的碘海醇,按照流率为2~3 ml/s进行缓慢注入,分别在成功注药后的25~30 s和100 s时进行1次扫描,CT机的参数同平扫。在注药后的8~20 min采取全尿路扫描,扫描的范围自肾上腺到耻骨联合的水平,设置参数为重建层厚1.25 mm,电流300 mA,电压120 kV,螺距0.938,层厚7.5 mm。在扫描完毕后,统一把检查的重建数据传输至ADVANTAG WORKSTATION4.3软件的工作站中进行MPR(多平面重建)、CPR(曲面重建)、MIP(最大密度投影)、VR(容积再现)等进行三维成像和重建[1]。
1.3 统计学处理
本组检查的数据经卡方软件V 1.61版本处理,计数资料采取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CT平扫和增强扫描后能清晰显示出盆腔内的病变情况,对盆腔肿瘤的检出率为100.0%。然后采取泌尿系统延迟扫描显示有6例肿瘤由于压迫输尿管使其发生了移位(图1),有4例显示肿瘤与输尿管间的分界模糊不清(手术成功分离3例,手术分离失败1例),有1例肿瘤将输尿管部分包绕(图2)。手术分离成功率为94.4%(17/18)。泌尿系统延迟扫描结果与手术病理比较,总符合率100.0%,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图1 肿瘤供血血管压迫输尿管移位 图2 右侧输尿管被肿瘤包绕
3 讨论
大多数的盆腔肿瘤皆由妇科疾病所引起,但也可能是其他系统的疾病所造成,临床上多采取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外科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盆腔肿瘤的手术治疗率也越来越高,相应地,医源性的输尿管损伤发生率也随之增高,如何能够最大限度地避免手术中输尿管损伤,不影响日后的泌尿系统功能,已经成为临床上的热门话题。
输尿管是自肾盂沿着腰大肌的前方逐渐下行,然后左、右两支输尿管分别通过髂外动脉与髂总动脉起点的前方和末端进入到骨盆内,然后通过阔韧带的基底部朝向前内方,行走在子宫颈外,然后在子宫动脉下通过阴道的侧穹隆顶端位置,伸入到前方的膀胱壁。可见其有着特殊的解剖学特点,输尿管极其容易受到盆腔肿瘤影响,导致其位置发生改变,同时由于肿瘤会直接对输尿管进行包绕、侵犯和发生粘连、导致尿路梗阻等损害,使部分的输尿管在CT常规扫描下结构模糊不清,无法明确其解剖位置的改变情况,难以在术中将其剥离,容易产生输尿管损伤的意外[2]。
本文中统计发现,对18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盆腔肿瘤的患者,术前常规进行病灶CT平扫和增强扫描,在延迟8~20 min后再采取全尿路扫描,显示有1例肿瘤将输尿管部分包绕,有6例肿瘤由于压迫输尿管使其发生了移位,有4例显示肿瘤与输尿管间的分界模糊不清,手术分离的成功率为94.4%(17/18),泌尿系统延迟扫描结果与手术病理比较,总符合率100.0%,二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先通过常规的CT平扫和增强扫描可以明确肿瘤的病灶情况,然后再通过泌尿系统延迟扫描,再把扫描得到的数据传入到工作站进行处理和图像重建,清晰地显示出全尿路的情况,务求在手术前可以详细地对肿瘤及其与输尿管间的联系进行观察分析,对手术术式进行合理选择,对手术效果进行提前预测,从而评估手术的可行性。本组病例CT所见与手术所见基本相同。本文中肿瘤对输尿管进行压迫、包绕等情况皆能清晰可见,仅扫描见肿瘤与输尿管边缘模糊不清的4例患者,其手术分离有1例失败,手术成功分离3例,失败率较低。可见在CT常规平扫和增强扫描后,再加以泌尿系统延迟扫描辅助检查,能够迅速、快捷地检出盆腔肿瘤诊断和定位,仅仅需要延迟8~20 min即可,再通过对全尿路扫描后的薄层进行重建,输入到计算机后进行各种成像的处理即能观察到病灶的结构特点,在得到准确数据后,提前在术前做好血管与输尿管的正确处理,使输尿管的损伤减少,为手术的顺利开展作充分的数据准备[3]。
综上所述,通过多层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能够迅速探查到盆腔肿瘤,经检查发现病灶后,进一步采取泌尿系统延迟扫描,能够清晰地协助判断盆腔肿瘤与输尿管间的关系,为医师尽量避免在术中损伤输尿管,提供可靠客观的临床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贺晓军,朱正新,袁克文.盆腔肿瘤多层螺旋CT增强后泌尿系统延迟扫描临床价值探讨[J].中国医师杂志,2008,10(9):1262-1264.
[2]张辉,刘远健.16层螺旋CT泌尿系统造影技术和应用[J].罕少疾病杂志,2007,13(5):33.
[3]李翔,刘小卫.医源性输尿管损伤16例治疗分析[J].华中医学杂志,2007,31(4):322-323.
(收稿日期:2012-07-24) (编辑:陈春梅)
推荐访问: 盆腔 延迟 多层 螺旋 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