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形象的民族差异性
主题的作品不绝如缕,牛郎织女故事所折射出来的不仅是相亲相爱的爱情理想,同时也包括阶级社会中婚姻讲究“门当户对”的社会规则。乔叟说过“爱情是不受制约的;一旦制度想施淫威,爱神就会振翅远走高飞;爱神和其他诸神一样,也是自由自在的”。汉族和锡伯族故事中的婚姻悲剧蕴含着中国封建社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与“讲究门当户对”的婚姻制度和传统文化思维。也正因为如此,牛郎和织女超越了门第的爱情成就了这个传说一道闪亮的光辉。另外,牛郎织女故事普遍渗透着亲情的温暖,如汉族故事中玉皇大帝听到金哥玉妹的哭声,产生了怜悯之情,于是让他们一家人每逢七月七日相聚一次。再如哈萨克族故事中仙女的姐姐看到妹妹的信物时,激动地流泪。玉皇大帝和仙女的姐姐本是神仙,人们把神仙人格化,人情化,体现了人们对亲情的歌颂,亲情是超越民族和时空的,是人类共同的情感。
其四,在民俗方面,织女决定嫁给牛郎的可以被看作是人类早期婚姻习俗的折光。我们发现牛郎织女传说中牛郎和仙女的结合方式,通常是男子得知仙女到湖边洗澡,通过拿走仙女的衣裳而与她结合,我们称之为沐浴成亲母题。这一母题与人类早期婚姻习俗密切相关。在我国古代,高禖是掌管爱情和生育的神,为了氏族的兴旺,我国古代各氏族均要举行祭高禖的仪式②。《周礼·禖氏》云:“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于是时也,奔者不禁;无故不用令者,罚之;司男女之无夫家者而合之。”古代祭高禖常选在春天的水畔,“令会男女”即男女狂欢。
三、牛郎织女传说的故事魅力
一个简单的故事,如何有持久的吸引力?
我们认为有两方面:第一方面是,牛郎织女传说给后人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牛郎出身卑微,无父无母,孤单零落。这样的身份使他之后的经历更具戏剧性。首先,广阔的想象空间体现在牛郎的出身。牛郎在独自放牛的时候遇到了他生命中的贵人,他们帮助牛郎和仙女结为夫妇,从此牛郎的命运开始改变了。其次,阔的想象空间体现在追妻情节上。这又是一次人间的力量和天上的力量的较量。身为凡人的牛郎如何能对付神仙岳母?不同民族的故事在追妻这一情节上可谓千姿百态,各不相同,想象力极其丰富。最后,广阔的想象空间体现在汉族故事《牛郎织女》的结局。牛郎织女一年一度相会,鹊鸟搭桥飞渡天河,留给人们无限的遐想。
第二方面,牛郎织女传说传达了一种信念,一种勇于突破现实生活限制,追求幸福的情感。汉、锡伯、哈萨克族牛郎的形象,无论他们是以道德还是宗教作为基点,传说都传达了这样的信念:虽然牛郎出生卑微,但是他仍然有机会实现自己的幸福,并且他敢于突破束缚,勇敢地追求幸福。善良的穷小子娶上了美丽的仙女,正义者打败了残暴的统治阶级,这又何尝不是广大民众的心愿?可以说民众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支配着牛郎织女传说的发展。结局的皆大欢喜赋予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更多向往,而悲剧的结局更使牛郎织女的爱情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其中哈萨克族故事《孤儿和仙女》传递了一种虔诚的伊斯兰教信仰。故事利用宗教渗透在传说中,让一切故事的发生成为可能。每当塔则念出伊斯兰教徒做事前念的祈祷词“比思米拉”时,总会有奇迹发生,转危为安。最终塔则打败了残暴的国王,领导着国家走向富强。从一个秃头孤儿到与仙女结为夫妇再到国王,塔则的传奇经历无不受到宗教信仰的推动。
结语
《牛郎织女》传说自西汉初成型以后,就随着国家政治中心的转移,人口的迁徙,不断地流传到大江南北,长城内外。截至目前,在我国三十一个省市自治区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广阔土地上,几乎没有一处没有《牛郎织女》传说在流传。③本文选取的汉、锡伯和哈萨克族故事都出自生活在新疆地区的讲述者之口,汉族故事《牛郎织女》来源于汉族牛郎织女传说中流传于河南南阳一带的异文。地域传统导致了汉族故事与少数民族故事的差异性。然而汉、锡伯族和哈萨克族故事三者之间的差异性主要受历史传统、民族族源以及宗教信仰的影响。汉族故事《牛郎织女》受到农耕文明以及儒道文化影响;锡伯族故事《放牛娃和仙女》受到狩猎民族文化以及萨满教、佛教影响;哈萨克族故事《孤儿和仙女》受到游牧民族文化以及伊斯兰教影响。除此之外,锡伯族故事和哈萨克族故事在汉族《牛郎织女》传说的基础上,增加了各自的情节。跟汉族故事相比,锡伯族故事和哈萨克族故事在主题上跟汉族的是一致的,表现了少数民族文化受作为强势文化的汉文化的影响。
〔责任编辑:谭 蕊〕
推荐访问: 差异性 形象 民族 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