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始彩陶造物精神启示论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陶瓷艺术具有特殊的艺术形态和文化特质,在人类漫长的发展进程中,陶瓷的物质属性和文化属性都得以充分的体现。而原始社会的彩陶又是陶瓷艺术中的重要分支,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造物艺术的开端和装饰的萌芽。彩陶纹饰的多姿多彩和神秘莫测给我们的设计带来灵感和启发。彩陶首先是为了实际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造物"形式的产品,同时又是按照审美的规律来进行造型和装饰的杰出代表。文章从原始社会彩陶艺术的典型装饰和造型入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彩陶的造型和装饰艺术对现代设计的启示做分析,试图从古老艺术的成就中找出现代设计的方向和出路。
关键词:原始彩陶;造型;纹饰;现代设计
中图分类号:J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6-0217-03
中国传统造物的精神强调表现自然的、质朴的东西,排斥格式化和程式化,这是中国传统审美思想的体现。追求自然美,不习惯于纯理性的方式,实际上是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处的法则。原始彩陶充分的体现了这一点,它是中国造物艺术的开端也荟萃了历代的精华。学习古代的造型艺术,目的是揭示其深层内涵,提高认识能力与实际应用的能力。“中国传统文化在创新方面有着非常丰富的内容和许多积极而深刻的思想。这些优秀积极的因素对创新思维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1]。
一、原始彩陶的造物精神与审美特性
(一)“象形取意”的造型手法
在陶瓷造型的领域,在最初发明制陶技术时,所谓的造型样式们都是沿用了原来没有陶器出现时,他们在生活中利用植物的样子、果壳的剖制,或者叶子的形式等,也就是说依照自然界中的存在并被利用了的形式,并加以改造和完善后的产物。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仿生”设计,今天的产品设计中仍在沿用。如新时期时代出现的彩陶葫芦壶等,即采用这种模拟的手法。对自然物的模仿一旦成为一种堵路的形式类别,就必然会脱离原来的模拟,加以发展,也就是说,彩陶造型在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西方的陶瓷艺术在这方面表现的更加明确,多以抽象或半抽象的形态为主,形态意识转换较快。中国古代的陶瓷造型则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沿用传统,转化为模拟或半模拟状态,并从初级的模仿进入到高级的“象形取意”阶段并一直延续到现代的产品设计中。
原始彩陶的造型和装饰是人们生活和精神需求的反映。大量资料证明,原始人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在所有的文化遗址附近都有河流、湖泊等,原始彩陶是在原始人生存的过程中偶然出现的,为了满足生活的需要而制作,彩陶的纹饰和造型都颇有讲究。不但采用仿生的设计,而且首先满足使用的需求,这也符合产品设计中使用功能的原则。如半坡形彩陶中的典型造型卷唇圜底盆,如图一所示,盆不同于今天的器皿,底部是曲线形的,口部有翻边结构,故称为唇。“唇”的出现时为了满足使用的便利,方便拿取。另外原始彩陶中后期出现了很多带耳的结构也是为了满足使用功能,常用来穿绳打水以方便使用。可见每一个事物的出现和细节的改造都是生活所需。因此人类的设计史是伴随着人类发展的进程慢慢完善的。
(二)“取之自然”的装饰特征
在原始彩陶中,鱼纹、鸟纹、蛙纹等都是典型的纹饰,特征明显而富于象征意义。如图三所示。这类纹饰多装饰于彩陶器皿的内壁或者肩部,鱼纹分为单体形式和复体形式两种,所谓复体就是几个鱼纹共同组成的连续形式,类似于二方连续或者四方连续,早时期的装饰多以单体居多,晚期多用复体,形式复杂化。这种纹饰也由最初的偏重于写实慢慢发展到以抽象为主,对图案进行分割和重新组合,使之更加抽象化并满足不同器皿的装饰需求。另外还有鸟纹装饰,鸟的形象由写实到抽象演化,并且鸟各个状态的形象都很生动,正视或侧视,或站立或飞翔,给人印象深刻。这些图案显示出当时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同时也表明了他们渔猎活动的频繁。
古代的很多纹饰都反映了对生殖能力的崇拜即“生殖崇拜说”,动物中,鱼是人们在原始社会初期最常接触到的动物,且生殖能力较强。可以自在的游泳,具有人类很多不具备的功能。在当时文化水平相对低下的状态下,原始人对于鱼类的崇拜油然而起,甚至出现了图腾崇拜。从近代的原始社会图腾展览中可以看出,图腾的原型均为动植物,是它们的复体形象或者抽象概括,或形象的叠加。总之,人类把它们当做崇拜的神灵,用来保佑自己或者祈求繁衍后代。彩陶中典型的“人面纹”图案就是人与鱼的抽象结合体,如图一所示,可以肯定的是,这类装饰除了具有装饰作用以外,还具有很强的象征性,是人们精神需求的直接反应。
二、“造物之初”形式美法则的体现
任何事物都必须遵循形式美的法则,才能够表达特定的美感,才能打动人心,其中变化统一是根本构成法则,万事万物都是在统一变化的规律中进行的。没有变化就没有创新,没有发展。只有变化没有统一就会变得杂乱无章,毫无次序。而在变化统一的基础上,又产生了对称、均衡、节奏、韵律等多种形式美法则。原始社会的彩陶虽在设计产生之初,却无一遗漏的实践了这几种基本的形式美法则,也许这就是它们之所以流芳万世的根基。
(一)对称与比例、对比与调和
对称在彩陶造型中尤为明显,彩陶的器皿大多是同心圆的结构,因而对称是最基本的形式。对称的形态有着自然安定,整齐划一的特性。符合人们传统的视觉审美习惯。如上文中提到的卷唇圜底盆,造型对称,人面纹的装饰也是中心对称的形式,就是我们今天说的对称和均衡。对称固然美观,却缺少活力与动感。原始彩陶的装饰中最突出的就是那些原始绘画的形式,虽然笨拙,却耐人寻味,首先,采取色彩上的对比,原始彩陶大多采用红,黑两色的花纹,与红褐色或者棕黄色的底色形成鲜明对比。原始彩陶发展后期,出现了旋涡纹等以曲线为主的纹饰,还有直线与曲线的对比。如图四中庙底沟型和半山型彩陶的装饰,在总体对比的基础上显示出调和的美感。
(二)节奏和韵律、抽象与夸张
彩陶图案中的曲直对比也是节奏和韵律的体现,另外对节奏韵律的直观体现应数舞蹈纹彩陶盆,图五所示,由于原始社会还没有家具的出现,因此起舞都是摆放在地上,所以为了便于观看,很多器皿的装饰是在内壁的。这同时也体现了装饰与实用的统一。图中小人整齐排列,手拉手的状态,看似愉快的跳舞,应该是庆祝或节日的场面。当然也有记载说这是共同狩猎时齐心协力的象征。总之这是一种寓意,一种人们当时生活和生产现状的表达。
彩陶中的鱼纹,鸟纹等无一不体现了抽象与夸张的手法,抽象可以去粗取精,夸张可以更好的表达事物的神态或形态,如马家窑的彩陶漩涡纹瓶上的漩涡纹就是用最简单的线条装饰,生动地反映了水流的状态。马厂型彩陶上的回纹、蛙纹和折线纹等同样是用简化了的线条做装饰,富有简练、刚劲的风格。
作为一种原始艺术,彩陶中展现的原始人不自觉的“创造”行为和“设计”理念为世人所惊叹,他们可以把内心世界的想法表达的淋漓尽致,直到今天我们在研究原始彩陶的艺术成就时仍被深深的感动。那些都是发自内心的,最本身的原生态艺术,也是反应真实世界的不朽艺术。
三、原始彩陶造物手法给现代设计带来的启示
(一)实用与装饰的统一
装饰与实用的关系是产品设计中时常谈论到的话题。根本上讲,没有无实用目的的产品,也没有没有实用功能的装饰,装饰与实用并不矛盾,在一个产品履行其职责的过程中,实用是首要的,装饰必不可少。原始彩陶中的彩绘和刻画的装饰,大多具有表号的作用,认识的意义大于审美,如最初的结绳记事,遗留在岩石上的图案在原始人看来是实用,对于我们就是一种独特的装饰。器物的很多为了实用而诞生的形式,如把手,盖钮等,在实用的同时也有一定的审美功能,并且很多设计甚至夸大了装饰功能而使原本的实用功能得到削弱。在人们的精神需求日益提高的今天,产品设计更需要认真处理装饰与实用的关系。两者兼顾、协调发展才是硬道理。
(二)技术对艺术的影响
技术的改进可以提高产品和艺术品的质量,增加它的美观度,如新旧石器时代的更替,意味着从打制到磨制的转换,磨制的物品更加美观实用,陶瓷制作中轮制的手法比手工制作更加先进,更加迅速,可以达到规整的目的。所以技术对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甚至会改变一种风格,带来某些潮流,随之引发一系列设计风格的出现。在工业设计的历史中,曾经出现很多种设计风格,如产生于英国的工业革命,就是机器大生产的产物。各种软件的开发利用给设计界带来的重大影响等,每一个新鲜事物的出现都有其必然性也有其弊端。当然,技术并不是提高艺术唯一的因素,创作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并以消费者的需要与传统的根基为先决条件[2]。
(三)表号性的艺术手法与形式感的应用
原始人为了共同劳动和生活,懂得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因此重视血缘关系,从而形成部落。各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图腾崇拜,图腾的原型往往来自动植物的形态。这些图腾作为每个部落的标志保留下来就形成了表号化的手法和几何形的图案。彩陶艺术的创造,运用了很多的形式感法则,为我们今天的设计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其中“异质同构”的关系使外在对象和内在感情得到统一,达到“物我统一”的境界。
四、结束语
原始彩陶的魅力彰显了传统的重要性,我们要把彩陶的造物理念与艺术精神贯穿到今天的艺术设计中。创作需要灵感,更需要纯粹的状态和本真的灵魂。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设计所需要的不仅仅是高科技的实力和经济的后盾,而是一种思路的拓展和创新。“古为今用”提示我们需要从传统中不断的攫取营养,并在努力发展的同时兼顾传统,这也是我们今天的设计始终要坚持的原则。
参考文献:
〔1〕朱华桂,肖玮.论传统文化传承与科技文化创新[J].学术界,2014,(07):168.
〔2〕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M].上海:东方出版中心,2004.34.
〔3〕张旭.中国古代陶器[M].北京:地质出版社,1999.12.
〔4〕李砚祖.装饰之道[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3.23.
〔5〕张朋川.中国彩陶图谱[M].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188.
(责任编辑 赛汉)
推荐访问: 彩陶 造物 启示 原始 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