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沙锤炼成精钢
摘 要:随着江苏省高考模式与素质教育形势的发展,高中历史教学改革的压力空前。尤其是在现今高中历史教学中课时紧、任务重,一些行之有效的传统教学方法很难在新形势下实施。为此笔者认为只有在新形势下“加强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才有可能解决面临的诸多教学困难与问题。
关键词:高三历史;减负增效;教材资源整合;高效课堂
新高考方案实施以来,由于语数外的重要性凸显,选修学科受到了较大的冲击,所以当前历史学科面临着较大的挑战。面对挑战,历史学科结合自身特点和传统经验进一步优化了教学策略,即加强教材内部整合(包括宏观整合和微观整合)、必修间的整合、必修与选修间整合、课程间整合、史观整合,从而打造高效课堂,提高高三复习的效率。
一、教材内部整合
教材内部的整合可以从宏观方面分析。第一,宏观整合主要是指对教材宏观知识结构的构建,是以某一主题为核心进行的整合。整合时可以教材目录为主,对学生进行宏观层面的整合。并从纵向与横向两方面进行对教材知识的概括与建构。如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专题中,通过对目录的整合,从横向可以得出古今中外经济是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相互借鉴的。纵向概括成中国经济生活的“三种经济方式一个生活社会变迁”;世界经济生活可以归纳概括为“两种经济发展演变模式与一种变化发展趋势”。
二、教材之间整合
必修教材1、2、3是以主题为主进行知识的选择性整合,从新课程高考省份的试卷分布分析,教材内部的整合占大部分考试内容,但从教学的需要与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分析,教材之间的整合对于学生历史学习能力与方法的提高,将会起很大的作用。在具体教学中,依据共时性、历史性的特点,可以以时间为主线,以阶段特征为核心,重新整合中外历史,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与把握历史知识。
三、整合史观资源,延伸教学视角
唯物史观侧重于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为依据把人类社会划分为依次递进的五个社会发展阶段。即由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发展为共产主义社会。 整体史观(全球史观)强调在全球范围内从整体上把握人类历史的演进,注重不同民族与国家之间的联系和互动。它认为人类历史是从分散向整体发展转变的过程。如2009年第12、24题等。文明史观是以文明为研究的基本单位,以考察人类文明的演进和探索人类文明发展的规律为基本任务,它强调人类创造、积累文明的过程及其所获得的成果,考题如2008年第5、8、12、13、15、16题等。社会史观关注社会经济变迁及其对民众生存状态和风俗习惯的影响,关注社会的进步,考题如2008年第6、21题,2009年第6、21、22题,2010年第9、21题。“现代化史观”是指政治现代化(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等)、经济现代化(工业化、市场化等)、思想现代化(人类思想的理性化、科学化等)、社会生活现代化(城市化、服饰现代化等),如2008年第23题,2010年第23题、24题。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黄牧航在《史学观念的转变与高考历史试题的命制》中认为:高中的《历史课程标准》,突出地体现了三种史观——唯物史观、文明史观和全球史观。新课程的必修分为政治、经济和文化史,有些高中历史教师只是简单地把它分为政治史、经济史和文化史,我把它理解为人类政治文明、经济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演变发展史。学习完了政治史,不是为了仅仅记住重大政治历史人物和政治历史事件,而是通过了解几千年来人类政治史发展取得的成就和产生的失误,认识政治文明的发展大势,明白哪些是值得我们弘扬的或抛弃的。以下就是我所认同的三大模块的核心价值观点:①政治史学习的核心观点:民主与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演变的必然结果。 ②经济史学习的核心观点:建立起以追求公平为目的的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③文化史学习的核心观点:思想文化发展必须面向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因此在教学中,使学生从不同的史学观点角度分析历史事件,能有效地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开拓学生的视野。如在理解辛亥革命时,从唯物史观分析,它是阶级斗争的产物,从现代化角度分析,它又是中国近代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现代化的重要事件;从社会史观分析,其又是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重要时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周晓光编写.历史教学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
推荐访问: 散沙 锤炼 成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