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孕育下的美术

2022-04-10 12:28:36 | 浏览次数:

绘画自产生起就以为别人服务为宗旨——原始社会为实用,后来为神、为人的生活、为政治斗争等服务。但西方艺术家宣称他们不再为谁服务,美术就是为完善美术自身而独立存在。因此现代美术的价值观与传统决裂了。

在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美术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和理性认识。就油画这一古老的西方画种来说,它在中国当今艺术市场上放射出耀眼的光辉,西方文化因素的多少、新旧似乎成为中国现时文化水准的衡量尺度。“经济基础决定艺术”,但这里所说的“艺术”,是指艺术观点,而不是指艺术作品,艺术作品并不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而变更,艺术观点会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而变更。认为艺术作品会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而变更,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而作为艺术作品之一的美术,其真实不同于科学的真实、历史的真实。美术的真实不否认艺术与生活的差别。美术的真实不是真实地表现事物的形貌色彩,而是真实地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一件美术作品的商品价格不完全是由创作作品所用的劳动时间决定的,也不完全是由作品的审美价值所决定的。美术作品的价格与创作者的名声和商人的炒作有密切关系。从一开始人类的东西方两大文明就存在这价值标准各异的特征,这种价值标准和文化特征引导着两大文明朝着不同的发展方向衍变。艺术形态是社会形态的反映,不同的社会形态、文化背景产生不同的艺术形态,而艺术形态构成的内核,是产生文化形态的哲学思想和民族传统精神,任何民族文化都是本民族历史文化衍变的结果,因此是否带有鲜明的民族性,美术形态的审美标准也决定于此。

严格来说美术作品不应是为满足他人要求而诞生的,而是因为艺术家本身有这样创作的欲望而自然发泄而出。但如果艺术家的审美不能为社会所接受的话,就产生了价值上的分歧。比如说梵高的画,或许是领先时代的的作品,但在当时他的画确实是没有任何意义或价值的,他的存在甚至给他的家庭、亲友带来了困扰。美术还是一种人类审美认识和审美创造的产物,它体现着社会、个人的审美观念和理想。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本身并没有什么美与不美的界限,就像色彩本身无所谓美与不美一样。之所以有美与不美的区别,都是在和人的社会生活发生关联之后才显现出来的,所以,美与不美是个人生活观念及价值取向的一种标准,特别是作为社会人的一种意识反映。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与世界接轨的提法遍及中国,在这种趋势下,美术领域也流行“接轨”。美术发展从局部看有上升前进的趋势,但总趋势既不是无限上升前进的,也不是无限下降倒退的,而是不断变化的。在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对许多美术流派的冠名都是贬义词,说明了当代美术理论家的失误。之所以容易失误,一是审美观念没有跟着美术作品的变化而变化,却是用传统的审美观念去评价当代的美术作品;二是当代的美术作品没有经过时间的淘汰,鱼龙混杂,一些精华被误认为糟粕。美术欣赏的终极目的还是净化人的灵魂。概括来说美术主要具有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这三方面是相互联系的,同时具体作品更加明显地体现哪种功能也是各有侧重的。

澄怀观物,物不能瘦其真,观看时排除、搁置一切既有的预设的规范,直观对象在人内部意识世界中当下构成和显现的现象。经此还原,重回到人与物的最深刻最本源的关系,对象是其所是地显现自身的意义。这是一种返回事物本源,根源之根源地进行思辩的方法。目前,人们对绘画的认识和期待更趋多元,绘画的再现形式已是在材料、技法、造型等许多方面成为传达人文精神和表达思想观念的一种手段。我们可以相信现代美术和现代科技的发展给绘画这一古老的语言造就了新的“语境”,当代美术只有不断地加强和拓展自己的空间才能真正守住已有的艺术“领地”。

在改革开放以至世界“全球化”的形势下,中国当代美术正坚定不移地、独立自主地走着具有民族特色的道路。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我们世世代代为了追求幸福的生活和崇高的理想,自强不息艰苦卓绝地勤劳奋斗,既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也铸造了自己优良的民族品格。世界美术的发展受到经济全球化的浪潮,势必使东方国家受到西方强势国家文化的强烈冲击,世界美术文化的发展应该呈现多种多样、多姿多彩的生动局面。各个国家民族应该在各自不同的历史文化情景、地域风俗特征和民族审美取向的基础上,去发展具有自己民族精神和民族特点的当代文化艺术。

(作者单位:浙江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责任编辑:翁婷皓

推荐访问: 孕育 美术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