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电影《和我的祖国》中的细节说起

2022-04-11 09:07:01 | 浏览次数:

电影《我和我的祖国》“护航”篇中,中国女飞行员使用11式手枪(红箭头处)

传说中的手枪空战

飞行员配枪的历史和军事航空历史一样悠久。飞机在发明后不久就被应用到军事领域,从最初的侦察校射到随后的空中战斗、对地攻击,这种长着翅膀的跨时代发明将战场从二维平面变成了三维立体。

不过,各国一开始都认为飞机对战争只有有限的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候,参战的各国军队共有700多架飞机,但这些飞机很难说是军用飞机,它们既无武器装备也无类型差别,几乎全被派到战线上观察对手的活动。许多保守的陆军高级军官认为飞机不过是昂贵的玩具,在战场上还不如马匹重要,对飞行员带回的情报在等到地面侦察证实前都持怀疑态度。而当时的飞行员就像是“空中骑士”,这些天之骄子们有着与生俱来的骄傲,甚至就连作战都表现得彬彬有礼,敌我双方由于都是无武装的飞机飞来飞去,空中虽然热闹但却相安无事,甚至互相打招呼。然而,地面战争的残酷很快影响到了军事指挥官的决心和这些飞行员的心态,空中不再是一片净土,空战也随之爆发。不过,由于专用的航空武器装备几乎是零,飞行员们便创造出许多有趣的战术,他们使用手枪、板砖甚至是飞镖等武器打击对手同样慢悠悠的飞机,就像是街头斗殴的空战版。

那么,在空战历史上,究竟是谁第一个打下敌方飞机的呢?

“若宫”号母舰回收仿制的“莫里斯·法尔曼”水上飞机
日军“若宫”号母舰释放仿制的法式“莫里斯·法尔曼”水上飞机
“鸽”式侦察机是早期弹翼双座侦察机,在1914~1915年大量装备德军部队,其外形模仿鸽子造型,是当时仿生学应用到军事技术的典范

这个人名叫冈瑟·普吕绍夫,他于1886年2月8日出生在德国慕尼黑,10岁时进入少年军校就读,并在5年后以优秀学员身份正式加入德国海军陆战队。普吕绍夫不甘心在军舰底层甲板呆一辈子,后又进入当时很有名的德国兰普勒航空学校学习驾驶“鸽”式侦察机的技术。成为飞行员的普吕绍夫很快被派往远东。1913年11月,他带着一架兰普勒“鸽”式侦察机乘船来到中国青岛,成为德国东亚分舰队的一名中尉飞行员。不过,让本想来远东逍遥快活的普吕绍夫始料不及的是,仅仅1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就猝然爆发。

1914年8月23日,早已对青岛垂涎三尺的日本向德宣战,并迅速用舰队封锁了胶州湾,出动6万人的部队和60余艘舰艇配合英军围攻德军。根据战史记载,日军对青岛共投入9架飞机,包括日本海军水上飞機母舰“若宫”号搭载的3架法式水上飞机(法国“莫里斯·法尔曼”MF7双翼水上飞机仿制型)和1架“吕式乙”型双翼水上飞机(“莫里斯·法尔曼”MFll水上飞机仿制型),陆军航空兵则投入1架“纽波特”NG2型单翼机和4架“莫”式双翼机(法国“莫里斯·法尔曼”MF7陆基双翼机仿制型,与水上飞机型的区别是拆除了浮筒,采用轮式/滑橇起落架),进驻青岛即墨的狗塔埠前线机场。而此前驻青岛德军手中还有2架“鸽”式侦察机,但在开战前摔掉1架,当下则仅有普吕绍夫驾驶的这架“鸽”式。战争中,日本海陆军先后出动战机对德军阵地进行轰炸,甚至主动轰炸德军位于跑马场的飞机起降跑道,不过由于当时轰炸纯粹靠运气,炸弹是靠飞行员手投,所以对停在机库里面的德军“鸽”式侦察机没有造成损伤。而德军司令也知道这架侦察机的重要性,只允许其执行侦察任务和有限的对地攻击任务,不可主动与日本军机遭遇。但是由于普吕绍夫的“鸽”式侦察机外形实在太醒目了,因此日本海陆军航空队皆将其视为眼中钉,在飞机上搭载由投弹手操纵的机枪,意欲将其一举击落。

普吕绍夫的“鸽”式侦察机在青岛德军基地,注意背景的城墙和中国百姓
普吕绍夫和他的“鸽”式侦察机

空战不可避免。10月21日上午6时20分,普吕绍夫驾驶“鸽”式侦察机起飞,以侦察日军包围圈的情况,他往胶州湾一侧飞行,取得高度后再往日军方向侦察。6时44分,日军长泽贤二郎中尉和真壁裕松中尉驾驶“纽波特”NG2型单翼机携带机枪起飞拦截,在孤山、保儿、李村间遭遇德军“鸽”式侦察机。双方都没什么空战经验,位于后座的真壁裕松中尉用机枪向普吕绍夫扫射了几轮,但都没有击中目标,反而是不小心射断了自己左翼前方的张力线,只好赶紧返航。随后日军又派出小关观三少尉单独驾驶一架“莫”式双翼机升空。这款双翼机是日本人专门改造的,因为原始的“莫”式双翼机性能比“鸽”式机差,根本追不上“鸽”式机,因此日军将这架双翼机减轻质量,并由单人驾驶升空,以期能够击落“鸽”式机。

推荐访问: 祖国 说起 细节 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