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修信息化管理对医工培养的指导意义
摘 要:医学工程师对医疗设备引进,更新,维修,报废等作出相应的技术评价,对在用医疗设备的安全性,可靠性进行有效管理和监测,还有对医护人员及医技人员培训相关设备的正确使用维护的相应知识等。要做一名合格的医学工程师是不易的,他不单要扎实的理论知识,也要有较强的动手能力,还应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可见对医工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繁杂的工程。在医院信息化的背景下,医疗设备维修信息化管理,使得维修信息更方便保存,查阅分析。本文通过对自己医院维修信息化系统内的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和实践,证实维修信息化管理对医工培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信息化管理 医疗设备维修 医工培养
一、引言
医疗设备是医院医疗服务的物质基础,是医院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在诊断治疗过程中发挥着举重若轻的作用。随着大量技术含量高的医疗设备在各级医院迅速的装备,如何使医疗设备安全,高效的运行日益变得重要起来,这对医院的设备管理部门临床医学工程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医学工程科的主体—医学工程师,如何将他们培养成一名能为临床提供优质服务的新时代的医工,是当今医学工程人员共同面临的一项主要课题。
二、医工培养现状
传统的粗放型医疗设备维修管理很难具体地统计到每个工程师的工作量,处理每个维修单的工程师都是随机的,虽然每个维修单上有工程师的维修记录,但是没有对此进行专门的统计。因此也无法判断和判定每个工程师的工作量和工作能力,无法判断工程师擅长哪方面的维修,对哪方面的维修还存在不足。由于不清楚工程师的维修整体情况,也就无法针对性地对工程师进行培养,工程师的维修水平提升较慢。
由于工程师对设备的维修随机的,能者多劳,也就是有的工程师处理的设备维修数量很多,有的工程师处理的设备维修数量相比而言就非常少,但是维修量大的工程师获得的回报却不一定多。例如,甲工程师某个星期处理100份设备维修申请,期间收到10份投诉,而乙工程师该星期只处理了10份设备维修申请,期间收到3份投诉。根据目前医院的管理方法,甲工程师要为收到的10份投诉买单,也就是以每收到一份扣除相对应数额工资的方式,扣除甲工程师10倍数额的工资,而乙工程师只需要扣除3倍数额的工资。甲工程师在该星期的工作量较大,付出了很多,但是却没有收获到对应的回报。从维修数量来看,甲工程师对于不同的设备问题都可以进行处理,技术水平较高,由于设备维修基数较大,收到了比乙工程师较多的投诉;从投诉比例来看,甲工程师的投诉比例是10%,而乙工程师的投诉比例是30%,远远高于甲工程师,这也反应出了甲工程师在维修方面更优。
由于缺乏对工程师工作量的具体统计,对工程师进行考核的时候只会关注到投诉数量,却忽略了该工程师实际维修的设备数量。而工程师随机处理维修申请的方式也是导致出現甲工程师进行100此维修,而乙工程师只进行10次维修的原因之一。传统的维修管理不够完备,不尽科学,不能全面的记录每个医工的工作,更谈不上根据每个医工的数据记录分析后科学的针对性的培养。
三、维修信息化管理
在信息化管理的背景下,信息化管理系统,将设备科和临床科室的工作从传统的纸媒办公转变为无纸化的电脑办公,相关人员通过电脑上安装的该系统就可实现一系列的功能,提高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效率。该系统以维修为主线,集成医疗设备安装、验收管理,维修维护合同管理、台账管理、工程师评价、维修信息记录、计量和特种设备管理、维修知识库、短消息提醒、各种相关数据的汇总和分析功能,并对其进行实现与应用分析。
我医院目前临床科室人员约1000人,而设备科的设备维修管理人员仅有10人。临床科室一旦出现故障,都会电话通知设备科,故障设备数量较多时,设备科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就会大大增加。实行设备信息化管理之前,处理不同设备故障的维修工程师都是随机的,每个工程师维修的数量也没有具体的统计,而且有的维修任务需要的时间长,有的需要时间短,产生的费用也不同。对工程师的管理没有一定的规范,出现多做少得的现象。工程师的维修技术水平不同,处理维修申请时,没有针对性,每台故障设备的维修并不是又由擅长该设备维修的工程师来处理的。因为不清楚每个工程师的技术水平和擅长的维修部分,无法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工程师的维修技术水平难以提高。
采用信息化管理系统后,对设备科每个维修工程人员的任务都进行了合理的分工,登录各自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后都有不同的使用权限、工作内容和负责范围。医院共有设备维修人员10名,其中管理者1名,负责整个设备维修科室的管理工作,包括对工程师的评价、工作安排和学习、设备的相关工作;计量类医疗设备维修管理者1名,负责全院的计量类医疗设备,包括计量器具的定期检测等;仪修工程师8名,医院目前共有4栋医用大楼,将8名工程师分成4组,每组2人负责1栋大楼内的医疗设备相关维修工作,工程师的日常工作具体包括:对对应医用楼内的临床科室医疗设备的前期论证、验收、验收后的信息系统录入、使用过程中的预防性维修、临床报修等维修处理,报废处理确认,及相关资料的录入归档等。
四、信息化管理后的医工培养
管理信息系统会记录工程师的每项工作,管理者可以通过系统查阅每个工程师日常的工作情况,例如该工程对临床报修处理是否按时按质的完成,工程师对自己管理区域设备的报废是否进行妥善的处理,计量设备维修管理者是否对全院计量类设备的计量任务100%完成。通过查看工程师的工作记录,管理者可以对工程师进行及时的督促、指导和修正,方便日常管理的有序进行。
在对工程师进行评价时,通过调阅某工程师一段时间的所有工作记录,并进行分析能得出更加客观的评价。工程师的日常工作对年度的评优评先有决定性影响,在当年的维修工作中,自行维修率高、维修费用少、临床满意度高等指标较高的工程师可以优先考虑。医院还可以通过对年度维修费与年度保修费进行比较,确定是自行维修好,还是购买报修好。确实自修有困难的设备可以提到下次同类设备的采购合同中,作为采购指标项进行考核,约束厂商合理解决此类问题。
就工程师个人而言,通过记录分析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提高维修水平。比如,甲工程师对A品牌的输液泵维修率高,维修费用少,可以组织一次A品牌输液泵维修培训班,由甲工程师担任讲师,帮助其他工程师共同进步。通过对B品牌内镜维修记录进行分析,发现其维修费用高,而且本院工程师的自修率都很低,医院可以请该设备厂商的维修工程师进行专题培训。通过工程师之间的对比分析,发现自身的优缺点,组织工程师之间相互学习。是其短板的,医院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参加社会或厂商组织的培训和学习,做到管理有比较,管理有提高。通过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有助于工程师对某一设备进行广度的比较和深度的分析,帮助工程师总结经验,发表学术论文,推动生物医学工程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董亚军. 医疗设备维修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J]. 经营管理者, 2016(30):150-153.
[2]巍洪林, 徐志荣. 医学工程人才培养的关键问题[J]. 医疗装备, 2006, 19(7):21-23.
[3]余立君. 维修工程师成长若干论题的探讨[C]// 2012中华临床医学工程及医疗信息化大会暨中华医学会医学工程学分会第十三次学术年会. 2012.
[4]袁林, YUANLin. 医学工程师维修与革新能力培养[J]. 中国医疗设备, 2008, 23(1):77-79.
推荐访问: 指导意义 信息化管理 培养 维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