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利水电工程特色专业的建设

2022-04-12 09:45:24 | 浏览次数:

摘 要:水利水电工程特色专业以水利水电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遵循为社会培养水利水电优秀人才为发展方向,更新水工专业教育理念,进行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探索建立了科学、完善的评价机制,构建了特色专业创新人才的教育模式,努力为水利行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智能应用型人才,本文对此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特色专业创新教育平台智能应用型人才评价机制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1(b)-0206-02

我院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在现有的办学基础上,根据当前水电科技发展的需要,进行了水利水电工程特色专业人才创新实验区建设,以探讨水利水电工程特色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为主要目的,明确了“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专业发展方向,培养具有“下得去、留得住、吃得苦”的精神、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创新动手能力、创新设计能力、创新管理能力”的水利行业的创新智能应用型的高素质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

1 改革措施

水利水电工程特色专业人才创新实验区建设遵循“育人为本,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确立了“规模适当,协调发展;质量至上,特色制胜;厚基础,宽专业,重实践”的专业教学基本方针,提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调整和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建设”为改革措施,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的创新,为培养创新智能应用型的高素质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奠定基础,为提高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生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而发挥积极作用。

1.1 确立培养方案

水利水电工程特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遵循本科教育基础性的原则;遵循课程体系整体优化的原则;遵循强化技能训练,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遵循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遵循加强专业特色建设的原则;遵循注重个性发展,培养创新能力的原则,制定出水利水电工程特色专业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

1.2 专业教学内容改革

水利水电专业特色创新实验区培养计划的制定,是在保证专业教学的系统性和完整性的前提下,将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进行整合,尽量减少重复、交叉的教学内容,构建创新课程体系,达到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目的。

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紧密追踪水利水电行业发展方向,以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建设人才为宗旨,以水利水电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及涉外水利水电工程为培养方向,具体为有水利水电工程规划与设计、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与管理、水利水电工程建筑与涉外工程管理、水利水电工程建筑及基础处理四个专业方向。

专业教学基础领域核心课程有工程制图、工程测量、工程水文学、工程地质(含水文地质)、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土力学、水力学、工程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专业领域核心课程有水利水能规划、水工建筑物、水电站、水利工程施工、工程项目管理。

本专业采用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限定选修课+专业方向任意选修课+实践教学+素质类课程选修课的课程结构体系,总学分180学分。其中必修课124学分(比例68.9%),选修课56学分(比例31.1%);公共基础课60.5学分(比例33.6%),专业基础课34.5学分(比例19.2%),专业限定选修课30学分(比例16.7%),专业任意选修课18学分(比例10%),素质类选修课8学分(比例4.4%),集中实践环节29学分(比例16.1%)。

1.3 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教学手段,我们在现有基础上完善实验、实习(实践)、设计三个实践性教学平台,包括课程实习(工程测量、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等)、专业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

1.3.1 实验课程

在实验课程设置上,改进实验课教学内容,水电专业实验将独立设课,依照专业内容设计选修性实验供学生选做。建立“水工结构实验室”、“堤坝隐患探/检测实验”、“工程数值仿真实验”、“MIS实验室”等系列化、模块化的实验教学体系。注重突出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压缩了部分验证性实验课时数,增加了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在基础课实验(大学物理实验、电子电工实验、计算机上机实践等)和专业基础课实验(水力学实验、土力学实验、建筑材料实验等)的基础上,以水利馆、钢结构研究所、工程训练中心、水利水电工程实验室为基地对专业课实验(水工建筑物实验、水电站实验等)实现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

1.3.2 实习教学

在特色专业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中,针对测量实习、地质实习、认识实习、社会实践、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了重新布局,强化更新了课程内容和目标要求,以保证智能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认识实习。

认识实习的教学要求通过学生参观实际水利工程,使学生初步掌了解水利资源的综合利用方法,水利水电建设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水利枢纽的组成与布置,各种水工建筑物的作用;水电站的典型布置方式、组成建筑物及其作用;水利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的大致过程;已学课程在水利工程实践中的具体应用。

(2)生产实习。

水工专业依托“三峡水利枢纽”、“葛洲坝水利枢纽”、“丹江口水利枢纽”、“三门峡水利枢纽”、“小浪底水利枢纽”、“瀑布沟水电站”、“深溪沟水电站”、“向家坝水利枢纽”等完建和在建的大型水利工程作为认识、毕业生产实习基地。以听专家报告、工地参观、工地调查、下班组劳动为教学环节进行实习,使学生充分了解掌握所实习的水利枢纽所在河流的规划情况及水利枢纽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坝型及枢纽布置的方案比较情况,组成建筑物的结构型式及主要轮廓尺寸的决定因素,主要建筑物的施工方案,施工导流计划与施工进度的安排,工地的施工管理,工地先进人物、先进事迹。

通过现场教学,学生了解到水利枢纽规划方法,枢纽主要建筑物的细部结构及设计方法,混凝土工程、土石方工程、地下建筑工程等的施工方法与管理措施以及最前沿的水利水电技术。

1.3.3 课程设计

根据《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学》、《水利水电规划》、《工程经济》、《水电站》、《水工建筑物》、《水利工程施工》等课程教学大纲内容,要求学生根据给出的设计基本资料进行课程设计等。通过课程设计实践,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在计算绘图及编写说明书等方面得到一定训练。

1.3.4 毕业设计

多年以来,水工专业在毕业设计中,要求所有设计课题都是来源于科研或实际工程。并提出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与工程设计单位联合指导毕业设计的思路。将部分优秀毕业生送到生产单位进行毕业设计,参与实际工程的研究、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工程实践,学生接触到的是前沿的水电技术和现实的工程,这不仅培养的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为毕业生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奠定了基础。而且在确保设计的质量同时,实现了毕业生与工作专业岗位的无缝对接,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通过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培养了学生能够根据工程任务,分析基本资料,合理设计任务的技术路线。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完成设计任务,在设计中应遵循技术规范,尽量采用国内外的先进技术与经验。要求学生对待设计、计算、绘图等工作,应具有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以使设计成果达到较高水平。

1.3.5 社会实践

在第三、五学期安排2周的社会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充分了解水利资源的综合利用及水利水电建设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作用,参加水利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的部分工作,了解大型施工机械设备的用途及作业组织。使学生坚定专业思想,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

2 评价机制

通过创新试验区的建设,建立水工特色专业切实有效的教学评价体系,健全学生评教、督导评教、同行评教、领导干部听课评教及学生教学信息员报告、日常教学检查、阶段性教学检查等评价体系。学生对任课教师网上进行无记名评教,任课教师网上对所教班级学生学风、知识掌握程度进行客观评学,完善名师督导体制,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活动各环节建立校级督导和水利学院二级督导,不仅提高教学效果、促进了学风建设,而且能够促使特色专业建设的科学健康的发展。

3 结语

通过水利水电工程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研究了特色专业教学内容、进行了专业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构建了水利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备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系统地掌握水工专业理论知识,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掌握大中型水利水电枢纽、河道治理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技术;具有较强创新意识的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方面优秀毕业生。

推荐访问: 浅析 水利水电工程 特色 建设 专业